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55405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理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业介绍(20112011年年9 9月)月)时间: 2011-09-19 08:54:47 作者: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Power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学科代码:学科代码:0807 学科级别:学科级别:一级一级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以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学科背景,针对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及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紧跟能源科技前沿,结合能源动力工程实际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其研究涵盖了能源动力、能源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具有一级学科硕

2、士学位授予权,是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其中的“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 “热能工程”二级学科正作为省重点预备学科正在建设, “热能与动力工程”为国家I类特色专业及省重点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取得了以下重要进展:拥有一支长期从事能源动力工程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水平拥有一支长期从事能源动力工程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学术团队有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博士24人;团队中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形成了特

3、色明的研究方向形成了特色明的研究方向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动力机械及设备安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传热传质理论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技术与能源材料、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节能理论与新技术等。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与研究平台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与研究平台“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燃料分析与燃烧测试及实验系统、综合流动与换热实验台、综合数值模拟系统、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实验台、风力机叶片强度及桨叶动力学实验台等,已成为中南地区能源动力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和产业化前景的科研项目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和

4、产业化前景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各类横向项目 40余项。总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在境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 100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 14部,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申请和获得国家 实用新型专利20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应用成果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应用成果锅炉煤种负荷通用技术(2004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燃煤锅炉卫燃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及新技术(2010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多燃料高效混合燃烧技术、动力机械关键部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新型传热元件及换热器优化设计系统、先进泵阀技术等,已在能源动力与火力发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辐射

5、效应与社会经济效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及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为本学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发电企业间形成的产学研良好互动机制,为本学科的人才培养、能源动力工程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及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五十余年的积累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上的绩效和经验形成了本学科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动力工程动力工程Power Engineering专业领域代码:专业领域代码:085206085206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依托“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主要研究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过程中的相关理论问题和支撑技术,重点是如何提高能源利

6、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领域主要培养从事能源转换、传输与利用、过程节能和污染物质排放控制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涵盖的领域及对象包括热力发电、冶金、发动机制造、锅炉及换热设备制造、工业炉窑制造、材料工程、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能源动力部门,特别是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运行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电力施工企业的技术骨干、高级管理干部,电力科研院所与设计单位的研发人员,电力设备修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该领域覆盖的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

7、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等。目前我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其中的“动力机械及工程”二级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 “热能工程”二级学科正作为省重点预备学科正在建设, “热能与动力工程” 为国家 I 类特色专业及省重点专业。我院目前在该领域的学术团队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博士24人;团队中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特色学科与研究平台。如“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省重

8、点实验室、燃料分析与燃烧测试及实验系统、综合流动与换热实验台、综合数值模拟系统、汽轮发电机组转子实验台、风力机叶片强度及桨叶动力学实验台等,已成为中南地区能源动力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术团队在动力工程领域形成了特色明的四个研究方向:燃烧理论与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动力机械及设备安全可靠性理论与技术、传热传质理论及工程应用、新能源技术与能源材料、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节能理论与新技术等。多年来,学科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各类横向项目40余项。总科研经费一千多万,在境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

9、与教材14部,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申请和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项。学术团队与湖南大唐分公司、湖南电力公司、长沙锅炉厂、湖南汉联国际有限公司、湖南弘龙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三锦能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泰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鸿远阀门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动力工程领域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与社会经济效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Heating, Gas Supply,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学科代码:学科代码:081404 学科级别:学科级别:二级二级

10、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以工程热物理为主要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为满足人类生产及生活所需的各种人工环境的理论与工程应用,并研究为创造和实现上述目的所需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量转换设备、建筑环境检测与控制、建筑节能以及燃气、蒸汽、冷热水输送系统等。本学科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设置了与本学科相关的“热能与动力工程” 、 “(热工过程)自动化”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风能与动力工程”等本科专业,其中“热能与动力工程”为国家I类特色专业及省重点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为省重点专业;目前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

11、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其中,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 “热能工程”二级学科作为省重点预备学科正在建设,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八大一级学科之一。学院拥有一批水平较高、颇具特色的实验室及实验系统,如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转换实验室、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实验室;国家级示范教学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热工基础实验室、校重点实验室振动与噪声实验室、以及人工环境实验室、流体计算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DCS)实验室、制冷空调设备检修实验室、高

12、效换热试验台等一系列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实验室。本学科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为人师表、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团结奋进的学术团队。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8名,获博士学位的20名。团队中有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后备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本学科目前已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学科特色和优势。主要研究方向:(1)可再生能源应用与建筑节能技术;(2)新型制冷空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暖通空调故障诊断技术与系统优化。本学科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并广泛积极地开展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完成各类横向项目3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多项省科技进步奖。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0项。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共70余篇,出版专著6部,出版全国统编教材4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