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教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90906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教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教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教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教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教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教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教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高考现代文阅读之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强化训练(教师)写景状物类散文强化训练(教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 梧桐树梧桐树 丰子恺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 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 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 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 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

2、枝头上,好像一 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 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 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 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 隙,好像一个大绿幛,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 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 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

3、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 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 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 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 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起初 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 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 前,好像曾经娶

4、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 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 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 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 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悲哀也不 深。叶的寿命比花长得多,尤其是梧桐叶,自初生至落尽,占有大半年之久,况且这般繁茂,这般 盛大!眼前高厚浓重的几堆大绿,一朝化为乌有!“无常”的象征,莫大于此了! 但它们的主人

5、,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拥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 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 叶而己,何从看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 不能被占有的。 19文章的第两段极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 分) 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 2 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的另一眼看见梧桐的另一 种的光景种的光景”蓄势蓄势, ,(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

6、叶落时的无奈和悲(或:为了与下文写梧桐的另一种光景作对比,反衬出作者看到叶落时的无奈和悲 伤之情)(伤之情)(1 1 分),又为作者抒发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的感慨作铺垫(1 1 分)。分)。 20全文自始至终表露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4 分) 2020发现发现“新乳新乳”“”“绿叶成阴绿叶成阴”时的欣喜,看见时的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梧桐叶落”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时的无奈、伤感,领悟自然、人生和 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艺术真谛时的平静、淡然。(4(4 分分) ) 21文章第段写“梧桐的另一种的光景”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

7、简要赏析。(4 分)2. . 比拟,比拟,“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成群地飞下了一大批来”,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写出了梧桐树不忍落下又 不得不落下的情态。不得不落下的情态。比喻,比喻,“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好象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沟通了树 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与人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同情, ,形象生动。形象生动。对比,将对比,将“落花落花”与与“落叶落叶”对比,对比, 突出突出“落叶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引用,引用古诗

8、,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 感。感。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联想,由树之荣枯联想到“人生无常人生无常”,意蕴更深,耐人寻味。(,意蕴更深,耐人寻味。(2 2 点即可,共点即可,共 4 4 分)分) 22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结尾“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这句话 的理解。(6 分)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作者借梧桐树的四季变化表现了对自然、艺术、人生的感悟。梧桐,拥有者未必 能理解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生活还能理解

9、和欣赏,自然和艺术都是这样。对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为自己所拥有。生活还 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感受和体验,并用心去发现,这样,你才可以说是拥有生活;因为形式的拥有并 不是真正的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6(6 分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五月菖蒲五月菖蒲 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 外缠绵的味道。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那时我想,菖蒲该 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

10、,长了千年。 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端午节挂在门楣上避邪 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后来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及至成 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神话故事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 妻子一样神奇! 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传说, 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来好运这类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有美 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

11、生,择水而居。春天一到,春 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 清凉翠色。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如若有风吹 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来的越来 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 回来,放置在家中。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 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 煮咸蛋(鸡

12、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 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 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 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 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挂的菖蒲与艾草, 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来。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来。于是,青青的两把 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

13、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想像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 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来,飘 过来。 19.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4 分) 1919、【知识点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达技巧,能力层级为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达技巧,能力层级为 D D。3【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运用拟人手法(1 1 分),将无情感的菖蒲写得很有情味(分),将无情感的菖蒲写得很有情味(1 1 分);分);借助想像借助想像 (1 1 分

14、),描绘出菖蒲生长于水中的美丽画面,呈现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分),描绘出菖蒲生长于水中的美丽画面,呈现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1 1 分)。分)。 解析:文中解析:文中“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相依相偎的相依相偎的”是把两个字看成相依相偎的两个人在缠绵,是把两个字看成相依相偎的两个人在缠绵, 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字面上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从字面上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波光澹澹、,波光澹澹、 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是不存在的,如果有,就只有凭借作者的想象了。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是不存在的,如果有,就只

15、有凭借作者的想象了。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通常意义下,表现手法是最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表现手法的一个部分,表现手法对通常意义下,表现手法是最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表现手法的一个部分,表现手法对 于诗歌又叫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包括:于诗歌又叫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包括: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借代,双关,夸张,反问,反语,引用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借代,双关,夸张,反问,反语,引用等。 表达技巧: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渲染,虚实相生等。表达技巧:想象,联想,象征,比衬,烘托,渲染,虚实相生等。 20.阅读段内

16、容,简要概括菖蒲的特点。(4 分 )2020、【知识点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D 级。级。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答案:形状像剑,青翠有清香(外在特点)形状像剑,青翠有清香(外在特点) 性情纯朴(内在气质)性情纯朴(内在气质) 水生且群居(生长状况)水生且群居(生长状况) 可用以辟邪(神奇功用)。(每点可用以辟邪(神奇功用)。(每点 1 1 分)分) 解析:解析:【思路点拨思路点拨】解答时,要锁定答题区间,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并且要解答时,要锁定答题区间,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并且要 充分关注该题的分值。充分关注该题的分值。 21.文章第段穿插了有关菖蒲的传说,有何作用?(4 分) 【知识点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