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港口建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37429892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型港口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环保型港口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环保型港口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环保型港口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环保型港口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型港口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型港口建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型港口规划建设研究发布日期:2009-12-11 字号: 大 中 小 1 前言 1.1 规划背景温州港位于浙江省南部的温州湾内,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港口。温州港长期以来利用瓯江口内发展中小型码头,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对外贸易的要求,跳出市区在龙湾建设了万吨级深水泊位。随后杨府山港区、七里港区、小门岛港区相继开发,建设了煤炭、油气等专用码头。2007 年温州港吞吐量达到 4246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 35.1 万 TEU。温州港在温州市、浙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温州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支线港之一,是浙江省、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

2、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温州市、丽水、衢州、金华和台州南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力地支撑了经济腹地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和温州港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温州港将形成瓯江口外的乐清湾、大小门岛、状元岙三个大型核心港区,发展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支线港之一,逐步成为赣东、闽北等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口岸,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和战略机遇期,环境保

3、护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进一步明确将“生态文明”的全新理念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交通运输部也做出了相应的战略部署,在 2007 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提出交通行业要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交通由外延式

4、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切实落实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各个环节,努力实现节约发展、绿色发展,并要求研究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发展政策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发展模式。为更好地贯彻交通运输部针对交通行业发展模式和理念转变的战略部署,适应新时期国家对港口环境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最终实现温州港发展成为生态型港口的目标,温州市港航管理局开展了生态型温州港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规划将结合温州港总体规划,充分考虑温州市的生态环境具体情况和特点,提出温州生态港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以实现温州港生态和谐、可持续、集约发展。1

5、.2 规划原则1)循环经济原则,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再利用和循环)。原则实施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再利用循环;2)系统性原则 生态港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应涉及港区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涉及港区发展的全过程;3)可操作性原则:规划一方面要对港口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同时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阶段,从经济损益、目标可达等方面开展分析,力求规划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4)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即充分利用区域的有关资源,如污水处理、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施,航道疏浚土与滩涂围垦用土等之间的衔接利用。5)适度超前原则,规划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1.3 规划范围1.3.1 时间范围规划的基础年为 20

6、07 年,规划水平年按照近期(2010 年)和远期(2020 年)两阶段考虑。1.3.2 空间范围空间范围包括温州港所有港区,以乐清湾、状元岙、瓯江港区和大小门岛为主。1.4 规划编制的思路规划编制过程从温州港的发展现状入手,借鉴国内外先进港口的经验,深入分析生态港的概念,建立生态港的指标体系,提出生态港的总体发展思路,在统筹考虑港区功能、约束条件和规划原则等因素的前提下,制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并得出规划实施的方案和对策。1.5 规划结论温州生态港建设的思路是:紧紧把握温州港大力发展的契机,充分发挥温州市生态环境优势,在港口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过 12 年左右的努力,

7、基本实现港口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集约高效利用资源,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管理制度完善,把温州港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型港口。l 启动期发展目标:生态港建设全面启动。通过合理布局港口功能,安排建设时序,初步实现港口发展的方式由外延式的粗放型扩张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迈出“老港换新港”的探索步伐,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港口职工的生态素养和意识逐步提高,生态港的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开展,2010 年呈现温州生态港雏形。l 发展期发展目标:生态港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基本实现港口发展的方式由外延式的粗放型扩张向内涵式的集约型

8、增长转变。基本解决市区老港与城市发展间的矛盾,各港区的污染物得到基本控制和治理,新建港口未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造成显著退化,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环境保护机构基本健全,跟踪监测制度与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建立;港口资源循环利用率显著提高,港口职工工作环境全面提高,生态意识明显加强,公众对港口环境的满意度超过 75%。l 深化期发展目标:温州生态港建设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面实现港口发展的方式由外延式的粗放型扩张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温州港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得到建立,各港区的污染物得到全面控制和治理,港口环境保护机构健全,跟踪监测制度与信息发布平

9、台全面建立;港口资源循环利用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港口职工工作环境全面改善,生态意识观念得到广泛普及,公众对港口环境的满意度超过 90%,温州生态港建设基本实现。按照上述目标,温州港需要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各港区不同的特点制定其建设方案。瓯江港区将借老港区改造契机,部分码头区打造城市滨水公园;乐清湾以循环经济为发展理念,优化产业配置;状元岙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科学促淤保护湿地;大小门岛港区安全为重,公共码头建设当先。2 规划需求分析2.1 自然条件2.1.1 气象温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海岛多风,冬夏季风显著。根

10、据温州气象站、乐清气象站和洞头气象站的实测资料,综合分析本地区的气象概况如表 2-1。2.1.1.1 气温表 2-1 各站气温特征值统计表站 址项 目温州乐清洞头年平均气温()17.917.717.3极端最高气温()38.136.635.7极端最低气温()-4.5-5.8-3.6月平均气温最高()28.0(8 月)27.9(8 月)27.4(8 月)月平均气温最低()7.7(1 月)7.3(1 月)7.2(2 月)日最高气温35年平均日数(d)2.83.12.7统计年限 19711990 年2.1.1.2 降水温州地区降水充沛,每年 39 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 70%。其中 34 月为春雨期,5

11、6 月为梅雨期,79 月为台风雨期。各站降水量详见表 2-2。表 2-2 各站降水量特征值统计表站 址项 目温州乐清洞头多年平均降水量(mm)174615701319.6历年最大降水量(mm)2271.71822.7月最大降水量 (mm)554501431日最大降水量 (mm)256446214日降水量25mm 的天数(d)18.114.616.8统计年限 1971199019602001196120002.1.1.3 风况温州地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 10 月至翌年的 2 月多 NW 风、频率为 1420,36 月盛行ESE 风、频率为 2123,79 月以 E 风最多,频率为 142

12、3(温州站资料)。各站风况统计见表 2-3。表 2-3 各测站风况统计表站 址项 目温州站乐清站洞头站年平均风速(m/s)2.12.34.7强风向 ESSESSW实测最大风速(m/s)252538次强风向 ENE、SENENNW、SW实测最大风速(m/s)182334常风向(频率)ESE(16%) NE(11%)NNE(18.4%)次常风向(频率)E(13%)ENE(10%) NE(16.6%)多年平均6 级风日数 7202.1.1.4 雾温州地区多年平均能见度1km 的雾日数为 13.7 天,雾多出现在夜间至翌日清晨,日出即消退,一般春季雾天居多。海边和岛屿的雾情较内地为重,多年平均雾日数乐

13、清为 22 天,洞头为 36.5 天。2.1.1.5 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81,6 月份最高,月平均 89,12 月份最小,月平均 74。2.1.1.6 台风温州沿海每年 411 月受台风影响,其中 79 月台风侵袭频繁。19501994 年影响本海区的台风共232 次,平均每年 5.1 次,最多的 1961 年达 10 次;79 月台风出现的次数约占全年总数的 84。台风对本地区的影响一般持续 2 天,登陆时极大风速为 40m/s 以上,并出现狂风暴雨、水位上涨、巨浪滔天,给当地带来很大损失。9417 号是近年来正面袭击温州的强台风,风力 12 级以上,持续时间达 14小时,洞头站瞬时最

14、大风速 56m/s;台风登陆时又遇七月十五天文大潮,沿海一带出现历史最高潮位7.40m(龙湾 7.43m,温州 7.35m),波浪爬高达 11m(胜利塘围垦);台风过程降雨量平原地区200300mm、山丘地区 300600mm,8 月 21 日降水量达 274.6mm。2002 年的 16 号“森拉克”台风在浙江苍南登陆,恰逢天文大潮,风、雨、潮三碰头,温州出现大到暴雨,风力达 12 级以上。2.1.2 河口海岸地貌及演变瓯江河流自西向东在灵昆岛附近入海,入海处北有乐清湾,南为平整的滩涂海岸,东为洞头、大小门等列岛。温州水域主要受瓯江下泄水沙和外海风浪影响,这种特殊的水文、地貌影响了温州港的发

15、展。2.1.2.1 瓯江河流特性瓯江干流全长 375.5km,流域面积 17958 平方公里,各河段形成不同特性。温州老港区河段江面宽阔,沙滩众多,河道分汊,洲滩和深槽多变,通过整治,该段南江发展、北江萎缩。振华码头至七都涂西河段为顺直过渡段,北岸有楠溪江汇入,流态复杂,水下地形变化频繁,河床断面呈“复式 W”型,上下航槽交错。整治后落潮主流稳定地贴向南岸灰桥杨府山一带。七都河段的七都涂将瓯江分为南北两汊,南、北支的主流地位变换大致以 1520 年为周期,1978 年实施整治工程,稳定了北支的主流地位。龙湾河段处于瓯江河口段,上游有七都南、北两汊,下游有灵昆南、北两口,是汊道的“X”交汊处。水

16、深受制于七都南北两支主流变更和炮台沙的冲刷淤涨。目前受七都涂尾部浅滩下移,前沙水道头部淤积,炮台沙水道加深以及南口潜坝工程等因素影响,稳定后的七都河段北支主流对龙湾作业区的作用不如已往显著。灵昆河段为河口口门段,灵昆岛将口门分为南北两口,南口宽浅顺直,是洪水期的主要排沙水道,1979 年南口潜坝建成后,河道全面淤积;北口为微弯河段,河岸抗冲性好,河势稳定,水深良好,具有洪冲枯淤的变化趋势,是进入瓯江的深水航道。瓯江口为强潮河口,潮差大,含沙量大,潮流动力作用强劲,滩槽变化频繁,河床冲淤多变。丰水年河床强烈冲刷,小水年发生较大淤积,中水年河床有冲有淤,枯水期河床淤积,洪水期冲刷。河床断面大多为“W”形状,边滩与深槽犬牙交错,由于涨落潮水流动力轴线分离,形成相对位相的冲刷槽和淤积过渡段。瓯江入海后主要受岛屿、港湾、滩涂地形影响,在强潮、风浪作用下,海域环境复杂。瓯江入海水沙在强潮作用下,主要向南北扩散。2.1.2.2 瓯江北部海岸特性自 1977 年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