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考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9298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考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考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考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考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数学考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考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考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高考考试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数学(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 试验版) (以下简称大纲 ) ,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以下简称说明 )的数学科部 分。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 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 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的要 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

2、等学校招 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 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 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命题指导思想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 加的选拔性考试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 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 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 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 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

3、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 12 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 分必考部分题由 4 个填空题和 5 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 4 的“几何证明选讲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 1 个解答题,考生从 3 题中任选 1 题作答, 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 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

4、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 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 40%左右, 填空题 10%左右,解答题 50%左右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 0.7 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 度为 0.4-0.7 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 0.4 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 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 2 和 系列 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

5、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 、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 、理解(独立操作) 、 掌握(运用、迁移) ,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 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 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 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 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

6、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 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来源:Z。xx。k.Com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 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 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 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来源:学 ; (a0,且 a1); ; (a0,且 a1).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 法则 1 . 法则

7、2 . 法则 3 .(5)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 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6) 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 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 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7)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8)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9) 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十八)推理与证明(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 学发现中的作用.(2) 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

8、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掌握演绎推 理 的“三段论“,能运“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的演绎推理.(3)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 过程、特点.(4) 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十九)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能将代数形式的复数在复平面上用点或向 量表示,并能将复平面上的点或向量所对应的复数用代数形式表示.(3)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两个具体复数相加、相减的几何意义(二十)计数原

9、理(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能正确区分“类“和“步“,并能利用 两个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理解排列的概念及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理解组合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二十一)概率与统计(1) 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认识分布列刻画随机现 象的重要性,会求某些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3) 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 n 次独立重复试验 的模

10、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 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会求简单离散型随机变 量的均值、方差,并能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5) 借助直观直方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6)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7)了解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二、选考内容与要求(一)几何证明选讲(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平行截割定理.(2)会证明和应用以下定理: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圆周角定理;圆的切线判 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相交弦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切割线定 理.(二)坐标系与参

11、数方程(1)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2) 了解极坐标的基本概念,会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 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3)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 表示的极坐标方程.(4)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5)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三)不等式选讲(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abab;abaccb;(2)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axbc;axbc;xcxba(3)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