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89846 上传时间:2018-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选修3旅游地理模块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6高二地理选修三模块试题高二地理选修三模块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共 5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分。共 75 分分)瑞典北部边睡有个小镇叫洛布尔,由于纬度高,冬天天寒地冻且地广人稀。当地人们用一 块块冰砌成圆形的小屋,名日“冰砌旅馆” ,吸引大量年轻人投宿。据此回答 12 题。 1、青年人到“冰砌旅馆”旅游的目的是A.增长知识 B.科学研究 C. 娱乐消遣 D. 探险寻古 2、洛布尔小镇是通过下列哪一要素吸引游客的?A.民俗活动 B. 住宿 C.旅游纪念品 D. 名胜古迹 3、关于旅游六要素的正确叙述是A.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饭店展开 B.购和娱是六

2、要素的核心C.增加旅游收入的主要途径是“行” D.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4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旅游资源的是A北京晨练街景 B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 C马里亚纳海沟 D北京旅游集散中心 5、深圳锦绣中华从旅游资源特性分析属于A.非凡性 B.多样性 C.长存性 D.可创造性 6下列旅游资源中,属性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西藏布达拉宫 B埃及金字塔 C黄山云海 D悉尼歌剧院 7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8下列世界遗产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对应正确

3、的是A大足石刻重庆 B黄龙安徽 C龙门石窟云南 D丽江古城山西 9. 北京的“胡同游”吸引了大批外国旅游者,它最主要的作用是A. 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B. 促进国民素质提高C. 提高我国人民生活质量 D. 促进文化交流 10黄山奇石、青城幽涧、峨眉秀峰、华山险崖,反映出在自然景观构成中A地貌是基础 B水文是基础 C植物是基础 D动物是基础 11、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反映了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读云南省某地示意图,回答 1215 题。12、在云南西双版纳林海中的傣家村落,建筑形式是当地高脚式竹楼,这表明 A竹楼这种文化事物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B竹楼的材料

4、和结构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C竹楼记录了当地人的意识形态 D竹楼反映了早期社会制度13、图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是 A石林 B湖泊 C雪山 D竹楼14、图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共同特点是 A多样性、非凡性 B季节性、地域性 C可创造性、长存性 D可变异性、可移动性15、图中的景观中没有 A地质地貌景观 B水文地理景观 C生物景观 D气象气候景观 读表 1 和图 2,完成 1618 题。表 1:某年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来源上海江、浙华东余省其他省份总计 人数比例 (%)45252010100平均逗留(天)23342.6516. 关于杭州国内客源地的分布特点及原因,表述正确的是A. 上海游客人数超过江浙

5、两省总和,因为上海离杭州最近B. 合肥游客人数比南京少,只因为合肥经济较落后 C. 华东以外游客较少,因为对杭州风景不了解D. 客源地人数随距杭州的远近而变化,因为旅游成本不同 17. 距离杭州 300 千米范围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是A. 苏州园林 B. 南京明孝陵 C. 黄山 D. 武夷山 18. 黄山市和杭州市都是我国著名旅游城市,但黄山市的游客 平均逗留天数只有 1.77 天(2009 年) ,远低于杭州。主要影 响因素是游览价值 市场距离 地区接待能力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度A. B. C. D. 2011 年 6 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19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

6、照、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景点的最佳做法是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 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 D把握观赏时机图 3 中,甲、乙、丙、丁四地都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完成 2022 题。20. 图中的四地景观有桂林山水、华山西峰、黑龙江五大连池、黄山“飞来石” 。四地按地理位置从北到南排列,应为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丁乙甲丙 D. 甲丁乙丙 21 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 甲火山构造 B. 乙风化作用 C. 丙流水沉积 D. 丁断层构造22. 关于图中四地旅游安全特别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A. 甲地登山应注意坡陡路险 B. 乙山观日出应注意昼夜温差大C. 雨季游丙地

7、应预防地质灾害 D. 游丁地应随时预防火山喷发2 / 623关于图 4 中旅游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地质地貌景观,宜登上江岸近观山景B为民居建筑景观,最适宜在夏季观赏C为水文地理景观,宜俯瞰其形色声动之美D为文化艺术景观,观赏前宜了解其文化艺术特色 24、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的良机,正确叙述是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观赏效果最佳B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景观,夏季观赏效果最佳C观赏黄山云海,雨后天晴最佳D观赏青海湖鸟岛,7 月最佳 25读“赵州桥景观图” ,要欣赏到赵州桥科学 而巧妙的设计,游客需注意 A把握观赏的时机B查看相关资料,了解其特色C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D以情观景右图为武陵源群峰。

8、读图,回答第 26、27 题。 26该景观A因冰川侵蚀形成B具有永续性的特点 C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D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27欣赏“千峰竞秀”的武陵源,应A洞悉其文化定位B探究其科学价值C选择适当距离俯瞰D置身其中感悟意境 28、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构景基本准则是指A 人文景观强调构景美 B 自然与人文景观中突出人文景观C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D 自然景观的组合美 29、清画家恽田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言,人能言”, 主要反映了旅游资源欣赏的要求是 A、领悟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B、抓住景观特点 C、把握观赏时机 D、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30、黄山四绝

9、的成因描述中,正确的是A 怪石主要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 B 云海的形成是因为海拔过高,进入了云端C 温泉是由于地下热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D 黄山土壤肥沃,适宜黄山松的生长 31、关于珊瑚礁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珊瑚礁一般生长在温带海域B 珊瑚礁生长在浅海,任何海域都有C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为环形礁,与当地的地质沉降有关D 中国的海域没有珊瑚礁景观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分别描述了 庐山和泰山两大风景名胜区的特点。据此回答 3235 题。 32游客登上泰山之巅,有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是因为 选择了合适的登山路线 在特定气象条

10、件下观赏的感受 泰山周围是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 选择了合适的观赏位置,以情观景A B. C. D. 3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欣赏旅游景观要A. 把握观赏时机 B. 选择观赏位置 C. 抓住景观特点 D. 移情于景 34庐山和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在构造上其共同成因是 A. 由沉积作用形成 B. 火山喷发而成 C. 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 D. 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35、泰山成为我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主要原因是泰山是五岳之首 泰山的地质构造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泰山有很多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泰山雄伟壮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A、 B、 C、 D、 36在旅

11、游活动中,下列行为中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是 旅游者乱抛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 对旅游资源的欣赏,没有移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而是大声喧哗的,影响他人观赏; 没有把握欣赏旅游资源的最好时机和角度,领悟不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会使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A B C D 37.有关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旅游开发中的建设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B.发展旅游业必然会污染环境,应限制其发展C.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都是由于游客乱刻乱画造成的D.只要游客量在旅游环境容量范围内,就不会对文物古迹造成影响 38、关于旅游规划的

12、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不正确的是A. 旅游景区的规划是旅游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和细化B. 旅游景区规划要以旅游资源的总体调查和评价为基础C. 旅游规划就是对旅游六要素的总体规划和设计D. 旅游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旅游资源,将其转变为吸引物,并设计旅游活动 39下列关于旅游规划的正确叙述有 基本内容: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交通条件、旅游设施和服务 实施步骤:评估分析开发条件、明确发展定位、具体安排旅游要素 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旅游景区规划的进一步落实与细化3 / 6A. B. C. D. 40为了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在旅游前必须做的工作是了解 旅游区的主要景点及分析、确定旅游线

13、路 景观的历史价值 景观的美学价值 景观的经济价值 A. B. C. D. 41旅游路线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A. 选择最佳路径 B. 享受舒适的食宿条件C. 观赏到特色景观 D. 追求最佳效果 42、关于旅游环境容量的说法,不正确不正确的是A. 旅游环境容量常用游客流量来表示B. 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C. 旅游客流规模比旅游环境容量越小越好D. 旅游环境容量会约束游客人数,对保护景区环境有好处 43. 目前很多地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A.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C. 环境污染问题 D. 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44生态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人类社

14、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重视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生态学为生态旅游的形式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A B C D 45赴西藏旅游,采用“渐进阶梯式”模式,其原因是为了 A抵御恶劣的气候环境 B. 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 C适应当地的交通条件 D. 躲避山洪暴发等灾害 46每年旅游旺季,西藏布达拉宫每日仅开放 6.5 小时,接待 850 位游客,其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不便 B. 自然条件限制 C环境容量限制 D. 游客数量不足 47下列有关旅游者自我防范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事先做好准备工作,规划好旅游路线B出游时选择安全的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C在旅游过程中注意观察地形,避开危险地带D在旅游中尽量不要带食物,沿途购买 48野外自我保护的正确做法有在空旷地区遇雨时打伞 在大树下躲避风雨 不随便品尝野菜 在登山时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