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一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测试卷有详细答案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516781 上传时间:2018-04-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1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市一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测试卷有详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山市一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测试卷有详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山市一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测试卷有详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山市一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测试卷有详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山市一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测试卷有详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市一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测试卷有详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一中2013届高三语文第二次统测试卷有详细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山市一中中山市一中 2013201320132013 届高三第二次统测试卷届高三第二次统测试卷语语文文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本大题 4

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伶俜聘礼纰漏分泌瞥见蹩脚骁勇气冲霄汉 B梦魇赝品迤逦莅临称呼称心沆瀣引吭高歌 C禅宗禅让校对发酵阔绰泥淖勾当勾心斗角 D机杼伫立攫取诡谲混沌馄饨和泥曲高和寡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3 分) 我一个人看着车窗外,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大上海。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 背,蜚声国际的大都市,正值晚上 8 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纷至沓来。 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错综复杂的道 路。 A望其项背B蜚声C纷至沓

3、来D错综复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 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 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C近日,北京市消协对商场出售的服装进行随机抽检。众多知名的外国品牌被检出甲 醛含量超标、易褪色等问题,不合格率超四成以上。 D4 月 18 日,伦敦奥运会进入倒计时 100 天,伦敦奥组委在皇家植物园举行了盛大的 庆典活动,并发布了新的奥运口号: “激励一代人” 。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

4、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 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 有着内在的联系 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 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2ABCD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万贞文先生

5、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 寄之僧舍, 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 读之甚喜,数日而毕; 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 豫焉,伯兄笑曰: “汝何知?”先生答曰: “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 “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 户部曰: “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 “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 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

6、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 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 诏征博学鸿儒,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 力辞得免。 明年, 开局修 明史, 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 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 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 侍 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 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

7、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 之语丧礼 ,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 会, 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然自王公以至下士, 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 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 ,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 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 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 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 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

8、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生欲豫焉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归:归还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B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先生之初至京也而先生未尝倦也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3 分) () 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

9、免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ABCD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 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 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 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

10、,对失去人身自由 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 “然则吾将试汝。 ”(3 分)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3 分)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4 分)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与歌者米嘉荣唐刘禹锡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注:米嘉荣是中唐著名的歌唱家。凉州是具有奇特之调的曲子。 (1)概括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分析。 (5 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1、(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答对一空给 1 分。 ) (6 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 (2)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 劝学 ) (3),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 师说 )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氓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文化大智慧需要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证得” 刘梦溪 “王道”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概念。但孟子当年向各国的国君 推销此义,口干舌燥,效果渺渺。结果自己还要解释动机,说什么“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 也。 ”今天虽不是孟子

12、所处的战国时期,世界总体大势,如俞曲园老人易箦之时所作绝句九 章,则第六章“几家玉帛几家戎,又是春秋战国风。太息斯时无管仲,茫茫杀气几时终” , 庶几近之。设若今天有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 ,效果会如何呢?我以为那 “后果” ,比当年气得发牢骚的孟轲好不到哪儿去。4以此我们不妨将目光由“国君”转到国民,转到人,转到人的个体生命。然而一提到 人,我不得不说,如今人类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具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自然的剧烈反弹 给人类带来的始料不及的灾祸;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 两者均迫在眉睫, 时不我待。一个月前日本地震、 海啸、 核泄,是造化发给人类的警

13、示信号, 而且是把两个方面的危机交织在一起的一次预警。 此时此刻, 我们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 但大智慧不会自然现身,而是需要人类去“证得” 。 何以中华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 ?华严经云: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 但 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 ”这是说,人类本身并非不具备拥有大智慧的条件,只是由于自身的 妄想和执迷,不能够“证得” 。我说过,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 华严使用“智慧 德相”一语,真是恰到好处。 “证得”就是“证悟” ,亦即俗所谓觉悟。不能“证得” ,就是 不能证悟,也就是不得觉悟。孟子说: “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 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14、” ( 尽心上)疢,读 chn,即患病的意思。故郑玄注: “犹 病也。 ”按孟子的本义,人的“德慧”存在于人的疾病之中。换言之,也可以说人的疾病是 使人获得(或证得)德慧的必要条件。 说白了,就是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有可能达到“德慧”的境界(故达)。 否则不过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与。所以马一浮说: “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 为道。 ”大家熟知的孟子的另一段话: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 ” ( 告子下)讲的是同一道理。关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证得” 。能够“证

15、 得” , “多难”也可以“兴邦” 。不能“证得” ,执迷不悟,大智慧固然不能获得,立志兴邦也 是枉然。 中华文化大智慧,是人类的美善境界,是“上善若水” ,是“止于至善” 。也可以说, 是和君子之道、和人类的道德理性连在一起的。而“六经” ,则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渊薮, 其最主要的价值理念敬、诚、信,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源泉。特别是“敬” ,不仅是对他人 的尊敬之意,主要是人的自性的庄严。 “敬”这个概念,已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 中国人立国和作人的文化精神依归, 主要在 “六经” , 在敬、 诚、 信。 当然还有 “和” 和 “同”, 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有不同,才有和。 “和而

16、不同”之义在此。张载的四句话: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仇、对、反,是象的流动不息, 是事物的过程。最后,人类总是要“和而解”的。 (选自名人传记2011 年第 7 期)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 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如果今天的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 ,也如当年的孟轲一样效果渺渺。 B.作者引用俞曲园老人所作的绝句,目的是为了证明“王道”是没有必要提出来的, 它 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起什么作用。 C.既然当下推行“王道”效果不好,作者主张把目光转向国民,转到人的个体生命。 D.作者认为人类正面临着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