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7437772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届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十届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十届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十届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十届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届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届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史知识大讲堂第八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曹普 中央党校教授)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华访谈。201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 周年,我们新华访谈也特别为大家带来了党史知识大讲堂系列节目。今天这一堂我们特别高兴地邀请到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副主任曹普教授,为大家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的有关问题。欢迎您曹教授。曹普: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主持人:曹教授,我们知道在党的 90 年历史上,有两次会议特别重要。一次是遵义会议;一次是 1978 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改革开放政策,由此改变了党和国家的发展命运。现在回顾这段历史首先想到的就是当时的历史背景,那首

2、先请曹教授给我们介绍一下那时候的国内背景是怎么样的?曹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 90 周年,我们就可以从建党 90 年说起,90年前我们党刚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两大历史使命: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二是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独立的任务,经过 28 年的民主革命,以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完成了这个使命。1949 年我们党执政后实际上是为完成第二个使命,也就是把国家搞得富强这一使命来奋斗。应该说我们从建国之后选择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让国家走上繁荣富强,从1956 年开始我们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建立社会主义以后我们就开始探索怎么搞社会主义。应

3、该说在 1956 年党的八大召开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探索的开局是好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从 1957 年开始,我们在建设方面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挫折和问题。特别是 1966 年到 1976 年之间发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更给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沉重的灾难。后来讲过一个话,他说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别是往前延伸就是1957 年以后我们犯了二十年左的错误。在这二十年当中也不是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政治上来看,总的来说是一个混乱的状态,而从经济上来说是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一个状态。文革结束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反复反思和强调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社会

4、主义应该有她的优越性,在我们搞了社会主义以后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越性。但是建国后 20 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这个优越性发挥好,人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工农业发展都没有达到我们曾经预想的那样一个好的发展。所以在文革结束以后急需改变这样一个状态。主持人:您刚才介绍了整个的国内背景,那再联系一下国际背景,特别是像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他们的发展又是怎样的呢?曹普:在我们国家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在把国家引向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中,由于我们犯了一些错误,遭受了挫折,走了弯路。但是,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在这一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战后世界范围兴起了新科技革命,

5、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欧洲经济、日本经济都实现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比如说,美国经济从 1961 年到 1969 年有 106 个月实现了连续增长;欧洲经济通过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也迅速走出了战后的困难局面,并且迅速实现了恢复性发展;日本应该说战争对它的经济破坏是很严重的,但是它从 1956 年开始实施经济自立五年计划。这个计划在 1960 年完成,从 1960年到 1979 年又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经过这两个计划的实施,持续 15年它的经济在这一阶段增加了七八倍之多。日本 1964 年举办的奥运会,他在奥运会举办后三年 GDP 就超过了英法,在第四年的 1968 年就超

6、过了德国,处在资本主义世界 GDP 总量的世界第二位。和这些国家相比,应该说中国是大大落后的。也包括我们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比如说韩国,还有我们经常说的四小龙,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所以,综合起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觉得是双重逼迫的结果:一是国内的困局,一个是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改革,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主持人:那我们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正如您所说的外部竞争压力非常大,那我们当时是怎样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与周边国家这些巨大的发展差距的呢?曹普:应该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对外交往很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也很少。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我们国内形

7、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比较宽松的、松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急于想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到底怎么样。1978 年掀起了出国考察的热潮,当时从 1978 年 1 月到 11 月份,11 个月期间,仅仅经过香港或者是到香港考察的国内的各种团就有 529 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团就是谷牧率领的到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和西德访问的欧洲五国团。当然,包括还包括华国锋,也都有一些外事访问的出访活动。这里我们所指的主要是经济考察团,主要是到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谷牧这个团对后来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决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团是 5月 2 日出国的,到 6 月 6 日回来,一个多月的时间,走了欧洲五

8、国,15 个比较大的城市,80 几个企业、学校、大的工厂等等单位。所见所闻深深地震撼了这个团的成员,这个团的成员大致有 30 人的样子,有的都是正部级、副部级的干部。他们回来以后,在 6 月 22 日给中央提交了一个报告,6 月 30 日由谷牧专门向中央做了一个专门的汇报,当时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人是华国锋,包括叶剑英、李先念等其他一些政治局委员都参加了谷牧的汇报会。这个汇报从 6 月 30 日下午 3 点一直进行到晚上 11 点,谷牧讲了很多代表团在欧洲访问期间的所见所闻。应该说这个会议对于我们后来实行经济改革决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他们看到了中国和外面的差距,不但他们看到了,

9、很多对外出访的团也都看到了。主持人:1976 年,毛泽东逝世, “四人帮”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中国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才召开的,伟大转折是两年后实现的,这中间发生了什么问题呢?请您再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曹普:应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提出了“两个凡是” ,1976 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中国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机,或者说是一个重大的契机。但是把这样一个重大的转机和契机变为现实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环境还不能够马上实现这个转变,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提出进一步阻碍了这个转变。这里面就要说到华国锋的作用,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的

10、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粉碎四人帮后他也想改变中国的面貌,关于要加快发展的、要对外开放等也有一些想法和主张。但是在他当政期间,两报一刊也就是 1977 年2 月 7 日提出了所谓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要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地遵行。这“两个凡是” ,拿有的同志的话来说就等于四人帮没有被粉碎,按照“两个凡是”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后来也讲了一个意思,就是“两个凡是”是想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原封不动地坚持下去。这样的话中国肯定就难以开辟新的道路,难以开创发展的新境界。包括 1977 年八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和 1978 年年初召开的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11、,本来是开辟新时期的时间,两个会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政策,但是都没有实现开创新时期的任务。所以这两年总的来说是处于徘徊状态。主持人:那么我们现在也很想知道“两个凡是”这个“精神枷锁”是怎样打破的呢 4 月 10 日他给中央写了信里面就提出要准确地、完整地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实际某种意义上也是针对“两个凡是”的不准确、不完整。后来他又不断地说“两个凡是”是不行的,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清楚让我出来工作的问题。他说马克斯、恩格斯没有说过“两个凡是”的问题,列宁也没有说过,毛泽东自己也没有讲过在打破“两个凡是”这方面是通过一篇重要的文章,1978 年 5 月 11 日在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12、一标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从题目就可以看到它的主要意思,检验真理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实践,实际这就排除了指示等一些个别的只言片语,当然,矛头是针对“两个凡是”去的。所以文章发表后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这就讲到真理标准的阻力。文章发表后很快就有人指责这篇文章是砍旗的文章,政治上很“坏” ,包括对参与文章发表的,支持文章讨论的中央领导同志包括胡耀邦同志的批评,这使得他们的压力很大。主持人:那之后这个阻力又是怎么 2 日,就在真理标准讨论受到压制,坚持实事求是的人受到批评的关键时刻,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一个讲话,这个讲话明确地提出:要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实际上是支持下又发表了一

13、篇文章马克斯主义的基本原则 ,继续批评“两个凡是” 。在这之后,包括七八月间,又找一些坚持“两个凡是”的、批评讨论的一些人谈话,提出不要下禁令,不要设陷阱,要活跃思想,要深入开展讨论。在这个同时,包括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纷纷表态或者发文章支持这个讨论,倡导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等正确的意见。自此之后,包括各个省区市的领导人也纷纷出来表态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这样就形成了从上到下的支持声势,这就为这场讨论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持人:那今天来看这场真理标准的讨论所产生的重大历史意义有哪些呢?曹普: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冲破了“两个凡是” 、 “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4、。在解放思想后,应该说改革开放要有一些新的东西,要有一些新的路子、新的方针、新的政策,这样的一些东西才能逐步提出来。在当时来说它的意义就是打破了“精神枷锁” ,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为什么 1976 年粉碎四人帮后、文革之后,到 1978 年我们才能再谈改革开放,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思想大解放。第二个意义就是这场讨论应该说是开启了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因为在这之后不断地又有大大小小的思想解放,这个先河应该说就是这场大讨论。所以说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想这个影响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

15、步发展还会起到长远的作用。主持人:据相关史料记载,改革开放政策是这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曹普:伴随着思想解放,人们的头脑也开始活跃起来。有些地方就率先开始了改革的尝试。比如说在农村,万里顶住很多的压力,进行了农村的改革;在四川等地进行了企业改革,比如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改革的尝试。所以农村改革、城市改革都起来了,特别是农村改革的势头更猛一些。在这期间还召开了一次国务院务虚会,1978 年 7 到 9 月,务什么虚呢?就是怎么样加快现代化建设,怎么样把我们的发展搞得更快一些。务虚了两个多月,得出了大家经过讨论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新路子,集中起来就是改革开放。这次会议是在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们党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集中讨论改革开放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持者是李先念,华国锋是经常来参加旁听这个会议的。会议结束后,李先念副总理做了一个总结讲话。他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的规模、它变化的激烈和剧烈可能不亚于我们过去所领导的任何其他的革命。他还说,要改革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老框框,各种墨守成规的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他还提出了对外开放的问题,他说,我们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这样比什么事情都要我们从头搞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