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98337 上传时间:2018-04-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摘要】企业究竟应该采取多元化还是专业化,这一直是目前企业所困扰的问题。其实,多元化与专业化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分界,它们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种试错的过程,它们是企业内在知识及能力的外在表现,如果企业内在知识及能力与其外在表现相符,那么不论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企业都会取得成功,反之则必定失败。【关键词】多元化 专业化 知识演化 动态能力 1【Abstract】 Enterprises should adopt the pluralism or specialized on earth, this has been a question that enterprises per

2、plex at present all the time . In fact, pluralism have clear boundary with specialized itself, they enterprise evolution one try on course by mistake, They enterprise inherent knowledge and external manifestation of ability, if enterprise inherent knowledge, ability and external manifestation agree,

3、 It is pluralism or specialized, enterprises can achieve success, Certainly fail on the contrary.【Key words】Pluralism; Specialized; Knowledge evolve;【文献综述】【正文】一、中西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历程(一)西方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历程关于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迄今为止,学术界大多以发达国家的企业成长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美国企业的发展历程被人们普遍认为最具代表性。所以,我这里就美国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得出多元化发展历程的主线。1、早期专业化时期1

4、9 世纪中叶,人类社会中企业制度创新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以需要大量2内部管理和复杂组织形式的铁路公司为先导的现代企业逐步兴盛起来。据统计,1917 年美国最大的 278 家公司中绝大多数是单一产品型企业,只有 7%左右为主导产品型企业。另据一项对 1909 年美国最大工业企业的调查,产品多元化很明显的只有 4 家:通用电器公司、西屋电器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坎布亚公司。这也就是说,在美国企业发展的早期,绝大多数是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只有极少数呈现出较为“自然”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当时企业还处于初级分工阶段,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生产效率比较低,资源较贫乏,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所以

5、企业必须专注于某一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发速度,争取在本行业取得竞争优势。2、专业化向多元化转变时期根据美国经济史学家钱德勒、高特等人的研究,美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从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起步的。二战以后,多元化经营成为大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方式;进入 50 年代初美国企业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热潮,且越来越猛;在 60 年代末 70年代初,随着美国第三次兼并浪潮的出现,美国企业多元化发展达到高潮。 最典型的是 ITT 公司,该公司从 1960 年起的 20 年里混合兼并了 300 家公司,进入美国最大工业公司十强之列。在多元化经营发展的道路上又经历了以资产组合为基础的不相关多元化向以协同

6、效应为基础的相关多元化至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相关多元化发展的历程。20 世纪中叶的“电子革命”使企业创造了新的产业平台,使一批批,一群群新产业,新产品生成和发展起来。企业技术飞速进步,每个企业一般都拥有了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资源极大丰富,甚至出现了富余资源等待开发利用;企业经营者们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管理能力也极大提高。且那时还处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放3任时期,市场上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正处于卖方市场态势,许多行业存在着极大的行业吸引力。因此,众多企业积极向外扩张,增加生产或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开始向新产业平台演

7、进,传统(或模拟式)的电子及其在此一产业平台上形成的产业,有的已走向成熟,有的已经衰退。因此,有些企业的主营业务开始亏损,顾客不断流失,至此这些企业不得不向新产业挺进以寻求企业的发展。另外,在本行业已经占据有利地位的企业面对极具吸引力的新兴产业,他们也在考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或是企业规模壮大到一定程度时也必然欲追求范围经济效应,此时企业也会选择多元化经营。20 世纪 60 到 70 年代,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达白炽化,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取得“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经营效果,大多数企业比较理想的选择就是采用多元化经营。最后,是因为多元化经营也有利于经营者追求职业稳定、升迁及其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多元

8、化经营也能使管理者避免遭受解雇。3、新型专业化时期从 19 世纪 80 年代开始,在美国及西欧就出现了一股反多元化经营的势头,并出现了“反混合兼并”“反多元化”的呼声,逐渐形成了“归核化”(refocusing)或“范围紧缩”(dounsizing)的新浪潮。大公司们纷纷以多种手段清理非核心业务并加强核心业务,形成适度的多元化状态,企业开始注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进入 90 年代以后,受美国学者 C?K?帕汉拉德和哈默学的著名论文公司核心能力的影响,回归产业又一次成为众多企业明智的选择。波音公司兼并麦道公司成为飞机制造业的“巨无霸”,正是波音公司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举措。4七八十年代通过兼并、收

9、购实现了多元化经营的大公司在随后的几年里发现多数公司并没有达到多元化经营的预期效果,有的甚至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既做不好新行业的经营,又耗费了资源和时间。就像美国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所说的“管理者发现他们永远不能管理野兽”。而且经营者们发现多元化经营非但未能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在当今经济社会里,新的产业群落、产品群落必将是建立在由“数字化信息革命”形成的产业平台上,而被誉称之为经济发展将“更美好”的 20 年(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前 10 年),要求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倾全力,大攻信息技术难关,才有可能达到形成更新、更优

10、越的核心竞争力机制及核心竞争力实力。 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诸多企业集中兵力,攻其(高新技术)一点,不及其余,走上知识经济专业化之路的原因。在这里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此时的专业化经营早已不是工业化时代的那种专业化经营模式。工业化时代的专业化是指只生产或提供单一品种的专业化,而当前的专业化经营战略则与适当产业化相类似,它是指公司为将自己的经营业务集中,在某一个确实的行业而进行总体谋划,它强调企业要有核心业务。(二)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历程1、 专业化时期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某一种技术生产或提供某一种产品/服务开始创业的。所以可以说此时企业经历了一段极其短暂的专业化经营时期。另外,计划经济时期,很多企

11、业根据政府的行政命令决定生产什么类型的产品,企业无权自己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其产品类型及产品组合,因此,那时企业基本上都处于专业化经营阶段。52、 多元化时期但是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现代经济意义上的企业才开始产生和发展。他们拥有自主权,而且那时商品短缺,作为消费者,不管是个人、团体或企业,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所需要的东西。这时,对有些人来讲,只要有钱办企业,不管办什么企业,办多少企业,几乎都能赚钱。正是这个时代逐步在企业家的头脑里形成了一种观念:胆大赚大钱,胆小赚小钱,没有胆不赚钱。与此同时,由于新旧体制交替或并存,权力进入市场参与产品和利益分配,助长了这些暴利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企业

12、既然有暴利可图,它们就不会安下心来,苦心经营,并在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等方面狠下功夫,而只是一味地重视横向扩张,搞多元化,粗放经营。另外,我国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除了追求企业成长的目的,往往还考虑行政的(很多兼并行为往往是政府安排的),社会的(安置富余人员和开拓新的管理岗位)和体制的(国营企业优先上市等并获得一定的“剩余资金”)因素。从总体上看,改革 20 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先后有多种形式的(如果也可以叫)所谓“多元化”经营战略形式出现1。(1)“办三产”、 “福利工厂”型多元化。这是“中国特色”,因为要解决职工子女 “就业难”问题,解决富余职工生活着落问题。在“五七”

13、干校、上山下乡等形式行不通的情况下,直接以劳动人事部门或劳动服务公司办的各种充当国企“儿子”的集体企业、 “福利工厂”,或纯粹进入饭店、旅馆、小百货店等等服务行业。这在当时,是并不管什么多元化,亦并不谈什么竞争力的,尽管事实上已开始进入这样的“步骤”了。(2)非市场、半市场型多元化。这多半是 1992 年以来,许多企业大搞所谓的“多元化经营”而兴起的。人们普遍的想法是:什么赚钱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行当就上6什么项目,或者有什么关系资源就办什么企业,几乎可以说,是纯粹的随机行为,或者有的干脆就是投机行为。从酒店、卡拉 OK 歌舞厅,到各种加工业,乃至房地产、炒股票,简直成了“全元化”。这其中,部

14、分企业是为了防避风险,有的则是“有枣无枣敲三杆”。这完全是过渡时期,计划与市场双轨转折、胶着时期,卖方市场发展到顶峰。特别是 80 年代二次“抢购风”的刮起,的确使部分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赚了点钱,于是,一些人更以此其“时”也,引其“是”也,高兴地举起了“多元化”这个法宝。但是,几乎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从核心竞争力角度上作一番缜密的思考。(3)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中的多元化。在上市公司中,因为股东们、社会公众都必然要强烈地关注主业发展状况,因而,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也就“当然”要为这些上市公司所重视。据 1998 年中报,深、沪二市 284 家已出申报的 A 股上市公司,其中 129 家营

15、业突出、业绩高速成长,而另外有 113 家或因整个行业滑坡(如纺织下降 22.16%,化工下降 12.16%),自行车下降 248.39%),或因社会需求不足(这主要指商贸),或受东南亚危机影响(石化、金属材料和进出口业,以及石油采、炼企业等)。此外,另有相当一部分则主要是盲目多元化,大大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及其此种机制的生成、发育。国外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时,往往是为了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寻求到新的利润来源,重视多元化经营中产业间的关联程度,而中国的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时,往往过多地服从于公司扩大规模和低成本扩张的目标,加上我国企业领导人在经营和管理上有一种独特的“心态”,急于把企业规模

16、做大,怀有一种明显的“大公司情结”,当原有产业和原有市场满足不了这种特殊“情结”的时候,就会迅速向其他产业和其他市场渗透,而不管这些产业与原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如何,导致7企业盲目多元化。巨人集团正是吃了盲目多元化的苦果,它盲目向与软件毫无关联的保健品业以及房地产业进军,最终兵败 78 层巨人大厦。3、适度多元化时期巨人集团的陨落给企业多元化敲响了警钟。众多学者对此加以研究,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仍然是大公司或公司集团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绝不能搞盲目多元化,在大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中,多元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是企业成功实施多元化经营的一个重要选择标准。更有学者研究认为多元化根本不适合中国企业,只有专业化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竞争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从以上的原因分析中可见,企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专业化向多元化又向专业化的转变。而我们从各阶段为什么会选择专业化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实,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变化只是表面现象,而变化的本质应该是企业内部知识及能力的演化,在 20 世纪初企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它们的知识及能力还处于积累阶段,此时,企业的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