仁爱和平讲堂-中华圣哲传统教学纲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7691512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爱和平讲堂-中华圣哲传统教学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仁爱和平讲堂-中华圣哲传统教学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仁爱和平讲堂-中华圣哲传统教学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仁爱和平讲堂-中华圣哲传统教学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仁爱和平讲堂-中华圣哲传统教学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仁爱和平讲堂-中华圣哲传统教学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爱和平讲堂-中华圣哲传统教学纲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仁仁愛愛和和平平講講堂堂中中華華聖聖哲哲傳傳統統教教學學綱綱要要 淨空法師講述於 2004.9.1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已修訂 朱子白鹿洞書院揭示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事也。學者學此而已。其學之序亦有五焉。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學問思辨。所以窮理也。篤行之事。則自格知修身。以至於生活。工作。處世接物。亦各有其要。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 右六目。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右四目。處世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右二目。

2、接物之要。 聖哲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人覺悟諸法實相。深明義理。隨順道德。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耳。此即是古今中外聖哲之大學問也。 - 淨空一生修學,能有今天小小的成就,可以說是得力於中華文化古聖先賢傳統教學的綱要,今天在此,願與諸位同學共同分享這全人類共有的智慧財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淨空一生自修暨為人演說,是以三字經前面八句作為總的指導綱領。 1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人之初,性本善 ,與大乘教中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一個意思;儒家講本善 ,佛法講佛性 。皆是肯定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善。凡是從事於教育工作的人,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 ,值得

3、尊敬。 本善 ,為什麼變成不善?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 。眾生的本性是一樣的,習性使眾生變成不一樣。 人,真的是不知不覺墮落在習性裡,所以聖哲傳統的教學沒有別的,只是幫助人恢復本性而已,這就是倫理道德教育,就是教人從習性回歸到本性本善的教育。 深知苟不教,性乃遷 。教是覺,要是不幫助他覺悟,回頭,這種染污肯定愈來愈嚴重。 今天社會的動亂、災難,根源就是習性嚴重染污的現象。所以要教!誰來教?聖人教,賢人教。 古時候的帝王都是大聖大賢,堯、舜、禹、湯,是孔子最敬佩的聖人,是學習作聖作賢的好榜樣。中國教育至少有四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只要把中國傳統教學綱領掌握住,落實在生活中,則人人皆可以恢復本性本善,

4、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教之道,貴以專 。學習最要專 ,不能雜。雜修,只能學到一些皮毛知識,不是智慧。專修則與戒定相應,才能開智慧,通達世出世間法。 佛法教學的總原則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這是諸佛修學證果經驗之談。 【朱子白鹿洞書院揭示】 宋朝的朱熹,是儒家的一位大德,他在白鹿洞書院的揭示;文字雖然不多,卻將中國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到孔孟,古聖2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先賢承傳的教學總綱領系統化了,簡要詳明,非常難得。總的綱領有五句: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堯舜即是以此五教教化人民。五教從上古一直到滿清末年,在中國推行四千五百多年,歷代中國人都樂意遵守

5、奉行五教。 民國成立之後,由於疏忽五教,結果現在社會問題出現了。我們常常聽到社會上,夫妻、父子、兄弟互相殘殺的報導,從前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家庭第一樁大事是生活(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 ,第二樁大事是傳宗接代,即是家庭教育,要把兒女教好。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國家政治大事也是教學,地方官員要把人民教好。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沒有不重視教育的。教什麼?教倫理道德、教五倫: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五倫是道 , 道是自然的法則,不是哪一個人的創作發明,自然而然。親,義,別,序,信,是德 。隨順大自然的法則,就稱為德。不能夠違背自然,違背自然就要出亂子。 人之初,性本善 。我們從 x 同學的嬰孩得

6、知,他才四個月大,長得非常健康,見到人都笑咪咪的,這個時候他沒有被染污,他的本性是善。到他慢慢再長大幾個月,他就有分別、執著,於是漸漸被外面環境染污了。 所以儒家教育是從胎教開始,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懷孕的時候,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端正,因為會影響胎兒。 到小孩出生之後,做父母的,做長輩的人,在小孩面前一舉一動都要守禮。為什麼?小孩都在看,在聽,在學習。所有一切不善的事不能讓他看見,聽到,從小培養他純淨純善的本性,防止污染。這是3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神聖愛的教育。 五教之首父子有親 , 親是親愛,就是教孝。這完全是自然的關係。教育的目標就是希望能保持父子親愛的關係到終身,到慎終追遠

7、。除了教育之外,再沒有第二個方法能做得到。 君臣有義 , 義是道義,教忠義。 君是領導人, 臣是被領導者,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是道義。具體的來說,君仁臣忠,領導人應以仁慈待屬下,被領導者應以忠義、誠實為領導效力。我們為人做事,要誠懇、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得圓滿,這是盡忠。這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 第三夫婦有別 。 別是什麼?是夫婦各自有不同的任務,應有差別。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家庭有兩大任務,第一,養家活口,要出去賺錢,使一家人在物質與精神生活上能夠達到一定的水平。第二,中國古人常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重要的是教育下一代,這是家教。在古時候,一家人的生活,先生要負擔起來,要勤奮的工作,才能養家。婦女

8、在家庭,相夫教子,這是她的天職。小孩將來教得好、或教不好,這都是母親的責任。 現代社會男女平等,兩大任務同樣的神聖,決定沒有高下尊卑,是平等的。兩個人總要有一個人負責養家,一個人負責教養後代。如果太太在社會上工作,負責家庭經濟。則先生就要在家裡教導兒女。如果先生出去工作,太太就在家教導小孩,否則,兩個人都出去工作,兒女沒有人教,這個家庭就沒有下一代了。 現在有許多為人父母者因工作繁忙,跟兒女一個星期難得見一次面,親情怎麼能建立?父母都工作,把兒女交給佣人看管,佣人變成兒女的父母。佣人只是照顧小孩飲食起居而已,其他什麼都不知道,如何教導? 尤其是現在,佣人多是教小朋友看電視,教他玩網路遊戲,而這

9、裡面的內容皆是殺盜淫妄,暴力色情,他從小就學會。長大之後起心4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動念,行事皆隨自己喜好,毫無恩義之情,他喜歡你的時候,跟你很好;他不喜歡你的時候,就可以傷害你,連父母都殺,何況別人!此事若形成為社會風氣,這世界還得了。 所以西方很多宗教講末日,我覺得這就是末日。末日是世界的毀滅,不是這個地球毀滅,是這個世界上倫理道德毀滅,聖賢傳統的教育毀滅了,這個社會現象就是末日現象。人與人之間沒有親情,沒有慈愛。只有利害,對立與矛盾,這是多麼可怕。 長幼有序是講兄弟之間的關係, 長幼是講兄弟。這個序是天然的,出生先後的次序,縱然是雙胞胎也有次序,不能夠不尊重。所以幼對長要知道尊敬,長對

10、幼要懂得愛護,兄友弟恭。 所以有序很重要,只要能夠遵守這個道理,家庭傳統就不會被破壞,家和萬事興,家和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根本。 朋友有信。中國自古有說,四海之內皆朋友也。朋友是五倫之一,關係不是平凡的,是道義相交,同生死共患難,互相扶持顯示了一個生命共同體,這是朋友的信義。這一句是總結人與一切人的自然關係。明了人與人的關係,自然相互包容、尊敬、信賴、關懷、互助合作。決定無有相害之理。 五教的學習也各有五個程序: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儒家教學,小學是從六、七歲開始。此時不能教學生博學,而是貴以專,成就德行與根本智,博學就會破壞德行及根本智,將來變成世智辯聰,成就有限。

11、所以小學教育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到太學才教導博學多聞,這是修學第二個階段,不是第一個階段。 佛陀教育亦如是,什麼時候教你廣學多聞?必須要先成就根本智,廣學多聞是後得智。所以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成就自己的根本智,5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有根本智然後才有後得智。 有了根本智,然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是一次完成,根境接觸之時就有能力顯示三慧(聞、思、修),成就後得智(無所不知) 。 修身之要: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慾。遷善。改過。】 孔子教學,非常重視言語,不能隨便說話,口為禍福之門。只有讚歎,沒有毀謗;只有忠信,沒有批評。所以一切的災難過失,都是從非善意的批評、兩舌、妄語、綺語、惡口造出來

12、的後果。 行篤敬 , 行是行為,聖哲教人於一切時一切處,對待一切人、事、物,應當學習禮敬諸佛,平等的恭敬。 篤是實實在在、恭恭敬敬,不是偽裝的,出自內心的真誠恭敬。 懲忿,窒慾 , 忿是憤怒,要斷瞋恚。 慾是貪欲,要斷貪欲。與佛教人煩惱無盡誓願斷相同,如此才能成就德行,恢復本性本善。 處世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誼是應該不應該,我們要懂得衡量,對人對事應不應該做,做事時,絕不把自己利害放在裡頭。為什麼?於我不利,我就不做;對我有利,我就做,這是自私自利。應當事事以社會大眾利益為前提,以廣大長時於眾生有益為思考。 明其道,不計其功 ,我們做人處事皆當以道義為標準,不可以

13、私人利害、功過為標準,才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提升自己至聖賢境界。 6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接物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接物是跟一切人物相接觸,包括我們對自然環境,對天地鬼神,範圍非常大。我們跟他們交往,應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理則,我們自己不願意別人加給我的,我就不可以加給別人;譬如我不願意別人毀謗我,我就不可以毀謗別人;我不願意別人惡意批評我,我就不能惡意批評別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先要這樣想想,我應不應該起這個念頭,應不應該說這種話,應不應做這些事。這是古今聖賢待人接物的總原則,應當學。 行有不得 ,譬如我們好心為人做了好事,但是得的果報相反,自己還要受災受

14、難。這是誰的過失?不是別人的過失,是自己。 反求諸己 ,就是教我反省,不要怪別人,別人沒有錯,錯決定在自己,這一生即使沒錯,前生有錯,因果講三世,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 , 今生作者是 。 我今天做的好事 , 為什麼還得不好的報應?自己可不要灰心,這個不好的報應正是消自己過去世的業障。我們曉得事實真相,心就平了,不會怨天尤人。不會與人造成誤會,對立,鬥爭等等惡業。 我參加了三次國際和平會議,我說,在這半個世紀中,聯合國召開了很多次的世界和平會議。為什麼世界還不和平?反求諸己 ,應該是我們的觀念錯誤。錯在哪裡?譬如說我對,你們都不對 。這樣觀念是製造衝突,而不是化解衝突!應該要將這

15、個念頭改正過來;說你對,我不對。每一個人都是你對,我不對 ,天下就會太平,問題就化解了。我還特別加強語氣說, 別人錯了也是對的,我對了也是錯的 ,大家聽到都非常驚訝,認為這做不到!我說,做不到也要做,真正做到了,我們在這一生中,就對化解一切衝突、促進世界和平,7 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 做出了真正的貢獻。和平是從自己內心化解對一切人事物的對立與行為做起。 【聖哲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人覺悟諸法實相。深明義理。隨順道德。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耳。】 聖賢出現在世間教導大眾,沒有別的,無非是協助大眾明了宇宙萬事萬物的真相,明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進而知道怎樣做人做事,利人利己而已。自己進德修業,完全是

16、為了給眾生做模範,讓人人歡喜向他學習。他自己先做到,然後才說。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講,講了人家也不相信。自己要做到才可以推己及人。 【此即是古今中外聖哲之大學問也。】 這就是中國古聖先賢傳統教學的總綱要。在中國推行了四千五百年以上,中國人都相信,遵守。所以中國仍能屹立在世界上。如果伊斯蘭教信徒能遵奉古蘭經的教誨,基督徒能遵守聖經的教誨,佛教徒能依教奉行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中國人能繼續遵守傳統教學綱要,不把古聖先賢、祖宗及神聖的教學忘記,每天讀誦學習,國際間、族群間、宗教間的一切對立、矛盾、誤會等自然化解。世界各各國家民族可以復興,而且復興得很快,會帶給世界真正和平與社會安定。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簡)製作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