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docx

上传人:tian****ren 文档编号:3767921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2016版高考生物(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 专题十 必考点25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考点必考点 25 “我不孤独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的种群与群落依纲排查1.种群的特征()(1)种群有哪些特征?(2)怎样运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完成种群密度的调查?2种群的数量变化()(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3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的演替()(1)运用曲线和实例表示群落的种间关系。(2)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有哪些演替类型?1理清种群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_特征,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一般呈正相关。(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

2、过影响_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2牢记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产生条件(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即理想条件、实验室条件。(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等。3关注 K 值与 K/2 值的含义与应用(1)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K/2 时种群增长速率_,故对鱼类的捕捞应当使捕捞后的剩余量接近_。(2)在 K 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故对于有益动物的保护,应尽可能改善其生活的环境条件,提高种群的

3、 K 值。4理清群落结构的“3”个易错点(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决定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属于水平结构。5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_演替;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是_演替。(2)从时间、速度上: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_演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_演替。题组一题组一 把握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判断把握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判断1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一片草地上的

4、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2014江苏,5A)( )(2)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2015江苏,9A)( )(3)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2013浙江,4C)(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浙江,4D)( )(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2013浙江,4B)( )(6)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2013福建,3A)( )(7)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012海南,21D)( )(8)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

5、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2014浙江,4C)( )题组二题组二 抓住图表线,扫清疑难点抓住图表线,扫清疑难点2(2015广东,4)下图表示在一个 10 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 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 值约为 120 000 个3(2015邯郸二模)不考虑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图示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 ab 段,种群的数量增长的倍数 大于 1Bb 点后该种群的生存环境趋于稳定Cbd 段的数量变化可能是由于捕食关系导致的D性别比例的变

6、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4(2014福建,3)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 1975 年低B1971 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 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

7、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如图表示稻田中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以及作物产生的价值。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曲线代表防治成本,曲线代表作物价值B将有害生物的密度控制在 B 点能获得最大收益C随着有害生物密度的增大,防治成本和作物价值均降低D作物价值等于防治成本时,有害动物会有两种密度1.K 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 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 值会下降;反之,K 值会上升。2增长率增长速率(1)“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增长速率逐

8、渐增加。(2)“S”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逐渐降低,而种群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题组三题组三 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理解群落的结构与演替7群落结构与演替的相关判断(1)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015海南,22B)( )(2)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2015江苏,9B)( )(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2014江苏,5C)( )(4)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014江苏,5D)( )(5)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2011海南,24B)( )(6)每毫升河水中有 9

9、个大肠杆菌和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都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2009广东,11BD)( )(7)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011大纲全国,4D)( )(8)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2011安徽,6C)( )(9)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2010大纲全国,3B)( )(10)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属于种间竞争实例(2009全国,5D)( )8(2015全国,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

10、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9(2014广东,6)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10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1 200 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

11、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蝌蚪存活率/%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 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10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11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边坡处理方式植被覆盖率(%)物种数个体数甲种植植物973726019.8乙不干

12、预892811.9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12(2015四川,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13(2015咸宁模拟)下图是某生态系统内种

13、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 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RS 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CR 时和 T 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DR 时之前和 T 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几种种间关系曲线的判断(1)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互利共生曲线。(2)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捕食曲线。(3)看起点,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为 0竞争曲线。题组四题组四 以种群与群落为主的综合应用以种群与群落为主的综合应用14(2014四川,9)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 株/m2)和 3 种杂草(均为 1 株/

14、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将降低。提醒:完成作业 考点过关练 25二轮专题强化练二轮专题强化练考点过关练考点过关练

15、25“我不孤独我不孤独”的种群与群落的种群与群落1如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在 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 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2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某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B在 t2时刻,甲种群的出生率等于 0C在 t3时刻,乙种群迁入,与甲种群形成竞争关系,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D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数量会增加,最后会超过 K 值3(2015浙江,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4(2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实验/测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