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5475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工程站前路工程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上海市城通轨道交通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上海市城通轨道交通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2 20 00 09 9 年年 1 10 0 月月站前路项目建议书2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 站前路工程站前路工程工工程程咨咨询询资资格格证证书书 编编号号:工工咨咨甲甲上上海海市市政政工工程程设设计计研研究究总总院院2 20 00 09 9 年年 1 10 0 月月总院院长总院院长汤汤 伟伟总总( (副总副总) )工程师工程师徐徐 健健设计院院长设计院院长王士林王士林设计院总工程师设计院总工程师李李 进进设计负责人设计负责

2、人龙勣龙勣站前路项目建议书3目目录录1项目名称 .42建设单位 .43工程建设背景 .44工程建设必要性 .65工程区域概况 .76工程范围和内容 .87工程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88工程总体方案 .98.1 交通流量预测及分析.98.2.交通组织方案.208.3 工程总体方案.218.4 横断面布置方案.218.5 桥梁工程.238.6 排水工程.249工程数量清单及总投资 .2510实施计划 .2511问题及建议 .26附图站前路项目建议书41项项目目名名称称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站前路道路工程2建建设设单单位位上海市城通轨道交通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3工工程程建建设设背背景景松江区位于上海市

3、的西南部,地处黄浦江上游,长江三角洲要冲。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与金山区接壤,西北与青浦区毗连。全区地势东高西低,略呈倾斜,地形北狭南宽,南北长约 45 公里,东西宽约 50 公里,区域总面积 604 平方公里。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同三国道、嘉金高速公路贯穿全区,是上海连接浙江和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门户,既是上海对外辐射的窗口又是南方各省进驻上海的桥头堡。随着松江区城市发展建设的日益完善和一系列重大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松江市区特别是南部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沪杭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于 2009 年 2 月 26 日正式开工,预计2010 年 10 月通车。沪杭客运专线在松江区设立

4、松江南站站点,根据铁道部和上海市铁路枢纽规划,沪杭客运专线松江南站是上海市铁路枢纽“四主三辅”中的次枢纽站。此外,轨道交通 9 号线也即将南延伸至沪杭客运专线松江南站,并实行零换乘。另外,为配合上述两大站点的建设,在轨道 9 号线东侧,规划还有长途客运站和公交枢纽中心,在南站的东北和西南还规划约 4 万平方米左右的社会停车场,松江南站即将成为松江的交通集散中心。但是目前松江南站区域现状仅为村庄农宅,尚无路网系统,为站前路项目建议书5配合沪杭客运专线的建成,急需区域配套道路的建设,以满足松江南站与外界的交通沟通。图 31:工程地理位置松江南站区域道路工程位于松江南部的沪杭客运专线和轨道 9号线松

5、江南站区域,南靠沪杭客运铁路工地,东临规划轨道 9 号线南延伸线位,北面到现状玉阳路,西至现状富永路(规划富民路) 。区域内共分四条道路:站前路、向阳西路、向阳二路、向阳东路,其中站前路为最南侧的一条道路,为客流进出沪杭客运专线及轨道 9 号线的主要道路。站前路项目建议书6图 32:站前路平面位置图4工工程程建建设设必必要要性性1)松江区域交通、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松江区域交通、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松江区的发展将成为市区与市郊、长三角的交通要道,交通枢纽建设能加快深化细化松江服务长三角的功能定位。松江南站建成后,交通流量预计来自松江市区及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一来吸引大量的商务客流,二来快速、舒适的

6、交通也将吸引大量的旅游客流。这既是松江联系上海和长三角的重要门户,也是松江城市发展的黄金走廊。这对松江南站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周边地区的交通、商务、旅游、通讯、物流、信息网络、房地产等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能有效增加当地就业数量,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促进松江地区经济发展2)满足松江南站区域交通客流转换的需要)满足松江南站区域交通客流转换的需要随着沪杭客运专线和轨道交通 9 号线的实施,和区域内公交枢站前路项目建议书7纽、大型社会停车场的建设,松江南站将吸引大量的客流,由于大量的过境客流要通过松江南站转换交通工具,所以与此相匹配的区域道路建设显的十分重要,安全、舒适、通畅的道路行车条件

7、对客流及时、快速转换十分必要。3)改善城市运输、完善道路路网的需要)改善城市运输、完善道路路网的需要 站前路工程的实施,不仅能使南站区域交通能和周边交通顺利衔接。有效缓解区域道路交通压力,还能满足过境交通和地区本身发展带来的交通增长需要,完善地区路网结构。4)对周边环境及人民生活改善的需)对周边环境及人民生活改善的需求综贯以往一些铁路站点的建设,可以看出,如果相应配套道路建设落后,大量的客流滞留,满地的垃圾、吵杂的声音,就会引起周边环境的恶化,对周边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所以,尽早实施本工程,使道路畅通,人民出入方便,社会和谐发展。5工工程程区区域域概概况况工程区域现状大部分土地为农村宅田

8、,南侧正在实施沪杭客运专线和 A15 高速公路,东侧马上要实施轨道 9 号线工程,区域内现状有一条向阳河沿轨道 9 号线西侧由北往南穿过,还有在沪杭客运专线北侧有一条向阳二号河由西往东穿越。站前路项目建议书8图 51:区域位置现状鸟瞰图6工工程程范范围围和和内内容容站前路为沿沪杭客运专线北侧和轨道 9 号线南延伸松江南站西侧供客流出入的主要道路,所以,道路走向为 2 段 L 型组成,工程实施范围西起现状富民路,由西往东沿公众停车场到达沪杭客运专线站前广场后折向北,再沿站前广场由西往东到达轨道 9 号线站厅后再次折向北到向阳二路。全长约 852.718m,标准段道路红线24m, 。工程内容主要包

9、括道路、桥梁、雨污水、标志标线等内容。7工工程程建建设设规规模模与与技技术术标标准准道路路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计算行车速度: 40km/h。3)路面结构轴载标准: BZZ-100 标准轴载。站前路项目建议书94)通行净空车行道5.0m;人行通道、非机动车 2.5m;5)车道宽度:机动车道宽度: 3.5m (规范值为 3.75m,设计考虑小型汽车为主取值 3.5m)路缘带宽度:0.25m非机动车道宽度: 2.53.5m人行道宽度:3.0m6)路面设计年限:采用沥青混疑土路面,设计年限15a。7)桥梁荷载等级:公路 I 级8)桥梁结构抗震标准:根据上海地区地震基本烈度分布图 规定

10、,本工程地区按地震基本烈度 7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1g,工程重要性系数1.3。9)桥梁设计基准期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位 100 年。成桥状态设计基准温度 20。10) 结构重要性系数结构为二级,o1.0。11) 环境类别为 I 类。12)台后填土高度为 2.5m。8工工程程总总体体方方案案8 8. .1 1 交交通通流流量量预预测测及及分分析析1)流量预测站前路项目建议书10(1)沪杭客运流量预测根据沪杭客运可行性研究,未来沪杭客运专线与沪杭铁路(既有线)主要对外及过境客流在路网上存在合理分工及竞争分配关系。预测 2015 年、2020

11、年、2030 年沪杭客运专线客流密度分别为 2545 万人、3488 万人和 4546 万人;沪杭既有线客流密度分别为 602 万人、612 万人和 627 万人,沪杭通道内对外及过境客流主要有沪杭客运专线承担。根据沪杭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的分工原则、客车开行方案、通道内 OD 交流,预测沪杭铁路沿线主要站客运量、最高聚集人数及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见下表:表 8-1:主要站旅客发送量及最高聚集人数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人)站名远期旅客发送量(万人)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人)近期远期松江南350100010001360 (2)轨道 9 号线南延伸客运流量预测表 8-2:预测年限松江南站站点客流(早晚高峰)

12、2015 年 9 号线松江南站站早高峰客流预测(人次/小时) 下客量上客量下客量上客量 松江南站站0337松江南站站1580 2015 年 9 号线松江南站站晚高峰客流预测(人次/小时) 下客量上客量下客量上客量 松江南站站0135松江南站站2310 2022 年 9 号线松江南站站早高峰客流预测(人次/小时) 下客量上客量下客量上客量 松江南站站0601松江南站站4850 2022 年 9 号线松江南站站晚高峰客流预测(人次/小时) 下客量上客量下客量上客量 松江南站站0401松江南站站5560 2037 年 9 号线松江南站站早高峰客流预测(人次/小时) 下客量上客量下客量上客量 松江南站站591110松江南站站110390站前路项目建议书112037 年 9 号线松江南站站晚高峰客流预测(人次/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