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949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工业学院成都工业学院 商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商务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浅议日本餐桌上的饮食文化 系 别:外语系专业名称:商务日语学生姓名:唐瑶学号:2010103591指导老师姓名:邓佳摘摘 要要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个人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终其一生都几乎不会怎么改变。饮食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应该了解他们的饮食。日本人对饮食方面的要求是严格的,无论是食物的选材,制作方法,还是盛装食物的器具,还是吃饭时的基本礼仪

2、,都有着其独特的方式。本文就是通过日本的饮食文化来了解日本的民族特质。日本独特的饮食文化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和审美意识,他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完全在饮食中展现出来了,而且从日本饮食特点中可以窥探出日本人特有的审美意识。相信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更加深入的了解日本和日本人。关键词:关键词:日本文化日本文化 饮食特征饮食特征 饮食器具饮食器具 饮食礼仪饮食礼仪 国民性格国民性格目目 录录序 论 .11 日本饮食文化的外来文化吸收史.21.1 早期对东方文明的积极学习 .21.2 16-20 世纪间对先进西洋文化的吸收.31.3 二战后的重大转变.32 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32.1 生鲜海味.32.

3、2 杂食性.42.3 日本饮食讲究“色、形、味”.42.4 对食具和饮食环境的执着追求.43 日本人餐桌上的饮食礼仪 .64 从日本饮食看日本国民性格 .74.1 日本饮食与日本人的自然观.74.2 日本饮食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8结 论 .11谢 辞 .12参 考 文 献 .130序序 论论饮食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各国的饮食都有其独特之处,而饮食文化的形成与该地区的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许多特征。日本是一个喜欢学习、吸收各国知识,并将之融合为自己民族知识的国家。日本的文化繁杂,在礼仪上的要求也是及其严格的。现在的年

4、轻人依旧恪守着这样的规矩。社交方面、商务交往方面、家族成员之间、餐桌上的礼仪等,多种多样,而且每方面都巨细靡遗,每一方面都能体现日本人独特的文化。选择日本的饮食文化主要是为了从更细致的一面了解日本文化,进而更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通过透析饮食文化从而更加了解日本人的民族特征。1本本 论论1 日本饮食文化的外来文化吸收史日本饮食文化的外来文化吸收史一开始日本文化落后于世界各国,为了急赶直追,绕过先进国家走过的弯路,用最快的速度和较低的代价赶上并超过他们,所以日本选择了吸收外来文化。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有别于其他民族。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既表现出融合性,又表现出对固有的传统文化的

5、保守性。囿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其他的文化领域,日本饮食文化的最终形成和成熟还是比较晚的,同时,它受其他相关领域文化的影响也颇为明显。1.1 早期对东方文明的积极学习早期对东方文明的积极学习如果将中国文化称作自创文化,那么日本的文化则是摄取性文化。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资源又极其有限。与亚洲的文明中心中国相比,无疑是一种势差很大的低势能文化。所以,日本文化形成了一块天然的“文化洼池” 。到后来,中国文化给日本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他们带来了金属文化和农耕技术。自此日本开始飞速发展并进入了弥生文化时代。日本从弥生时代的中国农耕技术的传入到江户锁国为止的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都一直处于中国文化的

6、熏陶和影响下,吸收了不少的中国文化。日本还一直不断地吸收各国的先进文化发展自身的文化,但是日本对外来文化并不是全盘吸收,因其摄取性的特征,多数都会将其做出一定的修改,然后为己所用。早期,日本政府不断派遣一些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先进的中华文明,到后来是通过朝鲜百济和高句丽吸收南北朝的文化。一直到公元 618 年唐朝统一中国之后,日本人陆续不断地派遣唐使,开始对中国文化进行大规模的吸收。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国文化逐渐在日本文化中体现出来。如唐朝的食品和饮食等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当时唐朝流行的点心曾受到日本人的广泛喜爱,后来日本人也对唐式点心的加工方法进行修改制作出符合日本人口味的日式点心。实际上

7、,从日本的烹调材料中还能发现一丝唐朝时流传进来的痕迹,如辣椒(日语中写成唐辛子)21.2 16-2016-20 世纪间对先进西洋文化的吸收世纪间对先进西洋文化的吸收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为了适应由封建时代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急需寻求更加先进的近代文化,这种文化当时只能向欧美先进的近代化国家寻求。于是,日本掀起了学习西方文化的高潮。在这股风潮中,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日本人长期深受佛教戒杀生思想的影响,很少吃肉,即使偶尔吃一顿,也要偷偷关上门不敢让外人知道。西风东渐后,天皇开始带头喝牛奶,吃牛排。日本人逐渐开始吃西式点心,饼干,面包,啤酒,葡萄酒,西式的饮食习惯就这样慢慢的走入

8、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并流行起来。还有各种新品种的蔬菜如豌豆、山东菜等都开始了种植。1.3 二战后的重大转变二战后的重大转变传统的日本饮食崇尚自然,注重追求食材的自然风味、样式、色泽、以及食器的选择。二战战败后,日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随着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经济援助,美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作为日本文化一部分的日本饮食文化由于吸纳了诸多新鲜的元素,呈现出来很多新的特点。同样的,日本人也没有选泽完全西化,而是有选择性的地融合。始终表现出的一个文化特色就是既善于接收新事物又有保守性。战前,日本人传统的早餐是米饭加酱汤,战后,吃抹着奶酪的面包又成为一种新的饮食习惯。西式餐馆,西式面包店也开始

9、出现在大街上。新的饮食潮流开始在日本人间流行起来。2 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日本饮食文化的形成与日本的自然风土、社会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根据对日本饮食的考察,这里将其具有文化意味的特征归结为四点。2.1 生鲜海味生鲜海味由于日本四面环海,由四千多个岛屿组成的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地理位置优越,有得天独厚的新鲜海产。生鲜海味也就可以说是日本饮食最大的特征了。另外,日本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特别是“以和为贵”的思想根深蒂固,有鉴于此,日本人对屠杀大个的牲畜食用,以为不仁。加之日本的平原较少,牲畜难以饲养,而且养牛需要特别的精饲料,所以日本人很少食用牛羊肉。3按照日本人的观念,新

10、鲜的东西营养是最丰富的,而且体内所蕴含的生命力也是最旺盛的,任何生物的最佳食用期是它的新鲜期。日本人喜欢将食物生吃,不仅生吃各种蔬菜,而且生吃鸡蛋,生吃肉,生吃鱼。而喜欢吃海味则与四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的岛国特性密切相关。2.2 杂食性杂食性“杂食”是人类独具的一种特性,是人类维持生存的一种重要手段,日本的饮食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在二战之前,日本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和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其食材一般集中在稻米、蔬菜和鱼虾上。二战后,受外来思想的影响,畜牧产品逐渐出现了日本人的餐桌上,使他们的食物更加丰富多彩。由于中国“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日本人认为,万事万物均以“平衡“为第一要义。由于各种食物

11、均有“阴阳“之分,自古以来,日本人始终贯彻杂食的原则,以保证“阴阳“的平衡。正是这种观念,使杂食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2.3 日本饮食讲究日本饮食讲究“色、形、味色、形、味”日本菜则讲究“色、形、味” ,日本饮食讲究“艺术性”和“优雅感” 。在日本的食品中,其名称与自然景物有关的约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如松风、红梅烧、矶松、桃山、牡丹饼,以及州滨、时雨、越之雪、落雁,等等。除了名称以外,凡是去过日本的人或许都会感觉到,日本的菜肴与其说是让人饱口福,倒毋宁说是让人赏心悦目。它极其讲究形与色,极工盛器,配合食物,造型美轮美奂,每一道菜都像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不忍心下箸。所以饮食界有这样一种说法“

12、中国菜肴是用嘴吃的,日本菜肴是用眼吃的” 。在国内的一些日式料理店,我们多少也能感受到一些,装食物的餐盒都很精美。日本面积窄小而人口多,保护、不破坏自然景观是自古以来的风俗。日本人总是不折不扣传承自己先人留下的美。在整个饮食环境里,处处洋溢着含蓄内敛却依然让人不可忽视的美。重视历史的日本人更是把古人的饮食习惯一丝不漏的继承下来了。为此,把烹饪出来的菜肴也作为自然风物中的一束花朵,用以点缀人们的生活。2.4 对食具和饮食环境的执着追求对食具和饮食环境的执着追求4京都西郊苍翠的岚山脚下有一家高级料亭“吉兆”,据说,这大概是全日本最贵的料理屋。每人的餐费在四五万日元以上。陈设的典雅,用料的讲究,厨师

13、的技艺自然是价格昂贵的原因,但还有一点却是我们中国人难以想到的,那便是用餐的器皿。对食器的讲究是日本饮食文化的主要特点之一。当然,遍观世界各地有水准的餐食,完全忽视器皿的大概没有。清代的美食家袁枚在其著作随园食单中说:“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这间。.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铜,煨煮宜砂钵。” (袁枚,2000 年,第 4 页)袁枚的着眼点,大抵不离食物的烹饪,且中国民间的审美观念易受宫廷文化的影响,故故宫博物馆陈列皇家的食器多是以金银玉等材料为主,图案多是龙凤仙云,民间则是以“荣”、“威”、“富”、“贵”为主。而一般人去食店进餐很少会留意用的什么器皿,

14、店家就更不会在意了。在日本,一些稍有水准的料理店及一般的庶民家庭,对餐具都颇为用心。上面所提及的“吉兆”专设有一个存放食具的器物库,内藏有自桃山时代(16世纪后期)以后的名家制作的食器数百件,而其中的很多都可以成为美术馆的收藏品。“吉兆”依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食物及不同的客人随时精心挑选不同的食器。而在用餐时客人也会留意并欣赏这优雅的器皿。日本盛放食物的器皿主要以陶瓷器为主。在公元 5 世纪之前差不多一直使用工艺比较落后的“土器”,后来东亚大陆先进的烧制工艺的传入,开始能生产结构细密,质地坚硬的硬陶器。唐代时三彩技术传入日本。日本正式开始了铅釉陶器的生产。瓷器则是在 16 世纪末才烧制成功。由此日本的陶瓷器工艺不断突飞猛进,到 19 世纪前期,基本上与中国并驾齐驱了。日本人在饮食上对餐具的讲究,一方面是由于陶瓷制造业的进步,另一方面就是茶道艺术的发展。料理的食具讲究受到茶具的影响颇大。与中国人在食具的质材上选择金银珠玉、色彩绚丽不同,日本人则崇尚细腻的瓷器、外貌古拙的陶器和纹理清晰的木器,色彩多为土黑、土黄、黄绿、石青和磁青,偶尔也有用亮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