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政治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671839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文科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二文科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二文科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二文科政治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文科政治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文科政治10月月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二文科政治 第 页 共 4 页1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文科政治 10 月月考试题(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1、单项选择题 I: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 1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中国好声音” 道德 教育 艺术 法规 制度 信念 思想 月光 A B C D2、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不包括自然科学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A、 B、 C、 D、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

2、强制的。A、潜移默化 B、深远持久 C、积极向上 D、文明健康4、“乡音难改”表明文化习俗对人影响是( )A、积极向上的 B、难以抹去的 C、深入人心的 D、难能可贵的5、孟子小时家住在墓地旁,因而与同伴经常学祭祀,孟母于是把家搬到街市隹,于是孟子又学商人做起买卖来。后来孟母又搬到学堂边,于是孟子又学起了读书人的样子。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深远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向上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阶段性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6、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分,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别。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这段话

3、体现了(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C、文化属于物质范畴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7、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作用有 (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能更好地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消除文化的差异,实现文化的完全统一A B C D8、正是日本“右倾化”的文化恶化了中日关系,并最终会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造成高二文科政治 第 页 共 4 页2严重影响。这说明( )A、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根本冲突 B、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决定两国政治分歧不可调和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决定作用9、短信文

4、化的发展为移动通信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使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延伸,这说明(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映经济 C文化决定经济 D文化反作用于经济10、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 B C D11、草坪边立着“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情”“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等公益广告牌,过往人群都自觉地绕道而行。这一现象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

5、移默化的特点C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积极向上的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12、出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出国定居、留学等现象愈演愈烈。但是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的感慨“国外虽好终是客。”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13、日前,全国各地网友发动了系列传递正能量的论坛和微博活动,“每天一条正能量”、“随手转发正能量”,得到网民的积极响应。是因为 (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化就是糟粕 精神文明能促进

6、社会发展A B C D14、龙是一种文化图腾。在中国,龙是神圣的,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是吉祥向上的象征;而在西方,龙却被认为是邪恶的使徒。导致这种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 )A、各民族地理环境的不同 B、各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C、各民族社会实践的不同 D、各民族政治制度的不同15、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 )高二文科政治 第 页 共 4 页3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

7、批判继承,推陈出新16、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 )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17、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

8、响18、每年 5 月的第 2 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 )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A B C D19、“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是近代文人李叔同(弘一法师)创作的送别里的歌词,其实送别的曲子原是美国歌曲作者奥德威所作,日本歌曲作者也曾根据它的旋律填写了歌曲旅愁。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不同民族

9、的文化相互融合逐渐趋同C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D艺术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的归属感20、“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B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经济全球化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D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21、2015 年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活动,全国各地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材料说明(

10、)爱国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高二文科政治 第 页 共 4 页4A、 B、 C、 D、22、“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想绑在板凳上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这首广为传唱的中国话表明( )A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B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具有优越性C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D汉语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23、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 )A、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C、各

11、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2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了中华民族( )A、民族文化的广泛认同感 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民族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5、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让西方人如痴如醉。中国独具特色的京剧,也使许多西方人为之倾倒。这说明(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世界文化具有统一性C.在文学艺术上,往往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D.在文学艺术上,往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2、非选择题(共 25 分)26、材料:在首场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介绍,2015 年政府要推进引导性的六

12、大消费工程:一是信息消费;二是绿色消费;三是稳定住房消费;四是提升旅游消费;五是挖掘教育、文化、体育的消费潜力;六是适应中国老龄化需求的相关消费。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挖掘教育、文化、体育的消费潜力。(13 分)27、材料:孔子学院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与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从 2004 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创办至今,中国孔子学院建设已走过 10 多年历程,先后在全球 123 个国家设立了 465 所孔子学院和 713 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是中外双方真诚合作的结晶,是中外人文交流史上的一大创举。孔子学院开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的种子播撒到哪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世界各国,又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中华大地,书写着中外人文交流的绚丽篇章。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建立孔子学院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高二文科政治 第 页 共 4 页5(1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