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小炒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604549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小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版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小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版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小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版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小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版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小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版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小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生理学考试重点复习小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动物实验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急性实验包括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体征主要有四个方面: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新陈代谢:机体这种不断破坏和清除衰老的结构,合成新的结构的自我更新过程。兴奋性:一切有生命活动的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刑峰的能力或特性。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机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稳态:物理化学等因素的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进一步加强。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

2、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神经调节(非条件与条件反射):短暂迅速作用部位局限,体液调节(激素,局部体液调节):弥散缓慢时间长,自身调节:影响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第二章第二章第二信使:激素,递质,细胞因子等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细胞膜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有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 ,三磷酸肌醇()和+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这一电位差是存在安静细胞的表面膜两侧的,故称为跨膜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指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他他是细胞兴奋的标志。阈电位:细胞受刺激后,膜去极化使 Na 通道大

3、量开放而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阈值: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分布不均匀 2.细胞安静时,膜对钾的通透性比钠高 3.膜内蛋白质虽然有随 k 外流倾向,但细胞膜的结构不允许他进入细胞外液 4.钠钾泵有微调作用。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比较有以下特性:1.衰减性扩布 2.总和现象 3.不是“全或无”的,而是随着阈下刺激的增大而增大。4.无应期兴奋需三个条件:1.足够的强度 2.足够的作用时间 3.强度-时间变化率绝对不应期: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无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产生新的兴奋,即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为 0相对不应期:指在绝对不应

4、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用较强的阈上刺激,组织细胞有可能产生新的兴奋。即兴奋性正在恢复,但仍小于正常水平超常期:指在相对不应期之后,只要用阈下刺激就能引起兴奋,表明细胞的兴奋性高于正常水平低常期:指在超常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细胞的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需要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细胞的再次兴奋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接头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Ca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突触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Ach释放Ach 结合并激活 Ach 受体通道终板膜对钠钾离子通透性增高终板电位肌膜动作电位第三章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5、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正常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糖酵解是其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红细胞可以从血浆中获取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产生 ATP,维持细胞核上钠泵的活动,从而保持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正常。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55.5)1012/L;成年女性:(3.84.6)1012/L;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数量为 120160g/L;成年女性为 110150g/L。新生儿血红蛋白浓度可高达 200g/L,出生六个月降至最低,一岁后又逐渐升高,至青春期达到成人范围。红细胞具有:选择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红细胞沉降速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血小板

6、:是从骨髓成熟的聚合细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血小板无细胞核,但是有细胞器内部散在分布颗粒成分,血小板在正常状态下一般为双面微凸的圆盘状。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L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生理功能: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凝集原:在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特异性抗原物质凝集素:在血浆或血清中含有对应的抗体突触后电位 postsynaptic potential 是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两种。突触传递特性: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

7、境变化敏感且易疲劳。神经调质: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它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传递的效应。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产生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中枢抑制:在任何反射活动中,中枢内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根据中枢抑制产生机制的不同,抑制可分为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两类。哺乳类动物中,所有的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的。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afferent collateral inhibition)和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感觉投射系统:根据丘脑各核团向大脑皮质投射纤维特征的不同,

8、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可分为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内脏痛特征:缓慢、持续、定位不清楚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能使皮肤致痛的刺激(切割、烧灼等) ,作用于内脏一般不产生疼痛;而机械性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等刺激作用于内脏,则能产生疼痛。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第五章 血液循环1.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心肌细胞每发生一次兴奋,其膜电位就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2. 有效不应期:从去极化相开始到复极55mv 这一段时期内,不论用多强的刺激,肌膜都不会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膜内电位由55mv 恢复到60mv 这一期间内,如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肌膜可产

9、生局部反应,发生部分去极化,但不能引起传播性兴奋。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 0期到 3 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 这一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间,称为有效不应期。3.相对不应期:从膜电位60mv 到复极化基本完成(80mv)的这段期间,施以高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可以引起传播性兴奋。这说明此时心肌兴奋性较有效不应期时有所恢复,但仍然低于正常。4.超常期:膜内电位由80mv 到90mv 这段时期内,给心肌细胞一个阀下刺激,就有可能引起一个新的动作电位。5.异位起搏点:当窦房结的自律性异常降低或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过高时,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就表现出来。6.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

10、动周期。7心脏泵血过程:1 等容收缩期: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内压开始升高,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这时,室内压力开始升高,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血液暂时停留在心室内,所以心室容积并不改变。2 射血期: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大幅度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等容收缩期结束,进入射血期,射血期的最初 1/3左右时间内,心室肌强烈收缩,由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很大,流速很快,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室内压上升达峰值,称为快速射血期。随后,心室内血液减少,心室肌收缩强度减弱,射血速度逐渐减慢,这段时期称为减慢射血期。在这个时期内,心室内压由峰值逐步下降且略低于

11、主动脉压,但心室内血液因为受到心室肌收缩的作用而具有较高的动能,依其惯性作用逆着压力梯度射入主动脉。心室舒张期:3 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后,室内压下降,主动脉内的血液逆流向心室,推动半月瓣关闭,这时室内压仍明显高于心房压,房室瓣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又成为封闭腔。此时,心室肌舒张,室内压以极快的速度大幅度下降,但容积并不改变。4 心室充盈期:当室内压降到低于心房压时,房室瓣开启,血液顺着房室压力梯度由心房流向心室,血液流速较快,心室容积增大,称为快速充盈期。8.第一心音: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的早期,标准着心室收缩的开始,是由于房室瓣膜关闭引起心室内血液和室壁的震动。9.第二心音:第二心

12、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的早期,标准着心室舒张期的开始。10.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量。 (6080ml)11.射血分数:心室射时,并未将心室内的血全部射出,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55%65%)12.每分钟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13.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1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 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决定肌肉的初长度。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一定范围内,与心输出量成正比;2 后负荷:是指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即动脉压,后负荷越大,心输量越少;3 心肌收缩能力:收缩能力越强,心输量越多;4 心率:在一定范围内,与心输

13、量成正比。15.动脉血压:动脉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血管壁的侧压力16.收缩压:心脏收缩射血时主动脉里的血压升高达到的一个最高值。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降低,在心室舒张末期达到最低值17.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 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2 心率:在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3外周阻力: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

14、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4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5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18.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和右心房的压力。19.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的20.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21.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毛细血管

15、压,血浆渗透压,淋巴液回流,毛细血管通透性22.血脑脊液屏障:在毛细血管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限制某些物质自由扩散的屏障 血脑屏障:在毛细血管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也有类似结构,限制某些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自由交换第六章 呼吸1.呼吸过程由三个环节构成: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循环流动的血液将 O2 由肺运输到组织器官以及又将组织器官代谢产生的 CO2 运输到肺的过程;内呼吸: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又叫组织换气2.胸膜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3.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4.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气体量5.肺泡通气量=

16、(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6.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1 呼吸膜的厚度:肺泡气通过呼吸膜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是以扩散的方式进行的。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厚度呈反比。2 呼吸膜的面积:气体扩散速率与呼吸膜面积呈正比。3 通气/血流比值(V/Q):指每分肺泡通气量和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0.84。V/Q 比值增大相当于肺泡无效腔增大;V/Q比值减小则相当于出现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这两种情况均为气.血两泵不协调匹配的表现,因此不利于肺换气。4 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分压差是气体扩散的动力,5 分子量和溶解度:扩散系数等于气体溶解度与气体分子量平方根之比。7.波尔效应:PH 和 PCO2 对 Hb 氧亲和力的影响8何尔登效应:O2 与 Hb 的结合促使 CO2 的释放,而去氧型 Hb 则容易与 CO2 结合第七章 消化与吸收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2.容受性舒张:咀嚼和吞咽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