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色彩意识探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69101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色彩意识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色彩意识探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日色彩意识探析摘要色彩作为一种非语言手段,在人际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汉族和大和民族在生活上所表现的看法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也有所不同。汉语和日语都是 色彩名称很丰富的语言,两种语言对颜色的表达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由于各自的历史 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对颜色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从“青、赤、黄、白、 黑”出发,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关键词:色彩词汇,日语,汉语目 录 一、绪论1 二、从衣食住看中日两国人的色彩意识1 (一)衣1 (二)食3 (三)住4 三、中日色彩词汇表达异同6 (一)青、蓝、绿6 (二)赤、红7 (三)黄8 (四)白

2、9 (五)黑10 四、总结10 五、参考文献11 六、致感谢词12一、绪论颜色是自然万物属性的一种表现。颜色词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中日两国人对颜色的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因为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中日民族视野中的颜色 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显现出不同的民族性:“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最醒目的部分” 。二、 从衣食住看中日两国人的色彩意识 (一)衣在日本,普通平民的传统衣装一般都是藏蓝碎白点花纹或蓝白色条纹布,蓝色系的多。 江户时代,穿“深蓝色”服装的武士被蔑称为土包子武士。因这种“深蓝色 ”容易染色, 而且不容易褪色,作为廉价的染料用在田地里栽培的蓝草叶子便可制成。蓝色是普通大

3、众的 颜色。相反,显示高贵的颜色依民族和国家不同有很大不同。在日本,和红色相比白色更显得 高贵。?在大唐时代的中国,朱色被作为皇族的颜色禁止一般人使用,还有紫色。唐代把官员的 官位定为 5 品,其官品以朱、紫、黄、兰、黑的 5 色表示, “大红大紫”这个成语就是在这 个时候产生的,意思是要是能穿上红色和紫色衣服的话,就有权、有势、有财了。僧侣的地位由衣服的颜色而定,从高往下为紫、红、 蓝、黄、绿、白的顺序,是紫色 为高贵色的另一例子。日本的相扑力士,至今还是只有最高级横纲级力士才允许围紫色饰带 上场。在个性化发展比较迟缓的社会里,色彩极易简单化。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想 要穿和其他人

4、不同的衣服,恐怕要拿出很大的勇气, 这种行动会被看成一种反社会反制度 的反抗行为。 个性被解放的同时,人也从“色彩戒律”和“色彩偏见”中被解放出来,随之到来的是“色 彩革命” ,换句话来讲也就是“色彩自由化” ,这种倾向今后无疑会愈演愈烈的。大体上讲现代女性服装主要受美国和法国影响。男性西装受保守的英国传统影响还是很 大,结果,西装的颜色很难从以深蓝、灰色、黑色、棕色为中心的色 彩限制中摆脱出来 。 在服装界,男性社会的保守性远远超过女性。中国江南地区山青水绿,江南文人的生活环境终日被山河草木、庭园式的自然美所包围, 江南文人感受季节变化所带来的微妙的色调变化的能力特别强。在中国,喜欢蓝色的人

5、不少,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主要是它给人“纯洁感的印象” 。同 样,白色也很能让人联想到纯洁,喜欢白色的人比例也很高。蓝和白组合,会给人一种清爽 美的享受。靛蓝色系也是日本服装的大众色,被大众喜爱。在日本有“蓝色可以免灾免难” 的说法,给人一种安心感。黑色是礼仪色,绅士感很强。和蓝配白一样,黑配白同样经典。 金黄色能使人直接联想到黄金或者丰收,中国人对这种颜色的好感远远超过欧美人。华丽和朴素是精致程度的两个极端。织有花鸟、草木、山水纹样的中国丝绸是华丽的代 表,曾在盛唐时代的南、北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过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黄金期。中国丝绸 的高雅,让世人珍爱。以素朴为本质的日本茶室则可以说是朴素美的

6、极至。日本茶道祖师千 利久在苇草和泥土地里发现了新的美,完成了草屋风格的茶室建造。日本茶室建材是砂土墙、 原木柱、苇席,追求“闲寂”的境界。灰绿色利休色的茶室、绿灰色利休鼠的茶具、茶色的 茶服所表现出的“典雅” 、 “玄妙”的色彩感觉一直流传至今。流行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横行。语言、服装、走姿、手势、表演、身体动作 有流行,思考方法也会有流行,文章风格有流行,科研领域也有流行,就连生活样式也有流 行,最后甚至连死法也有流行。流行来到时,像入侵的蒙古骑兵一样狂风般出现,席卷各个 角落。消失时,像肥皂泡似的无法推测。在极短时间内,被忘得一干二净。流行是绝对不能坐视的。在流行浪潮中,色彩的变

7、数最大,和形态相比,色彩给人印象更深,对消费者的感染力更强。流行的变迁经常是伴随着色彩变迁的。 流行只能预测,流行需要制造。广告最重要的目的是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新闻 媒体的发 达使人为制造流行成了可能。流行色就是这样产生的。历史在不断反复,流行色也有周期性变化。厚重深色和明快淡雅色这两个色系的交互流 行大体上是以 50 年为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被称为流行周期。为什么有的颜色特别受欢迎呢? 理由很难讲清,大体上是它反映了消费者的欲望。永久性流行色的主角是黑配白的组合,最近十几年,在女性服装中最受欢迎,至今也还 继续维持霸主的地位。粉红色是配角,流行经久不衰。蓝和红经常也是很受欢迎的颜色,这 两种

8、颜色如果再和白色组合到一起的话,就成为法国国旗色,在欧洲会博得人们的狂热欢迎。(二)食中国人应该是喜欢白色的,米饭是白色的,豆腐是白色的,面条是白色的,年糕是白色 的,蔬菜根是白色的。蓝黑、紫黑色在欧美人的食谱里是连想也不要想的颜色,而在中国人 的食谱里紫菜、海带、黑芝麻却司空见惯。中国人几乎都过着复杂的饮食生活。中国人的饮 食色彩是复杂的。这在世界上很少有。中国菜一直是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味道和颜色来达到满足食欲的目的,炸、蒸、烧、烤、 炒、炖、煮,从生猛海鲜到干菜全都讲究原汁原味,以不损害其分别具有的天然固有成分为 理想,这是中国人特有的饮食生活。有个学者的朋友说他妻子每天早晨都给他做好吐司

9、和咖 啡放在桌上,有一天他问妻子为什么今天早晨的咖啡味道淡了些?他妻子说:“唉呀!糟糕, 这是我黄色围裙的原因。对不起!”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去后他做了个试验:首先准备 4 个同样款式、同样大小、同样颜色的咖啡杯,放到隔开的 4 坐席上,然后用同一个咖啡煮 沸器将咖啡煮开后分别倒入杯中,分别放到深棕色、棕红色、深蓝色、棕黄色的 4 种桌面上。参加实验的助手不知道这次实验的目的,他们分别坐进相互隔开的坐席里,一边看着映在咖 啡里的桌面颜色一边品尝咖啡。 然后出了两个问题请他们回答; 1、味道和香味浓吗? 2、味道和香味淡吗?实验结果表明,坐深棕色桌面的助手说咖啡味道最浓,其次是棕红色桌面,然后

10、是深蓝 色桌面,最后是坐棕黄色桌面的助手说她喝的咖啡没味。从同一个容器里倒出来的咖啡,答 案理应是同样的,但是因为桌面颜色的影响,咖啡的味道变得不同了。餐具左右味觉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正因为如此,中国菜对餐具很讲究,素有“七分餐 具三分菜”的说法。造型、花样、光泽、颜色都要和中国菜相匹配才行。从视觉空间色彩面 积来看,菜只占 5,餐具类占 25,70是就餐环境。 包括屋内的摆设及周围的环境等, 再加上服务、厨师水平等因素,叫圆光效应,圆光效应也叫威望效应。中国菜的味道里面包括着众多的观念因素。实际上,这种观念因素 90是通过视觉经 验的积累得到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积累在增多。唤起这种积累的

11、潜在意识的能力每个 人都不同,由个人的视觉记忆和味觉记忆条件决定。就餐环境的灯光效果是不可忽视的。有位室内装潢师在为 “三里屯 the opposite house” 里的一楼餐吧做空间设计时,和日本灯光照明工程师和田美惠子进行了一次就餐环 境灯光效果实验:首先准备了最好的日餐和饮料,开始时在暖色灯光照射下生鱼片、黄油、 西红柿、色拉等显得色彩丰富,再配以现场爵士音乐演奏,客人们兴高采烈,极度兴奋。这 时灯光由普通照明一下子转换成红绿色光滤过器彩灯。在灯光效应下,生鱼片变成灰白色, 芹菜变成粉红色, 蔬菜色拉变成灰紫色,青豆变得和鱼子酱一样黑,牛奶成了血液色,咖啡变成了土黄色。几乎所有的客人一

12、下子都惊慌起来,再也吃不下去。酒会失败了,但实验 成功了。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做空间设计时把餐厅灯泡全部换成从英国进口的带温色的灯泡, 替代了原定的偏青白色的灯泡,尽管成本贵了不少。但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住灯光效果是左右人情绪的主要生理和心理因素。喜剧是用黄色滤光器来照明,悲剧是用 蓝色滤光器来照明。日光灯发出的是寒光,其光谱特点是不连续光谱,光分布是青色光强, 这种光使人的自律神经系统迟纯,没有空腹感觉,消化不振。而太阳光线是连续光谱,是最 好的光,白炽灯是最接近太阳光源的。 中国人的色彩观是以反射率 50为基准。人的皮肤的反射率是 50,照到皮肤上的光 50 被皮肤反射,剩下 50被

13、皮肤吸收生成维生素 D,转变成热能,多了觉得热,少了觉得冷。 不多不少,中间,正合适。中国人喜欢使用中间色,降低明度或彩度来控制色平衡。比如说中国老一辈讲究喝茶的 茗客,非常讲究在什么茶室、喝什么茶、用什么茶具、穿什么衣服,讲究茶室和衣服的颜色 对比是否和谐,讲究茶具和茶室的颜色是否互相衬托,非常讲究搭配的。和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喜欢使用材料本色。和室,也叫日式房间是典型,如果把日式房 间的整个视觉空间设定为 100的话,那么墙壁、柏木柱、杉木顶、苇席榻榻米席都是材料 本色,占整个视觉空间的 70。裱纸移门和裱纸隔窗的材料主要是和纸,纸的本白色又占 了 25。实际上这 25的白色是很出效果的,纸

14、的本白色衬托木材的本黄色,这种构造特 点使日式房间的空间色彩很透气,很雅丽,很柔和。如果把裱纸移门和裱纸隔窗都贴上木材 的本黄色纸,那就完了,人在里面会窒息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白色衬托木材的本黄色,使 木材的本黄色更美丽。最后的 5是饰品,花瓶、鲜花及和服是彻底的纯色,点睛的,非常 出彩。70%的木材的本黄色是基调色,25的纸的本白色是亚颜色,5的彻底纯色起的是强 调作用,可以说日式房间是日本人色彩观的顶点。用色彩讲合理,讲调和,也就是说要讲平衡,俗话里叫搭配。中国的江南传统民居历来多用木造,和日本木造和室不同的是,使用木材几乎全是针叶 树材,柏木和杉木是针叶木具有代表性的树种,阔叶树材只在极

15、特殊的情况下才用。针叶树 木质部分的纤维管占 90以上,所以纹理极其纤细,有像绢那样的润泽感,不用加工都有 一种特别的美感。木纹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暗,那时,中国文人们会用另一种审美来欣赏 它、把玩它。木纹陶冶中国文人的感性。 “闲寂”是中国文人们的追求,在魏晋南北朝尤其 盛行。中国人的肤色和柏木的本黄色是同一色系。同一色系的颜色放在一起为什么会让人感到 舒适?主要大概还是来源于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本能,也就是从来袭的敌人那里自我保护的安 全感吧。和砖石结构的房屋相比,木结构房屋更能让人精神松弛。木结构房屋因为是以木材的 本色为主配置的,这种颜色特别有利于解除紧张、疲劳感,是使紧张的身心得到松弛的最好 场所。我觉得在进行街道景致修整和开发时,一定要注意到不要破坏那些地方固有的色彩构 造。气候和风土经过长时间培育而形成的地方色彩,在毁坏之前,一定要进行色彩调查,必 须把色彩构造记录下来。 三、 中日色彩词汇表达异同 (一)青、蓝、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