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兴和县自然概况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99.50KB
约13页
文档ID:37414528
兴和县自然概况_第1页
1/13

兴和县自然概况兴和县自然概况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东经 113°21′09″至 114°07′47″,北纬 40°26′至 41°26′之间东与河北省尚义县相邻;南与河北省怀安县、山西省天镇县,阳高县、河北省怀安县交界;西与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相邻,北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毗连东距首都北京 240 公里,西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220 公里,南往山西省大同市 150 公里,西北距集宁区 73 公里,东南离张家口市 100 公里土地总面积达3518 平方公里 至 2005 年底总人口 305064 人,其中常住人口 21.6万人,人口密度 86 人/平方公里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等 10 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多数的民族居住地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013650代码:150924区号:0474拼音:Xinghe Xian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兴和县辖 5 个镇、2 个乡:城关镇、张皋镇、赛乌素镇、店子镇、鄂尔栋镇、大库联乡、民族团结乡设 168 个村(居)民委员会、867 个村民小组 【历历史沿革史沿革】 】县因元代路名而得名。

从战国以来,历代分别在境内设置路、府、州、县到西汉时置延陵县、沮洳县,隶属代郡东汉后期到魏晋被鲜卑族所据宋朝置威安县元代隶中书省兴和路明朝置榆林县清时置丰川卫,光绪 29 年(1903 年)置兴和厅,隶山西省归绥道民国元年(1912 年)改厅为县,1929 年改隶绥远省1948 年兴和解放,1950 年属绥远省,1954 年为内蒙古自治区平地泉行政区属县,1958 年划归乌兰察布盟,2004 年乌兰察布撤盟设市后,属乌兰察布市辖县2000 年,兴和县辖 2 个镇、19 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 250261 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32664 张皋镇 15773 赛乌素乡 11168 钦宝营乡 11302 五一乡 13709 大库联乡 15860 曹四天乡 14720 五股泉乡 8621 民族团结乡 17762 台基庙乡 12535 石湾子乡 6912 壕欠乡 15253 二台子乡 15364 三瑞里乡 7275 鄂卜平乡 5923 大同夭乡 10885 高庙子乡 7333 店子乡 8125 自家营乡 6877 南湾乡 7906 木栋艾拉乡 4294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 地处阴山北麓。

整个地形趋向是北高南低,平均海拔 1500 米,山川相间,河滩穿插,丘陵平原,山地镶嵌分布丘陵面积 1268.40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36.5%,海拔高度 1300 ~1600 米平原面积 1328.20 平方公里,占 38.2%,海拔高度 1250 ~1350 米,中低山地面积 883.13 平方公里,占 25.3%,海拔高度 1600 ~1850 米山脉主要由南部大南山和东部大青山组成由摩天岭、黄石崖、猪头山、大王山、桃花岭、九花岭、双台山等群山组成的大南山,横贯县境西南端,东西长约 60 多公里,南北宽 10 ~20 公里,海拔 1600 ~2000 米其中黄石崖为境内最高峰,海拔 2334.7 米东部大青山,为阴山主干之尾在境内南北长 10 公里,东西宽 7 公里,海拔 1500 ~1700 米,最高峰为 1919 米此外,还有西部岱青山,海拔 1600 ~1700 米,最高点为 1708.9 米北部武大喇嘛山,海拔 1600 ~1700 米,最高点为 1703 米 【气候气候资资源源】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冬季、夏季分别受蒙古高原和大陆低压控制,气候呈明显的大陆性,具有寒暑剧变的特点。

光能光能资资源源 光能资源充足,但利用率低本县多年太阳总辐射平均为 133.24 千卡/厘米²,生理辐射为 65.29 千卡/厘米²可以满足现有作物、牧草各生育阶段对光辐射的需要热热量量资资源源 热量资源不足本县年平均气温为 4.2℃,最冷月为 1月,平均气温 ~13.8℃,极端最低温度-33.8℃(1962 年 1 月 15 日),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 19.9℃,极端最高温度 36℃(1961 年 6 月 10 日)年较差 33.7℃通常 11 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封冻,次年 3 月下旬或 4月上旬解冻 温度分布由南向北递减,艮子川盆地海拔高度 1100~1300 米,年平均气温 5.5℃,无霜期 100~130 天,≥IO℃积温 2300~2500℃,属温凉区中部地势较平坦,海拔 1200~1400 米,年均气温 3℃~4.5℃,无霜期 110~120 天,≥IO℃积温 2200~2300℃,属温冷区;北部海拔1300~1500 米,年均气温 2.0~3.O℃,≥IO℃积温 2000~2200℃,无霜期只有 95~100 天,属温寒区位于南部的大南山及中部东缘的大青山,海拔 1600~1850 米,温度随高度递减,有明显的山地小气候特征,年均气温 2~4℃,≥10℃积温 19000~2000℃,无霜期 95~110 天,属温寒区。

南、北、中热量差异,决定了植物的地域性分异降水和蒸降水和蒸发发 年均降水量为 397 毫米左右,极端最高降水量 630毫米,极端最低降水量 237 毫米,地表水资源经流量 10373.9 万立方米年平均蒸发量为 2036.8 毫米,是年降雨量的 5 倍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本县地处季风环流过度带全县降水量的分部由南向北递减南部山区年降水量在 450 毫米以上,机关、二台子、三瑞里一线以南大于 400 毫米,大库联、石湾子以南至团结、鄂卜平年降水 370~400 毫米,曹四夭、大库联、五股泉、五一年降水 360 毫米左右,赛乌索、钦宝营年降水量仅有 340 毫米降水时间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冬春雨雪少,夏季降水集中,以城关镇为例,农作物生长期间(4~9 月)降水量为 369.5 毫米,占年降水的 90%;夏季(6~8 月)为 280.8 毫米,占年降水的 6 9%;而冬春两季(12~5 月)为 59 毫米,仅占年降水的 14%,尤其是春季(3~5),降水只有 52.9 毫米,加上风多、风大、蒸发量大,形成经常性的春旱降水变率大,保证率低本县降水由于受历年夏季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南北摆动和冷暖气团消长的幅度左右,造成降水的年季和月季变化均较大。

城关镇年均降水量 409.4 毫米,最多年份(1978 年)达 635毫米,是最少年份(1965 年)237 毫米的 2.7 倍,降水变率为 22%全县除艮子川降水变率 10%外,其它地区均大于 20%雨热同季,有效降水多本县中部≥10℃的多年平均积温 80%保证率为 2234℃,初日是 5 月 17 日,终日是 9 月 18 日,持续日数 130天此间降水量占年均降水量的 81.1%,这种雨热同步规律,对农牧业生产十分有利 【水水资资源源】 】地表水地表水 本县分为永定河上游外流河和内蒙古察汗淖尔内流河两大水系,境内共有 7 条河流,多属季节性间歇河外流河有二道河、银子河、苏木山河,均属永定河水系内陆河有五一河、赛乌素河、二罗河、点奔代河,均注入商都察汗淖尔湖泊河流总长度为 362.9 公里其中,二道河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全长 87.5 公里,境内有当地称之为“海淖“的中小湖泊 23 个,总面积 4.28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0.7 米,多属季节性时令湖,较大的湖泊有涝利海、康卜诺海、三海蛙海、张皋东海子和察卜诺海境内 1 公里以上河流 116 条,河网密度 0.69 公里/平方公里地表径流总量为 8966 万立方米,其中内陆河察汗淖水系 1 019 万立方米,外流河水系 7 947 万立方米。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 13.25 亿米³,地表水资源年均径流量 10373.9万米³,其中县内自产 8966.5 万米³,境外流入 1407.4 万米³,地下水储量 22289.12 万米³,其中县内自产 22257.63 万米³,境外补给 3l.49万米³(扣除基流量 1098.05 万米³)人均占有水量 1187.5 米³地下水地下水 全县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 5957.9 万米³,允许开采的地下水资源为 7917.14 万米³,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 13875.04 万米³,水质较好除北部五一公社的林古地、韩家村等个别地方外,绝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 【土壤土壤资资源源】 】本县地处阴山北麓,整个地形趋向是北高南低,但在艮子川南部与山西临界地区凸起中山,为本县境内的最高地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因受内外营力作用,从南向北形成了山地、平原、丘陵镶嵌分布的地貌类型中低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 25.3%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 36.5%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 38.2%地域较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人均相对数量大全县总面积占总面积的 47.1%,林业实占地 7.2%,牧地(指可利用)占 O.3%,其它用地占 22.8%。

土壤种类多样:分栗钙土、灰褐土、黄绵土、黑垆土、草甸土、盐土 6 个土类,12 个亚类 27 个土属,119 个土种栗钙土:栗钙土是本县主要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凹状平原、波状丘陵和低山山地,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 74.4%其中暗栗钙土最多,占栗钙土面积的 92.9%灰褐土:主要分布本县境内南端的大南山,中部东缘的大青山,西部岱青南山,北部武大喇嘛山,为山地垂直带由森林土壤向草原土壤过度的土壤类型,占全县土壤总面积 16.8%此外,还有黄绵土、黑垆土、草甸土及盐土,占土壤总面积的8.8% 【生物生物资资源源】 】野生植物野生植物资资源源 野生植物资源包括野生果树、野生药用植物野生果树有、山丁子、山梨子、山樱桃、酸刺、野山楂、山杏等、零星分布,面积甚少;野生药用植物有利用价值的 150 余种,目前医药公司大量收购的有 20 余种粮食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玉米、蔬菜、油料(葫麻)及其它杂粮、杂豆,其中以甘蓝、元葱、红胡萝卜、西芹、白菜为主的蔬菜,莜麦、荞麦、蚕豆、芸豆是当地特产,具有营养价值高、保健功效好、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家畜、家禽主要品种有奶牛、寒羊、当地绵羊、绒山羊、生猪、獭兔、柴鸡、肉鸡等野生野生动动物物资资源源 野生动物资源有野兔、狍鹿(狍子)、石鸡、环颈雉(山鸡、野鸡)等。

【农农牧牧业资业资源源】 】农农牧牧业业用地用地 至 2005 年拥有耕地 103640 公顷,播种面积 66005 公顷,有效灌溉面积 24810 公顷,草场面积 10.03 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 9.20 万公顷森林森林资资源源 本县森林覆被率为 6.1%,林木蓄积量 28.92 万米³用材林占有林地面积的 79.7%;防护林占 16.1%,经济林占 2.9%;特种用途林占 0.5%,无专用的薪炭林草草场资场资源源 目前在天然草场中,植物种类繁多,共有野生高等植物 600 种左右,其中饲用价值较高为牲畜所喜食、乐食的有 100 种左右草群中,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百合科、蔷薇科、蓼科、藜科、石竹科、鸢科、唇形科、十字花科为主此外还有固沙和治沙、治理盐碱、绿化及观赏、药用、食用等植物 天然草场因多年超载过牧,退化严重,生产力下降平均草高10—20 厘米,覆盖度 40—60%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社会经济概况兴和县社会经济概况指 标2002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 35183518 35183518人口就业人口就业年末总人口(人)297040 295360 #男性(人)156894 155734 #乡村人口(人)263241 260906 年末总户数(户)77039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