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电路论文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19840 上传时间:2018-04-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电子电路论文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频电子电路论文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频电子电路论文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频电子电路论文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频电子电路论文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子电路论文毕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电子电路论文高频电子电路论文一、数字调制与解调概述一、数字调制与解调概述 调制是将各种基带信号转换成适于信道传输的调制信号(已调信号或频 带信号),就是用基带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个或几个参量的变化,将信息荷 载在其上形成已调信号传输,而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通过具体的方法从已调 信号的参量变化中将恢复原始的基带信号。 调制技术分为模拟调制技术与数字调制技术,其主要区别是:模拟调制是 对载波信号的某些参量进行连续调制,在接收端对载波信号的调制参量连续估 值,而数字调制是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离散状态来表征所传送信息,在接收端只 对载波信号的离散调制参量进行检测。 1934 年美国学者李佛西提出脉冲

2、编码调制(PCM)的概念,从此之后通信 数字化的时代应该说已经开始了,但是数字通信的高速发展却是 20 世纪 70 年 代以后才开始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不再满足于听到声音,而且还要看到 图像;通信终端也不局限于单一的电话机,而且还有传真机和计算机等数据终 端。现有的传输媒介电缆、微波中继和卫星通信等将更多地采用数字传输。常 用的数字调制技术有 2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幅移键控)、 4ASK、8ASK、BIT/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键控)、 QPSK、8PSK、2FSK、4FSK 等,频带利用率从 1bit/s/Hz3bit/s/Hz

3、。更有将幅度 与相位联合调制的 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技 术,目前数字微波中广泛使用的 256QAM,其频带利用率可达 8bit/s/Hz,8 倍 于 2ASK 或 BIT/SK。此外,还有可采用减小相位跳变的 MSK 等特殊的调制技术, 为某些专门应用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工具。近年来,四维调制等高维调制技术的 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已应用于高速 MODEM 中,为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 奠定了基础。 数字通信所能够达到的传输效率远远高于模拟通信,调制技术的种类也远 远多于模拟通信,大大提高了用户根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系统配置的灵活性,

4、除此之外,数字调制抗干扰能力强,中继时噪声及色散的影响不积累,因此可 实现长距离传输。在现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数字信息, 数字通信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二、常用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二、常用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1、几种基本的调制技术 ASK幅移键控调制:根据信号的不同,调节正弦波的幅度。 PSK-相移键控调制:载波相位受数字基带信号的控制,如二进制基带信号 为 0 时,载波相位为 0,为 1 时载波相位为 ,载波相位和基带信号有一一对应 的关系。 FSK-频移键控法:用数字信号去调制载波的频率。 2、常用的几种调制技术 QPSK-四相相移键控 四相

5、相移键控(QPSK),或称为正交 PSK,是另一种角度调制、等幅数字 调制形式。采用 QPSK,一个载波上可能有四个输出相位。因为有四个不同的输 出相位,必须有四个不同的输入条件,就要采用多于一个输入位。用二位时有 四个可能的条件:00、01、10、11。所以采用 QPSK,二进制输入数据被合并成 两比特一组,称为双比特组,每个双比特组码产生 4 个可能输出相位中的一个。 因此,对于每个两比特的双比特组依序进入调制器,会生成一个输出变化。输 出端的变化速率(波特率)是 1/2 的输入比特率。 OQPSK交错正交相移键控 QPSK 信号,它的频带利用率较高,理论值达 1b/s/Hz。但当码组 0

6、011 或 0110 时,产生 180的载波相位跳变。这种相位跳变引起包络起伏,当通过非 线性部件后,使已经滤除的带外分量又被恢复出来,导致频谱扩展,增加对相 邻波道的干扰。为了消除 180的相位跳变,在 QPSK 基础上提出了 OQPSK 调 制方式。 OQPSK 是在 QPSK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恒包络数字调制技术。这里,所 谓恒包络技术是指已调波的包络保持为恒定,它与多进制调制是从不同的两个 角度来考虑调制技术的。恒包络技术所产生的已调波经过发送带限后,当通过 非线性部件时,只产生很小的频谱扩展。这种形式的已调波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其一是包络恒定或起伏很小;其二是已调波频谱具有高频快速

7、滚降特性,或者 说已调波旁瓣很小,甚至几乎没有旁瓣。采用这种技术已实现了多种调制方式, OQPSK 以及本节以下各部分所讨论的数字调制技术都属于恒包络调制技术。 一个已调波的频谱特性与其相位路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控制已 调波的频率特性,必须控制它的相位特性。恒包络调制技术的发展正是始终围 绕着进一步改善已调波的相位路径这一中心进行的。 OQPSK 也称为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ffset-QPSK),是 QPSK 的改进型。它与 QPSK 有同样的相位关系,也是把输入码流分成两路,然后进行正交调制。不同 点在于它将同相和正交两支路的码流在时间上错开了半个码元周期。由于两支 路码元半周期的偏

8、移,每次只有一路可能发生极性翻转,不会发生两支路码元 极性同时翻转的现象。因此,OQPSK 信号相位只能跳变 0、90,不会出 现 180的相位跳变。 OQPSK 克服了 QPSK 的 l80的相位跳变,信号通过 BPF 后包络起伏小,性 能得到了改善,因此受到了广泛重视。但是,当码元转换时,相位变化不连续,存在 90的相位跳变,因而高频滚降慢,频带仍然较宽。 QAM正交振幅调制 在 2ASK 系统中,其频带利用率是(1/2)b/s/Hz。若利用正交载波技术传 输 ASK 信号,可使频带利用率提高一倍。如果再把多进制与正交载波技术结合 起来,还可进一步提高频带利用率。能够完成这种任务的技术称正

9、交振幅调制 (QAM) QAM 是用两路独立的基带信号对两个相互正交的同频载波进行抑制 载波双边带调幅,利用这种已调信号的频谱在同一带宽内的正交性,实现两路 并行的数字信息的传输。该调制方式通常有二进制 QAM(4QAM)、四进制 QAM(l6QAM)、八进制 QAM(64QAM)等等,对于 4QAM,当两路信号幅度 相等时,其产生、解调、性能及相位矢量均与 4PSK 相同。QAM 通过及调制振 幅又调制相位,使频带利用率得到了了极大的提高。而 QAM 系统的性能虽比不 上 QPSK 系统,但频带利用率高于 QPSK。因此,在频带受限系统中,它是一种 很有发展前途的调制方式。 MSK最小频移键

10、控 OQPSK 虽然消除了 QPSK 信号中的 l80相位突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包络起伏问题。一种能够产生恒定包络、连续信号的调制称为最小移频键控, 常简记为 MSK,有时也称为快速移频键控(FFSK)。MSK 是 2FSK 的一种特殊情 况,它具有正交信号的最小频差,在相邻符号交界处相位保持连续。 由以上讨论可知,MSK 信号具有如下特点: 1、恒定包络,允许用非线性幅度饱和器件放大。 2、连续相位,使得功率谱密度按 4 f 速率降低。功率谱在主瓣以后衰减得 较快。 3、瞬时频率总是两个值之一,瞬时频移为 bT41,bT1 为比特速率。 4、码元转换时刻,信号的相位是连续的,或者说,信

11、号的波形没有突变。 5、频谱带宽窄,从而可允许带通滤波器带宽较窄。 GMSK高斯最小频移键控 为了减小已调波的主瓣宽度和邻道中的带外辐射,在 TFM 调制方式中,调 制前对基带信号进行了“相关编码”处理。如果调制前对基带信号进行高斯滤 波处理,也能达到上述目的。这就是另一种在移动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恒包 络调制方法调制前高斯滤波的最小频移键控,简称高斯最小频移键控,记 为 GMSK。 GMSK 的基本原理是让基带信号先经过高斯滤波器滤波,使基带信号形成 高斯脉冲,之后进行 MSK 调制。由于滤波形成的高斯脉冲包络无陡峭的边沿,亦无拐点,所以经调制后的已调波相位路径在 MSK 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

12、平滑。 GMSK 信号解调可采用与 MSK 信号相同的正交相干解调方式。实现这种正 交相干解调的关键是恢复参考载波和时钟。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模拟相加方法 解调。 三、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选择与发展三、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选择与发展 数字调制与解调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现实需要的具体要求,在各个调制与 解调方式的优缺点上进行取舍。常常考虑的因素有:接收信噪比、误比特率 (BER)的大小、对抗多径的衰落情况性能、占用最小的带宽、实现的难易程度 以及成本的高低等等。 由于信道资源的紧张与人们越来越希望更快的通信速度与更好通信质量的 要求的矛盾,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发展成为科学家们迫切追求的一个课题,将 来必然还会出现更加好的调制技术,它要求功率效率高,频带利用率高,并且 易于实现,节能低碳,环保。现今,激光调制通信、卫星通信、非恒包络调制 等都是研究方向。数字调制解调的发展,必定会有力地推进通信、数字技术等各个领域的进 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