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567165 上传时间:2018-04-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技术设计书本文由 ckzwf 贡献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测绘信息网 http:/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书一、工程概况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科学、 准确、完整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城市的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 受通州市城市规划局的委托,陕西第二测绘院承接了通州市建城区约 10km2 的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任务 (含野外探测、 测量、 内业系统建立) , 查明通州市建城区的地下管线状况,准确获取各种地下管线的信息,并建立

2、动态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本测区探测范围为:通州市建城区,具体位置由甲方确定。 工作时间计划为 2008 年 9 月初进入场地工作,至 2008 年 10 月 15 日基 本结束外业工作。2008 年 12 月底提交全部成果,并保证甲方 2009 年元月进 行验收。测绘信息网 二、设计依据 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 61-94) 2、 城市测量规范 (CJJ 8-99) 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 7929-1995) 4、 通州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合同书 三、测区已有成果资料 本测区有我院为该市进行地籍、地形测量做的

3、D 级 GPS 点。城市一、二 级导线点及图根点。该成果为 1980 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 xxx,x 带成果,高程为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本测区有本院施测的 1: 地形图 15km2 地形图。 500 图幅分幅为 50cm50cm 正方形分幅,根据 1:500 地形图编绘的 1:1000 地形图,其规格为 50cm 50cm,为 1996 年版图式,该成果均可为本次管线探测使用。 四、测区地球物理特征测绘信息网 http:/ 1、地形特征测绘信息网 通州市,简称通,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江苏省东南端,南起北纬 3152 的川姜镇竖积洪村, 北至北纬 3215的刘桥镇米三桥村,

4、南北间最大直线距离 50 公里;西起东经 12041的五接镇开沙岛,东至东经 12125的南通盐场北 侧,东西间最大直线距离 85 公里。东临黄海,海岸线长 16.27 公里;南濒长 江,江岸线长 15 公里;西南与南通市区相接,东南与海门为邻,北与如东毗 连,西北与如皋接壤;辖区总面积 1351 平方公里。现辖 19 个镇和 1 个省级 经济开发区。老城区及老城外围房屋密集,商业网点较多,城区主干道车辆 较多,这些都给管线探测和测量带来一定困难。 2、地球物理特征 排污管线(雨污同流)无资料可以利用,其它管线资料甲方正在收集, 资料可利用率较低,其详细资料有待于权属单位协助解决,因此探测难度

5、较 大。对于通讯(X) 、燃气(Q) 、电力(L)和大部分给水管(J)属于导磁 金属管线,可直接采用低频电磁探测技术,亦可直接采用开井量测各方向有 关数据。测绘信息网 难点在于污雨管道,因无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 探测,获取管线数据。 五、地下管线探查 (一)探查内容 1、地下管线探测必须查明与测注的项目:管线种类 地面建 (构) 筑物 管线点 特征点 附属物 量注项目 测注高程位置 管顶及地面 高程 管内底、 方沟底 及地面高程 缆顶、 管块顶或 沟底高程及地 面高程给水水源井、净化地、 拐点、 三通、 四通、 阀门、 水表、 消 泵站、 水塔、 水池 沟地面出口 变径、

6、 变深、 出地 拐点 防栓、各种窨井 井、排污装置 进出水口、交叉、 雨水篦、 各种窨管径、材质 材质、 管径或断 面尺寸 材质、电压等 级、 根数或已用 孔数和孔数排水(雨、 净化池、 泵站、 暗 污水) 电力变电站、配电室、 拐点、 分支、 出地、 变压器、人孔 高压线杆、铁塔 上杆 井、手孔井测绘信息网 http:/变换站、控制室、 通讯 差转台、发射塔、 检修井、塔杆 液化气 热力 储气站 锅炉房、 热交换站 拐点、 分支、 出地、 接线箱、人孔 上杆 井、手孔井 材质、 直埋根数 或管块孔数 管径、材质压力 等级 管径、材质 缆线或管块顶 高程及地面 高程 管顶及地面 高程 管顶及地

7、面 高程气化站、调压房、 拐点、 三通、 变径、 阀门、 窨井、 凝 变深、 四通、 出地 变深、 四通、 出地 水缸 污、排气阀门 拐点、 三通、 变径、 阀门、 窨井、 排探测项目内的所有管线都应查明权属单位。部队、铁路、民航、海运及 其它专业管线也参照上表规定执行,但应注明权属单位及用途。 电力、通讯管沟测注的平面位置为管沟几何中心位置,套管和直埋电缆 埋深均以外顶计。 2、地下管线实地调查项目所在 道路 埋深 管块 外顶 给水 排水 管道 方沟 燃气 直埋 管块 电力 管埋 沟槽 通讯 直埋 管埋 管块 热力 管沟 内底 断面 尺寸 管径 宽 高 载体特征 压力 电压 流向 已用 管线

8、 材质 电缆 根数 孔数 /总 孔数 附属 设施 权属 单位 埋设 日期 管线类别注:表中“”为应调查项目。3、地下管线探测取舍标准 管线种类 给水 排水(雨水、污水、雨污合流) 需探测的管线 直径100mm 方沟300mm300mm 管径250mm测绘信息网 http:/ 燃气 电力 电信 热力(蒸汽、热力) 其它管道 全测 电压380V(含路灯、交警) 全测 全测 全测(二)探测仪器测绘信息网 本测区将投入使用的仪器有英国 Radildetection 公司生产的 RD-400、 Subsite75、jx-2 等地下管线仪,这些仪器性能先进,功能齐全,由多种发射 频率和探测方法可供选择,

9、在以前工作中证明探测效果良好。另外,对于非 金属管道,使用瑞典玛拉(MALA)公司生产的 RAMAC/GPR 型地质雷达探测。 (三)探测方法 管线点分为明显线点和隐蔽管线点。在明赤管线点上直接对地下管线进 行实地调查和量测,在隐蔽管线点上应用仪器探查地下管线的地面投影位置 及埋深,对于仪器不能探测的复杂地段,应作适当的开挖调查。 1、对于明显管线点采用经过校验的钢卷尺直接测量,至少两次读数,读 至厘米,并在其密度符合规程布点要求时,中间又无转弯分支等,可直 接连接各明显点,以正确反映出管线的空间位置。 2、在明显点密度分布不足要求(相邻明显点间距大于 70m 时) ,采用物 探方法补加若干隐

10、蔽点。 3、在没有或只有少数明显点时,定位方法主要按规程中要求的物探 方法进行。测绘信息网 本测区探测方法主要采用低频磁偶极法(感应法)、直连法和夹钳法,而 且以第一种方法最为常用。 A、低频磁偶极法主要用于较长距离范围内对管线进行追踪和定位。它有 两种激发方式,水平线圈激发和直立线圈激发。前者主要在管线走向不明的 地区管线追踪及管线密集区实行压线法时用,后者多用于管线走向较清楚时 的长距离追踪探测。测绘信息网 B、直连激发有单连和双连两种,单连是一端接明显点,另一端无穷远接 地与管线形成回路;双连是导线两端接管线两端的明显点形成回路,仪器在测绘信息网 http:/ 其中对管线进行探测。因

11、受可供激发点少,接地电极等环境限制,主要用于 一些明显点附近走向复杂及地下管线出地点附近的探测工作(譬如给水、热 力等的三通点,管线密集处) 。 C、感应环(夹钳)激发法是一种辅助方法,当上述方法使用效果不佳时, 可使用之。激发信号较强,探测距离较远,可以用于通信和电力等小管径金 属管线的探测。 确定走向和埋深的方法: 1、定位方法: 在多管线地区及走向变化不大的地段,只采用定位精度最高的水平分量 垂向差值最大值来定位。同时在这些点上原地绕垂轴旋转使仪器读数最小, 此时接收线圈的法线方向就是该点附近地下管线的走向。对于管线密集、不 同种类管线并存地区,在有激发方式的技术保证下以及谨慎、认真的判

12、断分 析后,决定是否可以使用上述定位方法。 在管线走向变化剧烈或变处(如分支、拐弯处)以及受其它因素干扰时, 则不能采用上述各种定位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交会或逐次逼近的方法 定位或进行剖面探测。测绘信息网 2、定深方法: 本测区主要采用“70%法” “直读法” 、 ,次用剖面法。难度较大之处可结 合开挖对比结果来进行判断分析。 (1)70%法就是测出一个峰值、两个 70%峰值点,如果两边对称,则两个 70%值点间距就是管线的中心埋深。 (2)采用“直读法”时一般是对所探管线受旁侧的影响很小时,几次读 数,并确认读数稳定(取相近读数的平均值或读数出现几率最高值) ,有时接 收机还应离地 0

13、.10.2m,再测埋深,看读数是否也相应增加 0.10.2m,以 检验仪器贴地时直读数据是否可靠。在使用 70%法和半极值法测深时,采用此 方法进行比较。测绘信息网 (3)在碰到不同种类并存管线密集处,必须经过谨慎、认真的判断分析, 采用剖面法进行定位、定深或换点探测;在管线走向变化剧烈(分支、拐弯 等)处,可视视具体情况采用交会或逐次逼近的方法定位,定深点应选在距测绘信息网 http:/ 分支或拐弯约 4 倍于该管埋深范围的直线段。 另外,对于电缆盖板沟,一般都采取尽可能打开盖板直接量测参数,以 减少探测误差。本测区尽量不采用 50/60HZ 被动源法去进行定位、定深。对 于给水砼管,在参

14、考调绘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在实地大概定出平面位置,最 后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准确定位、定深。 (四)精度要求 隐蔽管线点的探测精度分三个区段计算,各级精度探查的水平位置限差 和埋深限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限差按二倍中误差计。 地下管线中心埋深(m) H1 12 (五)管线点记录及标记方法 1、外业物探点编号,采用“作业组号+管线代码+流水码”格式。保证在 一个测区内的唯一性。测绘信息网 2、现场用 3H 铅笔按管线点探查表 (格式见附录)所列项目填写清楚, 并用颜色笔详细地将各种管线走向、 连接关系、 管线点编号等标注在通州市 1: 1000 地形图上,形成探查草图,经检查后交付测绘作业工序使用。对

15、于管线 密集,不能标注清楚的,将管线的连接关系标注清楚,有选择地标注管线点 标号,并在探查草图适当的空白位置做放大示意图,放大图内应将管线的各 种信息详细表示。 3、一切原始记录、记事项目要整齐、清晰、美观,不得涂改、转抄。 4、管线点标志一般应设置在特征点和附属物点上,特征点包括分支点、 转折点、起止点,附属物点包括:接线箱、变压箱、人孔井、手孔井、阀门 井、各种窨井、仪表井等中心点。在无特征点和附属物点的直线段上应设置 隐蔽管线点,管线点间距不应大于 70m。 5、管线点的地面标志,应用统一规格的水泥钉打入地面至平,用红色油 水平位置限差(cm) 10 15 20 埋深限差(cm) 15 (5+0.1h)注:h 为地下管线中心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