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429048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主题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主题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主题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主题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主题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自然界的水》主题单元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界的水自然界的水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 6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主题单元学习概述: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二个“一 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主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以水为载体,知识由自然界到实验室,从社会到学科,从宏观到微观。 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一方面完善和建构 了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转化与应用,同 时也为高中阶段从元素的视角学习物质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本主题单元将化 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材料、环境等社会问题,使学生利 用身

2、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本四单元。该主题单元共分 为以下三个专题:首先从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关系、世界和 我国水资源状况、水污染和防治;接着以水的净化、水的组成为题,从学科角度 分别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化学基本概念;最后由以水为例引出化学式和化合 价的知识。自然地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融为一体,以学科知识充实水的主 题,水的知识衬托学科价值,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整体提高 对水资源和化学价值的认识。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点击打开链接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

3、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了解水资源状况,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了解水 污染防治、节水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 了解自来水生产流程,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 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能够区别硬水和软水,了解软化硬水的方法 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 物,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知道并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初步学会根据化 合价写化学式;能利用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和课堂汇报,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整理 的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对水的净化的实验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法。 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现象

4、的观察,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 产物来研究纯净物组成的方法 通过模型、图、表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比较、 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水的净化的过程的参与,感受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感受化学对生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所给资料,体会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精神,渗 透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化合价、化学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的教育 对应课标1 认识水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 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和软水 4 能从元素的角度认识化合物、氧化物、单质。 5 能说出几种常

5、见的元素的化合价 6 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7 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8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主题单元问题计1水的净化方法有哪些?如何通过过滤操作进行混合物的分离? 2.什么是化学式?它有何意义?什么是化合价?如何书写物质的化 学式? 3 依据化学式,你能进行那些计算?专题划分专题一:爱护水资源 (1 课时)专题二:水的净化 (2 课时)专题三: 水的组成 (1 课时)专题四:化学式和化合价 (2 课时)其中,专题二中的过滤和专题三中的水的电解等实验探究活动作为研究性学 习专题一水的组成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是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单质、化合物。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 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探 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专题问题设计1.在水的合成和水的电解实验中,哪些现象和事实说明水不是一种 元素?水的组成元素有哪些? 2.从研究水的组成过程中,对于研究其他物质的组成,你有何启示?3.什么是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关水的合成、水的电解探究实验器材多媒体及网络信息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课前随音乐播

7、放有广水的几幅图片。三分钟呤响后,学生全体站立,齐声诵读水的新生(屏幕展示)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水的壮美,听到了水的心声,可是,你知道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直到十八世纪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水的组成,才揭开水神秘的面纱,给水以“新生”。 下面让我们循着科学家的足迹,踏上探究水的组成之旅。(板书) 【设计意图】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有助于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师:首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79,资料卡片水的组成揭秘,认识在研究水的组成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生阅读资料卡片(读完后抬头

8、示意)师:看完资料卡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设计意图】认识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适时进行科学价值观教育,落实情感目标)生积极回答(从研究方法,对待科学的态度等方面)过渡:三位科学家 在研究水的组成时都用到了“可燃空气”你知道它是什么吗?(生答氢气)有关氢气的知识,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完成学案自主探究一 1、2、3。师巡视,助学,督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结果,生评价。师做氢气燃烧实验,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1在实验中氢气发生了什么变化?能否用文字表达式表达出来?(一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2.由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并完成小结。过渡:以上我们

9、利用合成水的方法得出了水的组成,我们知道,科学家们还通过水的分解的出了正确的结论,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一下这种方法?生答:想(情绪激动,跃跃欲试)师介绍水电解器,引导学生认学习实验准备、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屏幕展示)学生分组完成电解水(前后 4 人一组)师巡视指导、助学、督学。实验完成后,师: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完成自主探究(二),并将答案在组内交流。合作交流:(教材 P80 讨论)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自主完成)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可组内合作)组间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出组内疑点。

10、师生共同评价并解决疑点过渡: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宏观的物质变化,是微观粒子的表现,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电解的微观模式图,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屏幕播放水分解动画)【设计意图】 贯穿化学观念教学,落实知识类目标中的微粒观生积极回答(围绕化学变化实质)过渡:俗话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家们既给了鱼,又给了我们渔,我们与化学变化中,从研究水的组成过程中,对于研究其他物质的组成,你有何启示?【设计意图】拓展提高,贯穿学习化学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观。生疑惑,答不出来。组内合作学习。生展示(问题较难,回答不理想)师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学习(提炼规律和方法)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研究物

11、质组成的一种,另外,给物质分类,也是研究物质常用的方法,你能给下面的物质进行分类吗?(分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生完成学案自主探究三(一生板演)生、师评价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把纯净物分成两大类,你准备怎么分?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答案不一,小组讨论交流,看看谁能说服谁!又一次引起学生知识上的冲突,进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生展示交流结果。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 (为了强调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在多媒体上不同的物质利用图形、颜色及闪动效果加以区别强调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为学习概念埋下伏笔。)生做学案智能应用(独立完成,展示评价)【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巩固深化过渡:通过学习,同学

12、们能够将宏观的物质加以分类,我们知道,宏观的物质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你能将微观的粒子区别开来吗?请同学们试着完成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题。(组内可交流讨论)【设计意图】拓展提高,落实化学观点中的微粒观。小组展示,组间交流;师评价,师点播、释疑小结:回扣目标,畅所欲言(教师要求学生对照目标,进行自我检测,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反思)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对同学说,你有什么建议?对老师说,你还有哪些困惑?(这种形式的小结为学生创造了交流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有所思教有所思】一、课堂引入新颖,从生活走进化学。在水的组成课堂教

13、学中,我先设置课前引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展现给同学们几幅大自然中有关水的图片,然后让他们齐声诵读水的心声,把他们带入水的世界后,引入新课:“我们欣赏了水的壮美,听到了水的心声,可是,你知道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致认为水是一种元素,直到十八世纪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水的组成,才揭开水神秘的面纱,给水以“新生”,下面让我们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究水的组成”。由水的心声到“水的新生”,老师一转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从生活迅速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有助于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二、合理设置合作学习的交流点。关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以学生探究为

14、主线,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法。现在很多老师也都注重了这方面的培养,但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特别严重的就是,无论什么样的问题都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有时一节课竟讨论十多次,这样表面上看似热闹,但是却忽略了交流的必要性和实效性。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所以,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设置的合作交流点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我在水的组成的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学习中,自然生成了这样几处合作点:1.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从研究水的组成过程中,对于研究其他物质的组成,你有何启示?以上问题有的学生回答不完整,有的

15、答不上来,就自然引起了合作探究的需要,通过合作交流,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又贯穿了学习化学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观。3. 在学习物质的分类时,让学生把老师提供的几种纯净物分成两类。答案不一,小组讨论交流,看看谁能说服谁!又一次引起学生知识上的冲突,进入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三、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活动,重现知识生成过程。化学实验与探究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的情景,重现知识生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具有求知、激趣等功能。在水的组成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次实验探究活动:教师演示水的合成实验,学生分组完成水的电解实验。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实验结果,获得新知识,并经这种

16、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个人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事实证明,只有自己构建的知识,才是“真知”。四、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行为评价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行为评价尤为重要。特别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它是教师进行有效助学、督学的有力法宝。老师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一句鼓励,都会让学生兴奋不已,是让他们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兴奋剂。在水的组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元化、鼓励性评价贯穿始终。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生说出了一题的错误答案,我并没评判对错,让他说明想法,他讲着讲着又把自己的答案推翻了,说出了这题的正确答案。我当时的评价是:讲评的真精彩,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再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