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845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高中地理考点精讲五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曲塘中学曲塘中学 周开稳周开稳 考点直击考点直击主要考查知识有: 1.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线 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及其影响。 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含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点精析考点精析考点一考点一 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1.1.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

2、的概念和类型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 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乡村聚落规模小,以农业 人口为主;城市规模大,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 展而来的。 (2)地形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在众多的自然条件中,地形条件对聚落的影响尤为突出,古代人类对此就有了深 刻认识。在距今 680062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已经知道在接近水源、又 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营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一般 来说,平原

3、面积大,聚落集中;平原面积小,聚落分散。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 比较完整、平坦、开阔,村落平面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河网密度大的平原 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村落平面形态多呈条带状。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都是可以任意耕作的土地,限制性因素少, 村落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发展、延伸,在规模上发展壮大后呈团聚型,同时也被纵横 交错、横平竖直的道路划分为棋盘状。而我国南方的村落多在山水之间,受地形、河 流的约束,空间发展受到限制,多在较为平坦的山谷或河谷地带分布。具体比较见下 表:聚落地形人口空间分布聚落规模北方平原平坦广阔多多呈团聚型、棋盘式一般较大南方山区地形复杂少相对分散一般

4、较小 2.2.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对我国交通线路分布的密度有着显著的影 响,使我国交通线路呈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1)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区 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交通线路的密度小,一般都是 单独的线路;而且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交通线路一般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 分布。 平原地区,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少,交通线路稠密,基本上呈网状分布。与平 原地区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交通线路限制因 素布局线路密度线路形态工程造价平原地区少受地形限制很少大网状分布低山 区多沿山谷、河

5、谷延 伸小“之”字型高(2)科技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在科技水平比较低的年代,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的选择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显著降低,社会经济因素超越 自然因素,成为交通线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考点二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1.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的概念 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 天气有关的特征,如气温、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和大气环流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地球 气候是不断变化的,其周期长短不一。气候

6、变化包括空间尺度的变化和时间尺度的变 化两方面的内涵。就空间尺度而言,它包括特定地点气候变化、区域气候变化和全球 气候变化;就时间尺度而言,它以长时间而区别于天气变化。 (2)气候变化史的划分 从时间尺度来看,地球气候变化史可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阶段。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 22 亿年到 1 万年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冰期与间冰期 交替出现。 冰期是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间冰期是指两个冰期之间比 较温暖的时期。在漫长的古气候变迁过程中,反复经历过三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 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 。 全球气候一

7、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的来看,地质时期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于干旱期相互交 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教材 P.96 活动答案:1震旦纪大冰期,距今约 6 亿年以前;石炭-二叠纪大冰期, 距今 2.5 亿年前;第四纪大冰期,距今约 200 万年前。 2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全球气候特征是温暖干燥。 3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 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 1 万年来

8、挪威科学家利用雪线的变化来追溯古代气候的变化,中国科学家竺可桢则采用历 史的研究方法,寻找气候变化的规律。从挪威雪线高度和中国气温变化曲线看,两条 曲线在近 5000 年来的变化趋势大致一致。 【补充知识补充知识】雪线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 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从气温考虑,气温越 高,雪线越高;从降水量考虑,降水量越大,冰雪的补给越充足,雪线越低;从地形 分析,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雪线以上可出现常年积雪,并 形成冰川。 近现代的气候观测记录表明,自 1861 年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A

9、.1860 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的趋势。 B.全球陆地降水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C.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 D.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 2.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改变体现出来,而气温和降水 本身就是资源条件。因全球变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如 20 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暴雨发 生频率增加了 2%3%,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数十年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都有 所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后,北半球高纬度和

10、中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但干旱和半 干旱区因蒸发旺盛而更加干旱,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增加。 (3)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到 2100 年,世界上将有 1/3 的动植 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4)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 ,扩大 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3.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 (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这些 气体不仅能改变大

11、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还能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造成 全球平均气温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增加。其中二氧化碳对增温效应贡献最大(达 63%) , 甲烷居其次(达 15%) 。 人类滥伐森林,造成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的 CO2迅 速减少。 细节提醒:细节提醒:全球气候变暖也有自然原因,如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 动等。 (2)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主要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良田、城 市被淹没(还会引起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下降,土壤盐渍化加剧,港口及其他设施 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会受影响) ;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

12、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 结构的变化。例如,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退化成草原;高纬度会因 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尽管气候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但从全球来说,人类社会为此调 整经济结构而付出的代价将高于可能得到的好处。 (3)解决途径 开发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加强国际合作。考点三考点三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 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

13、.2.自然资源的属性自然资源的属性 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从属性来看,各种自然资源还都具有有限性、 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共同特点。 3.3.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的分类 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和自我再生性质来看,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可再生和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相对的。多数可再生资非非可可再再生生资资源源可可再再生生资资源源自自然然属属性性矿矿产产资资源源气气候候资资源源水水资资源源土土地地资资源源生生物物资资源源自自我我再再生生非非可可再再生生资资源源可可再再生生资资源源开开发发利利用用 不不合合理理时时 可可转转化化源,只有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才

14、可以获得再生。当开发利用得不合理时,它们 的再生周期就会延长,甚至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4.4.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以煤炭为例 煤炭的用途极为广泛,素有“乌金”之称,人们不但以煤炭作为燃料,而且把煤 炭当作工业原料。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能源的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 化。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前煤炭时期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时间18 世纪中期以前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前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主要能源木材、水力煤 炭石油、天然气直接原因生产力不发达,对 能源的需求少以蒸汽机为标志的产业 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 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能源时代木材

15、时代煤炭时代石油时代煤炭地位对煤炭的认识尚 处于初级阶段,开 发利用程度低煤炭在能源中居于优势 地位,其开发利用对当 时世界工业布局和经济 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 优势地位被石油和天 然气所取代根本原因各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煤炭资源对世界著名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 19 世纪俄国的 顿巴斯、德国的鲁尔、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矿区,都形成了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骨干的 大型工业区。 5.5.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 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6、如下表所示: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对自然资源 依赖程度大较大减弱起主要作用 的资源气候、水、土壤、生 物矿产资源后天性资源自然资源对 产业的影响自然条件好、自然 资源相对丰富的地 区,农业文明才得 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 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 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 性资源的地位上升。案 例长江、黄河流域、两 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成 为古文明发源地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 拉玛依等,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 等,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金昌、个旧等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 加罗尔等高新技术产业 都靠近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地方考点四考点四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1.1.自然灾害的含义自然灾害的含义 (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2)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发生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现象。人类 活动在一定程度可以改变这些事件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