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0427)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56361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0427)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0427)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0427)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0427)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0427)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042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0427)(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送审稿)江苏省发改委、国家发改委能源所2005 年 9 月2目 录一、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概况.1二、 “十五”能源发展状况.4三、 “十一五”能源需求预测.13四、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18五、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24六、保障措施.361江苏省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一、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总面积 10.26 万平方公里,下设13 个省辖市,2004 年末全省总人口 7432.5 万人。江苏地理条件优越,海岸线绵延 954 公里,长江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平原和水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

2、69和 17,境内有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和洪泽湖。按南北地理位置,一般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长江两岸的八个省辖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组成部分,也称为沿江八市。江苏省境内水运、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长江、京杭大运河在境内十字交错,京沪线和陇海线构成南北和东西两大铁路大动脉,高速公路网纵横交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江苏省的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外向型经济和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二)能源资源条件江苏省常规能源资源较为贫乏。2003 年末,煤炭保有资源量2为 40 亿吨,93集中在徐州地区。目前全省生产矿井和已关闭矿井占有储量

3、 29 亿吨,未利用储量 11 亿吨,部分矿井已处于衰老阶段,今后煤炭年产量仅能维持目前水平。在苏北地区已探明油田 34 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2 亿吨,核实年生产能力为 160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 22 亿立方米,批准可采储量 15 亿立方米。江苏省地势平坦,水能资源缺乏,不具备开发利用水电的条件,但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比较丰富。全省年均太阳日照时数为 18002600 小时,年均辐射总量平均为 3300 兆焦/立方米(110 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属于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江苏东部沿海一带有较丰富的风能资源,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按照 10 米高度风速的估算,江苏省陆地风能资源可开

4、发量约238 万千瓦。江苏沿海滩涂面积逐年扩大,海上风能资源潜力比陆地更大。江苏省风能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如东、启东、滨海、东台、灌云、响水、大丰、射阳和赣榆等县(市),以及洪泽湖东南部,50 米高程年平均风速在 6 米以上,具备良好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件。江苏省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2004 年产生农作物秸秆约3000 万吨,按热值折算约 1500 万吨标准煤,粮食年产量超过 50万吨的产粮大县有 24 个,适合建设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全省大型禽畜养殖场约 100 处,年产生禽畜粪便干物质约 940 万吨,按热值折合约 200 万吨标准煤。江苏省地热资源也较为丰富,地3下热水可

5、利用量每年为 12760 万立方米,相当于 70 万吨标准煤,地源热泵技术可大量利用土壤和地表水中的热能,在江苏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江苏省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现有本地矿物能源产量和可再生能源开发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省外输入或进口。(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高、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1992 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在 1980 年的基础上实现了翻两番,1997 年实现了翻三番,2004 年实现了翻四番。江苏省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转变,通过发

6、展外向型经济使江苏省融入全球经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2004 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5512.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4.9%,占全国的 10.7%,居全国第二;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0781 元,居全国第六;财政总收入 221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81.9 元和 4754 元。与 2000 年相比,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有较大变化,一产比重下降,二产比重上升,三产比重保持稳定,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0 年的 12%: 51.7%: 36.3%变化为 2004 年的48.5: 56.5: 35.0(图 1)。图1 江

7、苏省产业结构(2000-2004年)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年 2004年二、 “十五”能源发展状况“十五”期间,全省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长迅猛,能源建设步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能源建设仍延续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总体上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仍十分突出。(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迅速增长“十五”前 4 年,江苏经济年增长率分别为10.2%、11.6%、13.6%和 14.9%,平均年增长率 12.6%, “十五”GDP年均增长 12.8%,比全国平均水平

8、高近 4 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江苏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在 GDP 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由 2000 年的 44.8%逐步上升为 2001 年的 44.9%、2002 年的45.9%、2003 年的 48.2%和 2004 年的 50.1%。主要高耗能产品的产量迅速增长,2000-2004 年期间江苏生铁、钢、水泥产量年均增5长率分别为 50.7%、37.8%和 14.8%。图2 江苏省19862004年GDP和增长率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

9、2 2004051015202530GDP(亿元) 增长速度(%)“十五”期间,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化工业特征明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由2000 年的 8612 万吨标准煤增长到 2004 年的 13600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 11.3%。2000 年,全社会用电量为 972 亿千瓦时,2004年达到了 1820 亿千瓦时,年均增长 17。预计 2005 年能源总消费量达 1.66 亿吨,用电量 2180 亿千瓦时, “十五”分别增长 11%和 17. 5%。图3 1996年2004年能源弹性系数和电力弹性系数-0.400.40.81.21.62199

10、519971999200120032005能源弹性系数电力弹性系数62001-2004 年期间江苏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 0.96,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平均为 1.35(图 3)。以 2000 年不变价计算的万元增加值能耗由 2000 年的 1.0 吨标准煤下降到了 2004 年的0.99 吨标准煤。 “十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 1.09,电力弹性系数为 1.37。预计 2005 年万元 GDP 能耗为 1.06 吨标煤/万元(2000年价格)。大部分能源由工业部门消费。2003 年,终端能源消费中,工业部门消费量占 78%。2004 年,工业部门用电量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 81。能源终端消费结构

11、见图 4,全社会用电结构见图 5。图 4 分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图 5 分部门电力消费结构2000年一产 5%二产 78%三产 9%生活 8%2004年一产 3%二产 78%三产 11%生活 8%2004年一产 2%二产 81%三产 8%居民 9%2000年一产 6%二产 73%三产 8%居民 13%7表 1 江苏省能源消费变化情况(19902004 年)能源总量(万吨标准煤)煤炭(万吨)原油(万吨)电力(亿千瓦时)199055096223823.5411.81995804789361010.8684.82000861287701376.6971.82001888189631317.61078.4

12、2002960996631407.71244.6200311060108491714.51505.12004132001290020001820消费量2004 年占全国比重6.5%6.5%6.9%8.2%1990-19957.9%7.5%4.2%10.7%1995-20001.4%-0.4%6.4%7.3%增长率2001-200411.3%10%9.8%17%(二)能源建设速度加快,供应能力不断提高1、煤炭生产保持稳定,省外输入煤炭迅速增加“十五”期间,江苏省对煤矿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共新增煤炭生产能力 290 万吨。在核定年产 2440 万吨的情况下,实际年产煤 2761 万吨。2004 年全

13、省消费煤炭 1.29 亿吨,其中消费本省煤炭约 2000 万吨,外部调入煤炭 1.09 亿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 84.5%。省外来煤主要来自山西、山东、安徽、陕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其中,山西来煤约为 3500 万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8量的 27,山西、陕西、内蒙古总计来煤约 7300 万吨,占全省煤炭消费总量的 57,占省外来煤总量的 67。2、电源建设创历史最高水平,电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2000 年底,全省总发电装机容量为 1970 万千瓦,到 2005 年底,省内发电装机总容量达 4213 万千瓦,加上区外来电约 396万千瓦,可供装机总容量达 4609 万千瓦,电力短缺的问题基本

14、得到缓解。 “十五”期间,全省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 2376 万千瓦,超过 2000 年以前五十年的总和。全省基本建成 500 千伏双回主干网架,建成 500 千伏长江江阴大跨越工程。配套建成了相应的 220 千伏及以下电网,完成了城市和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任务,加快了县城电网建设。新增500 千伏线路 3373 公里,变电容量 2075 万千伏安,新增 220 千伏线路 3600 公里,变电容量 2609 万千伏安。在农网改造工作方面成绩突出,获得国家发改委“农网改造先进省”称号。3、 “西气东输”管道投运,天然气利用迅速增加“十五”期间,国家“西气东输”管网建成。该工程一期工程输气能力

15、120 亿立方米,可供江苏约 60 亿立方米天然气,折合 800万吨标准煤。江苏省在“西气东输”主管网沿线(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大力开发城市天然气用户,建设天然气电厂共计 231万千瓦。2005 年 6 月,我国“西气东输”配套工程第一个采用大9容量 9F 级燃气轮机的张家港电厂投产。4、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展了全省风能资源普查和风电场测风及选址规划工作,为下一步风电场规模化开发打好了基础。开工建设了如东风电场一期工程 10 万千瓦(国家特许权示范工程)、二期工程 15 万千瓦,预计 2008 年建成。世界银行贷款支持的如东秸秆发电试点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近期将开工建设

16、。2004 年,江苏省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约 200 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已形成较大规模,2004 年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 5 万千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5%,2005 年的生产能力扩大到 22 万千瓦。江苏省在“十五”期间能源建设投资较大,电源预期新增2000 万千瓦,完成总投资约 900 亿元,电网建设预期完成投资660 亿元(不含华东电网有限公司项目),加上天然气管道及其城市管网等其它能源建设项目,以及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投资项目,“十五”预期完成能源建设总投资约 1700 亿元。(三)能源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江苏省一次能源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增加了天然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使煤炭比重从 2000 年的 72.9%下降到2003 年的 71.4,2004 年的 68%。在“十五”期间,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