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对环境的影响 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1955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对环境的影响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对环境的影响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对环境的影响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对环境的影响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人对环境的影响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人对环境的影响人对环境的影响活动活动 1:动植物的诉说:动植物的诉说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能说出人类的活动对某种生物的生存会造成哪些影响。2能通过角色扮演(换位思考)去体会人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3能通过推理得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最终会影。向人类自身生存的结论。4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扮演的水平。5能反省自己平时哪些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本活动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别收集不同自然环境中有关动植物生存的资料,可以利用收集到的一些视频资料(包括环境被破坏前后的)制作成课件。2

2、活动开始前,可以紧密结合本课的引言,向学生出示一组被人为破坏前后对比明显的自然环境的图片或教学课件,通过强烈的视觉反差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3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情况及本地的自然状况,选取 34 种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供每组学生选择。为便于小组间的交流,每一种环境最好都有两个以上的小组选择。4根据各组的选择情况,发给相应的自然环境的介绍及头饰。在所给资料中,不必刻意避免出现那些学生尚不理解的概念,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等。5待各组学生都明确了本组所选自然环境中的主要动植物的生存需要,确定了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后,老师再发给各组一张人类相关活动的卡片。卡片的内容可根据教材中的图片,创设一些

3、特定情境。活动活动 2:改变一个小环境:改变一个小环境。森林中的公民们:我们美好的家园要遭殃了!他们人类要在这里建一个什么“大型旅游度假区”!听说要砍掉很多树,建起很多房子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一起找他们评理去!待各组明确任务后,留给学生一段时间准备诉说的内容和扮演方式,在小组内预演后,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活动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评选最佳扮演者。改变一个小环境。活动目标活动目标1能预测人为遮盖某块地时给生物造成哪些影响。2能比较准确地描述实验结果。3能实事求是地说出自己对实验结果的感受。4能提出恢复人类对动植物影响的措施。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学生在上一活动中用改换角色的方式思考人的活动是怎样影响环

4、境的,涉及的问题总体上比较大。本活动的模拟实验将使学生就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产生最直接的体验。2为了尽可能减少实验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实验应以班为单位进行。实际活动时,可采用让全班学生都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后,选派代表完成具体操作的方法。3由于实验延续时间比较长,实验的场地尽可能选择学校附近生活着较多动植物的自然地块,这样既便于学生的日常观察,又利于学生发现实验前后的明显变化。城市学校做此实验必须征得场地所属单位的同意。4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遮盖物可代表人们随意丢弃的塑料袋、泡沫块等各种废弃物,用遮盖物改变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阳光。按要求布置完成后,应鼓励学生大胆推测被盖住部分可能出现的变化。5认真观

5、察、真实记录实验前后的环境变化现象是本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校条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纪实性的记录,如照相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可以采用最原始的绘画、文字记述等方式。6实验告一段落后,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来进行交流。如果能对照片或视频资料进行分析,效果将会更好。人与环境如,给“森林环境”组的卡片 I:叫以这样写:7本活动还可以从讨论人的哪些日常行为会影响环境人手。当学生充分列举人类的日常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后,自然提出“这些活动真的会影响环境吗?” “如何让人相信呢?” “做实验!”多数学校的学生都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回答。8在哪儿进行实验

6、?怎样实验?面对一系列接踵而来的问题,教师最好的应对方法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启发他们尝试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9当学生的设计遇到困难时,可允许学生阅读教材,在教材的启发下完成自己的实验设计。10注意活动的开放性,尽可能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模拟实验方法。如:仅遮盖物就有大小的变化、材料的变化、遮盖时间的变化11除阳光外,还可以实验哪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呢?12不管怎样实验,都要避免将环境中的动植物“置于死地” 。本活动中小鼠标的第三次发言,适用于各种类似实验。值得说明的是,教师不应满足于让学生恢复在实验中受到影响的环境。活动最后,要将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获得的感受推及到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来,思考真正受到影响甚至已经被破坏了的环境是否还能被恢复,进而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做到保护环境,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