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57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8358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5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5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5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5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5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5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57页(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八章第八章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1汽车覆盖件的特点.32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321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内容.322 拉延工艺设计.9221 拉延冲压方向的确定.9222 拉延工艺补充、压料面、及凸模轮廓线的设计.9223 拉延筋的应用及设计.11224 拉延毛坯形状及展开.17225 DL 图的内容及设计.1923 修边冲孔工艺设计.22231 修边冲孔冲压方向的确定.22232 修边冲孔工艺方案的设计.2524 翻边工艺设计.39241 翻边冲压方向的确定.39242 翻边工艺方案的设计.3925 整形工艺设计.4526 回弹分析及校正工艺设计.46261

2、 回弹的分类及产生原因.46262 常见的回弹及其对策.4627 特殊材料的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49271 拼焊板的冲压工艺设计.492272 复合板的冲压工艺设计.52272 铝合金板的冲压工艺设计.533汽车覆盖件典型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及方案.5531 顶盖的冲压工艺分析及方案.5532 后围外板的冲压工艺分析及方案.5533 车门外板的冲压工艺分析及方案.5634 长头车前围外板的冲压工艺分析及方案.5635 油底壳的冲压工艺分析及方案.5731汽车覆盖件的特点汽车覆盖件的特点(内容见原书)2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21 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内容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

3、设计内容随着人们对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覆盖件冲压工艺的设计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工艺排序及拉延补充,而是深入到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乃至模具及冲压件检查等各个方面。目前,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基准点及与冲模中心的关系所谓基准点是指基于汽车产品坐标系,位于汽车覆盖件表面或接近汽车覆盖件表面,用于反映汽车覆盖件在模具中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空间坐标点。基准点的设定需注意: 基准点应尽量取在汽车覆盖件的坐标交点上,其坐标值最好是整数。 如将基准点放在汽车覆盖件表面,则要尽量放在平滑的表面上。 标记方法:按汽车覆盖件相对与冲压方向的旋转情况分为以下三种情况:4 汽车

4、覆盖件相对与冲压方向无旋转如图 19.8-3 所示,需在图中画上坐标线,标注坐标线尺寸,指出下一条坐标线的方向,并标记基准点。图 19.8-3 汽车覆盖件相对与冲压方向有一次旋转如图 19.8-3 所示,需在图中画上坐标线,标注坐标线尺寸,指出下一条坐标线的方向,标记基准点,并指出旋转角度。图 19.8-45 汽车覆盖件相对与冲压方向有两次旋转如图 19.8-3 所示,需在图中画上坐标线,标注坐标线尺寸,指出下一条坐标线的方向,标记基准点及两次旋转角度,并说明旋转顺序。图 19.8-52确定各工序冲压方向、送料方向及工序冲压内容 冲压方向及冲压内容一般说来,各工序的冲压方向及工序内容不是孤立的

5、,而是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内在联系的。而拉延工序的冲压方向和工艺补充对后序的相应内容的影响是最大的,如图 19.8-6 所示,对同一个零件,拉延时的冲压方向决定了后序冲孔是直冲还是吊楔冲孔。6图 19.8-6因此首先要在充分考虑拉延状态和保证后序冲压合理性的前提下定出拉延工序的冲压方向及工艺补充,然后在汽车覆盖件上其余的边、孔、翻边等制件特征进行合理的排序。 送料方向送料方向的确定原则是:符合流水化作业的生产原则,对于手工送料,各工序送料方向应尽量一致,避免汽车覆盖件在冲压生产过程中的翻转和旋转,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利于修边废料的顺利滑落。3确定辅助制造基准和检测点 给出拉延模到位标记销的位

6、置使用目的:将上批最终产品和这批最初产品的冲压成形程度(剪断程7度)通过视觉进行比较,将此作为成形状态的判断基准。设计注意事项: 标记销设置在凹模一侧,一般斜对角布置两个。 设置在冲压件材料流动少的水平面上。没有水平面时,设在不影响产品的平面上,一般设在修边冲孔线以外。 尽可能法向压印。 给出 CH 孔的位置CH 孔(Coordinate Hole)是在汽车覆盖件模具后期制造中,用于对模具进行调整验证以及对汽车覆盖件进行尺寸实验和检测。设计注意事项: CH 孔为专用孔,一般不用产品上的孔 CH 孔一般为两个,但当产品为细长易变形件如左/右时可 以设置 3 个。左右件拼合冲压时,CH 孔要设两对

7、。 CH 孔要尽量设在平面上,要充分考虑后序模具的结构,不能设在后序有顶出装置的地方,不能设在有双动斜楔的地方,并且后序模具在相应的 CH 孔位置处不能悬空。 给出 CP 点的位置CP 点(Check Point)主要是用于对汽车覆盖件模具泡沫及铸件数控加工型面进行检测,而由设计者从工艺数模中8给出的检测点。CP 点源于手工对汽车覆盖件模具泡沫及铸件数控加工型面无法进行检测,而要采用三坐标测量机。其设置原则是在保证均匀设置的前提下每隔约 500mm 一个。4对各工序模具结构给予前期指导 拉延模 给出托杆孔位; 给出模具快速定位方式及相应位置; 给出模具闭合高度及压板槽位置; 给出模具的起吊方式

8、; 修边冲孔冲孔模 给出废料刀的位置及废料流向; 给出模具闭合高度及压板槽位置; 给出模具的起吊方式; 翻边整形模 向下翻边时要给出刮料器的位置; 向上翻边时要托杆孔位、模具快速定位方式及相应位置; 给出模具闭合高度及压板槽位置; 给出模具的起吊方式; 斜楔模 给出斜楔的类型和工作角度; 特殊类型的斜楔给出工作简图;9 给出模具闭合高度及压板槽位置; 给出模具的起吊方式;22 拉延工艺设计拉延工艺设计221 拉延冲压方向的确定拉延冲压方向的确定(内容见原书,图 19.8-3-19.8-5 改为图 19.8-7-19.8-9)222 拉延工艺补充、压料面、及凸模轮廓线的设计拉延工艺补充、压料面、

9、及凸模轮廓线的设计1工艺补充部分的设计(内容见原书, 图 19.8-6-19.8-9 改为图 19.8-10-19.8-13)2压料面的设计(内容见原书, 图 19.8-10-19.8-14 改为图 19.8-14-19.8-18)3凸模轮廓线的设计 当修边线在凸模上时,为了减少侧壁手工研配的工作量,凸模轮廓线应按图 19.8-19 所示设计:10图 19.8-19 当修边线在压料圈上时,凸模轮廓线应按图 19.8-20 所示设计:11图 19.8-20 当侧壁为产品形状时,凸模轮廓线应按图 19.8-21 所示设计:12图 19.8-21223 拉延筋的应用及设计拉延筋的应用及设计1拉延筋的

10、分类和适用范围 按形状分为 圆形拉延筋,见图 19.8-22,用于一般情况。图 19.8-2213 方形拉延筋,见图 19.8-23,用于浅拉延,变形性质为胀形时。图 19.8-23 台阶形拉延筋(拉延槛) ,见图 19.8-24,用于特殊情况。图 19.8-24 按设置方法分为 整体式拉延筋,见图 19.8-25,在模具本体上直接加工出来,用于一般情况。图 19.8-25 镶拼式拉延筋,见图 19.8-26。图 19.8-2614 堆焊式拉延筋,见图 19.8-27,在模具本体上用堆焊的方式获得,主要在模具调试时使用。图 19.8-272拉延筋的布置和尺寸设计 圆形拉延筋 整体式拉延筋时,a当修边线在凸模上时,尺寸应按图 19.8-28 所示设计:图 19.8-28其中, HR;(R=5, 6, 8)15ARR1R2C;B2RR3R4C; C 值按以下条件确定:a.R2=12 时,C8;b.R2=2.5 以上时,C6; b当修边线在压料面上时,尺寸应按图 19.8-29 所示设计:图 19.8-29 镶拼式拉延筋时,尺寸应按图 19.8-30 所示设计:其余尺寸同上16图 19.8-30其中, HR;(R=5, 6, 8) 方形拉延筋 整体式拉延筋时,a一般情况下,尺寸应按图 19.8-31 所示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