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栽培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9355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棉花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棉花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棉花栽培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棉花栽培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栽培技术(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棉花栽培技术棉花栽培技术一、概论 (一)棉花精准栽培技术的产生 (二)新疆棉花区域划分二、棉花生长发育的特点及优质棉生产 (一)喜温好光与高光能同步效应(二)无限生长习性与综合调控(三)再生能力强与减灾抗灾(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重叠期长 (五)水肥需求特点 (六)新疆棉花品种存在的问题与优质棉生产三、棉花的精准栽培技术 (一)土地选择与整地 (二)种子准备 (三)高密度栽培的株行距配置 (四)播种 (五)播后管理(六)蕾期管理(七)花铃期管理(八)水肥运筹 (九)适时收获与培肥地力四、看苗管理与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看苗综合调控技术 (二)病害防治 (三)虫害防治 (四)草害防治五、防

2、灾减灾与灾后管理 (一)常见气象灾害及其预防 (二)棉田的灾后管理六、附件 (一)棉花亩产 400 公斤籽棉目标管理栽培模式图1一、概论一、概论(一)棉花精准栽培技术的产生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棉花 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人民的衣着被垫,主要是棉纤维制品。棉花又是 医学、化学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此外,棉子油既可食用,又可作润滑 油用;棉子饼既是家畜的精饲料,又是有机肥料。种好棉花,提高棉花产 量和品质,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兵团是国家重要优质棉生产和出口基地。2002 年兵团棉花面积 655.88 万亩,占新疆棉区 39.48

3、%,占全国棉花面积 11%,总产 79.6 万吨,占新疆 棉花总产量 53.07%,占全国棉花总产量 1/6,平均单产 121.4 公斤/亩,位 居全国前列。 棉花是兵团农业的支柱产业。在兵团棉花技术进步中,经历了三大阶 段,出现了两次大的新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农业生产水平 的大幅度提高。第一阶段是从 1950 年到 1982 年,这一阶段棉花单产水平 在 30 公斤左右,主要是引进国外品种,技术水平低。第二阶段是 1983 年 到 1993 年,棉花单产由 40 公斤左右提高到 75 公斤左右,这一阶段出现了 以地膜植棉为代表的第一次农业新技术革命,地膜植棉技术迅速推广普及, 自

4、育棉花品种军棉一号和新陆早一号已成为主栽品种,总结形成了“矮、 密、早、膜”的栽培技术体系。第三阶段为 1994 年到 1999 年,这一阶段 出现了以棉花宽膜植棉和膜上(膜下)点播为代表的第二次革命,宽膜取 代窄膜覆盖,膜上(膜下)点播取代膜下条播,北疆以自育品种新陆早 5、6、7、8 号为主栽品种,南疆以中棉系列品种为主栽品种,完成一次品 种更新,完善形成了棉花“矮、密、早、膜、匀”的栽培技术路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兵团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和棉花“矮、 密、早、膜、匀”综合栽培技术逐步发展和完善,为精准农业技术应用打 好了基础。一是已大面积成功地推广了良种良法;模式化栽培;地 膜

5、覆盖;节水灌溉;改土培肥;综合植保;化肥深施;标准化 条田建设;土壤深松;人工影响天气等十大主体技术。二是单项精准 农业技术经过试验取得成功,如农七师于 1997 年进行精准施肥技术试验取 得成功;农八师于 1996 年引入滴灌技术试验并取得成功;19951998 年机 采棉收获技术进行了三年的试验,在农一师 1 团、8 团取得成功;农七师 123 团引进了国外气吸式精量点播机械,开始了精准播种技术的试验和示范 等。三是兵团有较强的农业技术队伍,兵团 3 家农业教育科研院校和 5 家 师级棉花研究所,集中了一批从事棉花育种、栽培研究工作的科研技术人 员,师、团等生产单位还有大量从事棉花技术研究

6、、推广和生产的技术人 员,为精准农业技术的建立和推广提供了人才保障。四是有较好的农业基 础设施条件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管理体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田水 利基础较好,为实施精准农业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 1999 年 4 月的兵团新科学新技术现场会上,胡兆璋副司令员首先提 出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概念并在棉花生产中大面积应用,掀起了兵团第三次 农业技术革命高潮。兵团精准农业技术主要由精准种子技术、精准播 种技术、精准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收获技术、田间作 物生长及环境动态监测技术等六项精准技术组成。五年来,六项精准农业2技术在棉花生产中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形成包含精准农业核心技 术体

7、系、精准农业技术指标体系、精准农业技术规程体系和精准农业技术 装备体系四个子系统构筑的比较完善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这个体系在棉 花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促进了 兵团农业科技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兵团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二) 新疆棉花区域划分新疆地域辽阔,属干旱荒漠、半荒漠灌溉棉区。棉区分布甚广,从低 于海平面154m的吐鲁番到海拔1424m的于田县,从北纬36。51的于田县到北 纬46。1,的夏孜盖184团,从东经75。59的喀什市到东经95。08的淖毛湖农 场均有种植,但各植棉地区气候类型不同。为科学合理的确定种植品种和 制定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

8、有关专家对新疆棉区进行了科学的区 划。根据热量条件、无霜期长短,结合棉花生产的实践,将新疆棉区划分为四 个亚区:即中熟棉亚区、早中熟棉亚区、早熟棉亚区和特早熟棉亚区。其中 的早中熟棉亚区又划分为两个次亚区,即叶尔羌河、塔里木河流域次亚区 (简称叶塔次亚区);塔里木盆地边缘北、东、南部,东疆的哈密次亚区(简 称塔哈次亚区)(表1-1)。 1、 中熟棉亚区:无霜期200,10积温4500-5400,7月平均温度29-32, 该区位于天山东段山间吐鲁番盆地,包括吐鲁番市、鄯善、托克逊县及兵 团221团, 2、早中熟棉亚区: 早中熟棉亚区是全疆最大的棉区,根据热量条件又划分成两个次亚区。 (1) 叶塔

9、次亚区。本亚区集中在叶尔羌河、塔里木河流域,简称叶塔亚区, 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西北部及西南部。包括沙雅、阿拉尔、阿瓦提、阿克苏 市南部、巴楚、麦盖提、伽师、岳普湖、阿图什、疏勒东部、英吉沙东部、莎 车东部、泽普东部、皮山、墨玉、和田、洛浦、策勒、农一师1-3团、9-16团, 农三师42-53团,以及库尔勒市和农二师28-30团。 (2) 哈塔次亚区。本区包括塔里木盆地边缘北部、东部、南部,以及东疆的 哈密(简称塔哈次亚区)。包括阿克苏市北部、新和、库车、轮台、尉犁、若羌、 且末、民丰、于田等县和农一师68团、农二师3136团、还包括东疆哈密市和 兵团哈管局农场。 3、早熟棉亚区 早熟棉亚区分

10、南、北疆两大片,北疆片位于天山北坡,准葛尔盆地西南缘,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南,包括博乐市东部,精河、乌苏、奎屯、沙湾、石河予、 玛纳斯、克拉玛依市等县市的大部分以及农五师的81-82团、89-91团和农七师、 农八师的大多数团场、农六师的新湖、芳草湖总场。 4、 特早熟棉亚区该亚区是90年代后的新兴棉区。主要集中在准葛尔盆地西南部,海拔400m 以上的地区,以及南北疆零星植棉区。该区包括博乐市大部,农五师8386团以 及精河、乌苏、沙湾、石河子、玛纳斯等县市乌伊公路以南的乡镇、呼图壁县、 昌吉市、阜康市吉木萨尔县和农六师101-103、105、共青团、六运湖、红旗等 团场。其他零星植棉地区,包

11、括克拉玛依市以北的乌尔禾至夏孜盖地区 (184团);3伊犁河谷海拔750m以下的霍城县、伊宁市、察布查尔县以及农四师的62-68团场; 南疆焉营盆地的焉音县、和硕县、和静县、博湖县;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东南部 海拔12OOm以下乡镇、温宿县西北部和乌什县东部等乡镇。二、棉花生长发育的特点及优质棉生产二、棉花生长发育的特点及优质棉生产(一)喜温好光与高能同步期 棉花是喜温作物,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25-30,l5以上生长正常, 1920现蕾,开花结铃适宜温度2530,气温在35以上,妨碍棉花授粉受 精,引起蕾铃脱落。棉纤维发育必须在2O以上,低于l5,则纤维素的沉积 停止。棉花怕低温霜冻,幼苗遇到一l

12、会冻伤,一2一3会受冻死亡,但在 干旱逐渐降温情况下,幼苗经过一定的抗寒锻炼,其抗寒能力增强。棉子萌动 和发芽期间,如土壤温度低于1012,连续3天以上,容易遭受冻害,出现烂 种烂芽现象。因此,棉花在生育期间对温度要求较高,在适宜棉花生长的温度 范围内,高温期越长,越有利于结铃和棉铃的发育。温度不足时,就会影响棉 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纤维品质。棉花对光照要求严格,并十分敏感。光照不 足会抑制棉花的发育,造成大量蕾、铃脱落,或造成棉花贪青晚熟。 高能同步期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使之转化成经济产量的最佳时期,也是 形成优质大铃的最佳时期。根据新疆棉区的生态条件和棉花生长发育对温.光条 件的要求,我

13、们将季节高能期的温度指标设定为,日照指标设定为 小时/日,高能转化期的开花指标设定为朵/日株,则南疆的高能 同步期约为天,北疆的高能同步期约为天。这种短而集中 的高能同步期特征,限制了单株结铃数。 但新疆棉区热量资源相对不足,无霜期短,秋季降温快,灾害天气多,土壤 肥力低,保水保肥力较弱,盐碱较重,限制了棉花单株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增 加单位面积收获株数成为本棉区高产的有效途径。而丰富的光能资源:日照时间 长,光照强度大,又为增大群体以充分利用光能资源提供了可能。这是高密度栽 培的生态学依据。 结铃期短而集中,棉株中下部果枝第一果节成铃率高、铃大、纤维品质好, 成为构成棉田产量的主体;而上部果

14、枝和外围果节成铃率低、铃小、纤维品质差, 对产量影响小。因此,增加密度可以增大中下部优质大铃的比例,是较好地解决 优质与高产这对矛盾的有效途径。这是高密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虽然新疆棉区的高能同步期短,但季节高能期长,增加密度后,生育前期棉 田群体(主要是叶面积系数)发展快,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积累较多的 光合产物.同时,高密度群体干物质较多地集中在中.下部,这些都为增加群体中. 下部内围的开花成铃数打下了物质基础。这是高密度栽培的生理学基础。 (二)无限生长习性与综合调控 棉花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水肥环境条件下,主茎生长点不断分化、生枝、 长叶、现蕾、开花、结铃,因此棉花个体增产潜力很

15、大。同时人们可以利用这种 特性,采用各种调节措施,如施肥、灌水、整枝、化学调控等,使棉花生长发育 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新疆棉区、特别是北疆,热量资源有限,无霜期短,则要 采用“矮、密、早、膜“栽培技术,控制株型和植株高度,调整合理的群体结构,4实现早熟高产。大量的高产实践表明,在产量构成的个因素中,亩株数和单株 结铃数是变异系数最大的两个因素。要增加单株铃数,涉及的因素较多,调控技 术要求高,且新疆的生态条件也不利于增加单株铃数;而增加株数比较容易: ()可以人为地控制种植密度;()兵团的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强,播 种机具的研制快;()兵团的播种质量好,种衣剂推广面积大,一播全苗的技 术已日

16、臻完善,精量播种技术推广快;()群体综合调控技术比较成熟; ()主栽品种和新育品种多数株型紧凑,适于密植。这些都为高密度栽培提供 了物质和技术保证。(三)再生能力强与减灾抗灾棉花为直根系作物,根系发达,主根深,侧根分布广,在土壤中形成强大 的吸收网。棉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可以不断地 生枝、长叶、现蕾、开花、结铃,所以单株生产潜力大,但蕾铃脱落严重。 棉花的根、茎、叶都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主根受伤,会促进大量侧根生长。 棉株愈小,根的再生能力愈强。棉花每片叶的叶腋都有腋芽,在正常条件下, 部分腋芽处于潜伏状态。当受雹、虫等灾害时,枝叶折损,只要仍有茎节,靠 再生能力,使原来潜伏的腋芽萌发长成新的枝条,还能现蕾、开花和结铃,获 得一定的产量。有时,再生能力会成为不利因素,如打顶偏早,会导致无效的 枝、叶和花蕾孳生,消耗养料,降低产量和品质。(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重叠期长 棉花苗期生长根、茎和叶,称为营养生长期。从现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