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462233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京郊的自然景观一 香山 香山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是一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它 的东面为玉泉山,北邻碧云寺,南接八大处,主峰香炉峰(鬼见愁)海拔557米,与万寿山、玉泉山并称“三山”,香山总面积2400余亩,古树名木众多,满山遍野黄栌,形成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特色。(一) 地形地貌 北京的地理环境,自古就有“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府中原”之说。从南口的关购到拒马河一带,属太行山余脉,有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的褶皱山脉组成,绵延数百里,统称西山,有“神京右臂”的说法。香山位于“神京右臂”中低褶皱山脉中,其褶皱断层中裸露的山石,形成香山

2、独特的观赏石。香山的玄武岩与砂页岩交错分布,形成香山的清泉。(二) 历史沿革 香山人文活动历史久远,依宛署杂记记载可推至晋代。金元两代皇帝多次游览香山。明英宗正统六年(1441年),司礼太监范宏出资七十余万修缮香山寺,英宗赐名永安禅寺。清代,乾隆帝在原有的基础上将香山建成名副其实的皇家园林。以“山以仁为德,秋惟静与宜”的诗意赐名静宜园。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静宜园,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劫掠,一代名园香消玉殒。1925年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京逝世后,停灵于香山碧云寺。移灵南京后,留有纪念堂和衣冠冢供人瞻仰。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曾在园中双清别墅工作和居住。1956年,香山

3、作为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1986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每到深秋时节,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齐聚香山,共赏秋色,从1989年至今,香山公园年年举办以观红叶为主题的红叶文化节,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委4A级景区。(三) 静宜园特色 乾隆时期,西山皇家园林的营建达到鼎盛,自清华园至香山,分布着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形成“三山五园”。静明园以泉取胜,园中玉泉山的泉水被定为“天下第一”。清漪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以湖光山色著称。圆明园,将国内外各类园林之精华,以及诗画中的意境,摹写于园林之中,人称“万园之园。”静宜园则以山林取胜,静宜园在清乾隆十年(1745年)得

4、到大规模的修缮,除于林隙崖间增置亭阁外,还在原有的围墙外加筑了一道周长10公里的外垣。外垣之北,又扩建别垣。从而形成内垣、外垣、北垣三道围墙。在墙垣围护中,遍布美景,乾隆皇帝亲自为其中的二十八景题记赋诗。(四) 香山红叶 香山红叶的形成,与香山马蹄形的地形与山体海拔对温度的影响有关。黄栌叶片在秋季,天气昼夜温差变化剧烈时,叶绿素合成受阻,叶中胡萝卜素,花青素成分增多,所以叶子呈现红黄,橙红颜色。玲珑剔透的红叶,在古代是文人雅士、深闺淑女的书签和传情信物。唐朝范据云溪友议载:有宫女题诗于红叶之上,叶随御河漂流而出,被芦笙拾得珍藏。后芦笙所娶之妇,正是题诗红叶的宫女。(五) 双清别墅 坐落在香山公

5、园南麓的半山腰,三面环山,原为静宜园的“松坞云庄”,1920年,原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将其辟为私人宅邸,改为今名。1949年3月,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至香山,当时毛泽东就住在双清别墅。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乘的进行了国共和谈,指挥了渡江战役,筹备了中国人民针织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六) 香山饭店香山公园的入口南侧,是北京唯一建在前黄家行宫旧址上的酒店,有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津铭先生主持设计。香山饭店采用了白、灰、土褐色三种颜色,于山林的色彩对比和谐。其院落式结构融入山势和皇家园林之中,二 龙庆峡 即古城水库,位于延庆县古城河口,距

6、北京市区85千米。古城河发源于西北方30余千米处的海坨山,东南注入妫水河。龙庆峡自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该景区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1987年举办首届冰灯艺术节。2007年龙庆峡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一) 塞外一绝龙庆峡为石灰岩嶂谷地貌。嶂谷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0多千米。“镇山如来”,“凤冠岛”,“神笔峰”,玉皇顶,玉渡山。被誉为“古城九曲”、“小三峡”。“小漓江”。有联曰“小三峡胜似三峡山,比三峡险;小漓江赛过漓江水,比漓江清”,横批“塞外一绝”。(二) 历史沿革 公元前128年的西汉时期,曾在延庆设居庸、夷舆二县。元朝设 缙山县后改为龙庆州。明代改成隆庆州,后为

7、避讳穆宗年号将隆庆州改为延庆州,沿用至今。古城河地区在辽、金、元三代成为皇家避暑行宫和园林。 古城村曾有辽萧太后的行宫,元仁宗皇帝诞生于香水园村。 明清以后成为游玩之所。(三) 萧太后 名 萧绰,小名燕燕,生于公园953年,出身辽代显贵世家,辽景宗登基后,将萧燕燕纳为贵妃。公元982年9月辽景宗驾崩,年仅两岁的耶律隆绪(辽圣宗)即位。辽圣宗登记后将其母亲萧燕燕尊为“承天皇太后”,并由其总揽辽代军国大政。公元986年,宋太宗派遣三路大军挥师北上,萧燕燕披挂迎战,与宋军对垒并取得胜利,公元1004年,萧燕燕和辽圣宗大举南征,宋真宗仓促应战,胜中求和,最终双方缔结 檀渊之盟。公元1009年,56岁的

8、萧燕燕病逝,其执掌辽代军国大事近四十年,彻底扭转了自辽穆宗以后的中衰局面,使辽代进入鼎盛时期。(四) 元 仁宗的出生地(五) 古城大坝古城水库于8-年代落成,库容852万立方米。大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70米,坝顶长90米,古城河水汇聚成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六) 新颖的冰灯艺术 1963年,哈尔滨首次举办冰灯艺术节。 1987年,延庆在北京地区创办冰灯艺术展,此后每年举行,至今已有二十多届。 以坚冰为原料,用雕塑的艺术形式来进行冰雪造型,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龙庆峡冰灯在创作上以色、声、光的技术手段,求新、奇、美的综合效果,成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芭。三 石花洞 国家4A级景区,位于距城区5

9、0千米的房山南侧车营村西坡,面积84.66平方千米,1978年北京水文地质工程公司对该洞进行勘探,被专家称为“地下地质奇观,溶洞博物馆”。定名为 石花洞。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成立 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成立,北京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一) 地质成因 远在4亿年前,北京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沉积了大量的石灰岩,约在7000万年前,华北发生了造山运动,北京西山不断被抬升,结合北京地区充沛的降水和发达的河流,使溶岩地貌应运而生。 典型的 喀斯特景观 。(二) 历史沿革明代和尚圆广法师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云游到此洞。于洞口西南

10、侧的崖壁上雕刻“十王地藏”石像,建寺庙供奉石佛。 洞名为“潜真洞”,并刻其名于洞口。明景泰七年(1456年),又在洞内镌造“十王教主地藏王菩萨”的大理石佛像三尊,后改名为“石佛洞”,又名“十佛洞”。(三) 景观介绍 第一层洞内堆积物以高大壮硕的石柱、石塔和石笋为主体,有“佛堂,水帘洞”等六个高达厅堂组成的廊道式洞体,在28出形态各异的景点中,最为著名的是月奶石。具有可塑性,状似荷花的月奶石, 是我国洞穴中少有的独特化学沉积物。第二层洞穴 以 “井冈山”中心大厅为枢纽,延伸开来形成东西支洞和光明路支洞。本层石盾景观堪称一绝,“龙女绣花台”,盾面面积硕大,被称为中国第一石盾。第三层洞穴化学沉淀物最

11、为丰富,色彩最为艳丽,其中以针状石花和粒状石花为主体,整个洞穴被装饰成地下迷宫和白玉画廊,第三层是石花洞中最迷人的洞穴,是最有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部分。第四层洞穴引诱大量化学沉淀物堵塞了洞穴通道,通行的距离有限,洞内的化学沉淀物以粗大壮实的石柱、石笋为主,景物不多。第五层洞穴以泥土沉积为主,在有水流经过之处,生长有针状石花、穴珠。第六层洞穴内的沉积物中,有土黄色的钙化板,典型的石梯田,满地的石花,其中最奇特的事砂锥。第七层为地下河,河床上铺满鹅卵石,据推测河水有可能流向银狐洞。四 十渡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拒马河中上游,距北京市区约80千米。景区总面积301平方千米,东起千河口,西至大沙地,东

12、西长约40千米,南北最宽处25千米。1986年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风景名胜区,现为国家4A级景区。(一) 地质成因 是北京西山以岩溶峰林 和深切河谷地貌为特色的地上喀斯特景观。岩溶峰林属于碳酸盐岩,生成于10亿年前,距今1亿年前中生代燕山造山运动,碳酸盐岩随同华北地区一起全面抬升。碳酸盐岩经受外力的风化剥蚀、流水冲刷、溶解渗透等大自然的雕琢,最终发育成了十渡岩溶峰林景观。十渡又称“北方的小桂林”。景区内的“一线天”惊险奇绝、“飞来石”神奇莫测、“石中石”匪夷所思、龙山“佛”字扑朔迷离、“天然石佛”宛若天成,“太阳升”令人称绝。十渡享有“百里画廊”的美誉。(二)

13、拒马河与十渡名称的由来 拒马河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西北太行山麓,为北京五大水系之一,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十渡风景区。拒马河因水大流急,对所经山地切割作用强烈,山谷两壁形成陡峭的峡谷。 拒马河名称的由来,与古代的一场战争有关。据涞水县志记载:“晋刘琨守此以拒石勒”。拒马河的名称有抗拒外族兵马入侵之意。拒马河水量充沛,河上难以架桥,河水每拐弯经过一个村庄时,就形成了一个渡口,在20千米的距离内共形成了十个渡口,十渡之名由此而来。另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十渡”是佛教“十方世界,普渡众生“的简称。(三) 穆柯寨 是三渡内著名景点,穆柯寨位于拒马河西部南岸的峡谷之中,传说是辽宋古战场,杨家将把守边关就在这一代,穆柯寨就是女英雄穆桂英当年占山为王时的山寨遗址,也是穆家的后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沿山路进入寨门后,可以看到聚义厅,练武场、点将台、射箭场、迷魂阵等景点。(七)(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