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07145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胃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方法 根据200例胃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 结果:200例中痊愈30例(15.%,显效99例(49.5%),好转64例(32%),无效7例(3.5%),总有效率为95.5%。结论:萎缩性胃炎并不尽是胃阴亏虚,尽管出现红舌和光净无苔的机率高于其他病种,但通过笔者临床观察认为,腺体萎缩,非皆阴虚,而均以湿热居多。通过积极治疗,萎缩性胃炎是可以出现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逆转,病情是可以治愈的。关键词:辩证论治 胃痛辩证论治胃痛200例临床观察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

2、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1。本组男136例,女64例。年龄:1580岁,以2560岁者居多,共132例(71%)。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达40多年。其中1年之内者15例,12年者20例,20年以上者33例,平均为7.6年。多数病例都有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病史。1、临床资料致病因素:以饮食不节者居多,112例;情志失调者次之,52例;受凉者劳累者又次之,36例。也有二者或三者并见者或其它因素致病者。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病理诊断或(和)X 线钡餐透视检查。其中浅表性胃炎例,浅表一萎缩性胃炎42例,萎缩性胃炎1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2,胃下垂15例,十二指肠球炎8例,胃窦炎50例

3、,胃粘膜脱垂2例,胃粘膜增生8例,幽门不完全性梗阻4例,食管癌10例,肠上皮化生5例,胆汁返流性胃炎6例。其中部分病例是二项或多项同时存在,如胃炎合并溃疡或(和)胃下垂,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胆汁返流等。1、1证候分类1、1、1饮食伤胃症:主症为胃脘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矢气或便后稍舒,吐后痛减。苔厚腻,脉弦滑。共60例(30%)。1、1、2肝气犯胃证:主症为胃脘胀痛,走串不定,连及胁肋,嗳气频作,大便不畅,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遇恼怒或抑郁则复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共50例(25%)。1、1、3脾胃虚寒证:主症为胃脘隐隐作痛,空腹痛著,得食痛减,食则易饱,喜按喜暖,

4、劳累或受凉后易作或加重,体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弱。本组50例(25%)。1、1、4胃阴亏虚证:主症为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或见剥苔,脉细数。本组40例(20%)。1、2治疗方法饮食伤胃症:治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选保和丸加减,神曲30克,山楂30克,陈皮20克,半夏20克,茯苓20克,连翘20克,莱菔子30克。积甚便秘,加大黄,槟榔以通便导滞;气滞较甚,可加枳实,厚朴以行气消肿;食积化热者加黄芩,黄连以清热;如兼脾虚者,加白术以健脾。肝气犯胃证: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选香苏饮加减,制香附12克,苏梗10克,炒枳壳

5、10克,佛手9克,陈皮9克,灸鸡内金10克,白芍12克,生甘草3克。肝郁症状明显者加醋柴胡7克,郁金10克;疼痛较著者加元胡12克,木香12克;胃气上逆,嗳气泛恶者加半夏10克,炒菜菔子12克。脾胃虚寒证:治以益气健脾,和胃止痛。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香附20克,灸黄芪15克,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炒山药15克,茯苓12克;木香7克,灸甘草4克,大枣6枚。腹部坠胀,尿频而色清,便后脱肛或形体消瘦,查有内脏下垂等脾气下陷之证者加柴胡9克,升麻6克,荷叶12克;泛吐酸水者加海螵蛸20克,煅瓦楞子30克。胃阴亏虚证:治以滋阴养胃,利气止痛。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2克,麦冬10克,生白芍12

6、克,生麦芽15克,生谷芽12克,当归10克,白芨9克,八月札12克,生甘草5克。阴虚较著者加石斛12克,大生地12克;胃酸缺乏者加乌梅7克,生山楂12克;胃痛明显者加炒川楝子9克,广木香10克。因感受外寒所致者用苏叶9克,生姜10克,广木香10克;因阳虚内寒所致者用干姜6克,肉桂(或桂枝)6克,草豆蔻10克。内外俱寒者,两类药物均用;停饮:健脾化湿药与苓桂术甘汤合用,其中茯苓用量应用至15-25克,再加泽泻12克。血瘀:用三棱10克,莪术10克,元胡12克,桃仁10克,当归12克。疼痛甚者合用失笑散;有黑便者加用三七粉3克,白芨粉10克。食滞:用神曲15克,山楂12克,谷芽15克,鸡内金10克

7、,枳实12克2。1、3、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全部病例均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痊愈:证侯全部消失,半年至一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有好转;显效:主要证候消除,半年至一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好转;好转:主要证候基本消除,半年至一年内虽有发作,但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改变不大;无效:主要证候无变化,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查无改变。治疗结果:按以上标准判定,本组200例中痊愈30例(15.%,显效99例(49.5%),好转64例(32%),无效7例(3.5%),总有效率为95.5%。2、典型病例张某,女,50岁。2008

8、年5月25日初诊。患胃病已10年多,加重1年有余。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轻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胃病多年,经反复多次治疗,均未见明显好转。现症见胃脘部隐痛,饿但却不思饮食,进食后脘腹胀满暧气,胃脘部觉灼热感,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近日来胃痛频作。辨证:胃痛日久,久病入络,胃阴已伤,胃失通降。先以养阴益胃法治:生白芍15克,木香10克,香附10克,苏梗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麦冬10克,生谷芽12克,甘草5克。10剂后痛势大减,又以滋阴通降法治之,药用沙参20克,玉竹20克,麦冬15克,生白芍10克,佛手10克,八札12克,苏梗10克,荷梗

9、12克,香附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丹参15克,三七粉3克(冲)。12剂后胃痛得已缓解,胃部灼热感消失,口干症状减轻,进食情况可,大便通畅。患者为彻底治愈,上方加减续进20剂,稍有口干,精神饮食可。复查胃镜:胃窦部米粒大之隆起及点状糜烂已消失。仍用原方加减继续巩固治疗,经调理两月余胃痛已基本治愈。3、讨论与体会脾胃气虚伴发寒证者较多,常见于气候转冷时,在益气健脾方药中加用温热药。停饮多见于脾虚失运的病证中,欲化湿软,必须运脾,轻证可在健脾方中佐以化饮,重证可暂用蠲饮之剂,继以健运方药巩固。久痛入络导致瘀血,随证加用化瘀药即可,不必单独用重剂化瘀方药,兼夹食滞者在健胃运脾方中加几味消导药即可,

10、不宜纯用、久用消导破气之剂。肝郁气滞尚未化热者宜用理气而不辛燥的药物,如炒枳实、元胡、川楝子、八月札等,并与白芍、甘草同用,甘酸甘合化,既有疏理之功,又无伤阴之弊。已有化热倾向者,宜加山栀、丹皮、浙贝等清中泄热之品,或合用左金丸。倘已发展到阴伤阶段,更应时时顾护胃阴,参用胃阴不足证的方药。脾贵运而忌呆补,故应掌握好补脾与运脾的分寸,益气与理气并行,补中寓通以防呆滞胃气,反碍脾运。过寒之味,固属禁忌,过热之品,亦非所宜。胃为阳土,喜润恶燥。故治疗胃阴亏虚证,以甘凉濡润为主。病情尚轻仅见胃阴不足者,治宜甘平柔润,药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甘草之属;胃阴明显亏乏者,治当甘凉滋养。基胃阴不复,可加乌

11、梅、白芍等,酸甘合化,使 “酸得甘助而生阴” 3。为防阴柔之品呆滞气机,组方时尚需加入顺气和中的佛手、川楝子、谷麦芽等,以助胃气运转药力,调畅枢机而不伤阴。如胃阴渐复,但患者食欲仍差,或恶心者,应在养阴药中少佐陈皮、姜半夏、鸡内金、生谷芽等以展化气机,苏胃醒脾。微辛则开,微苦则降,一开一降,胃气自和。须防纯用过甘酸寒凉,壅滞不运,脾胃反伤。4、小结据笔者临床观察,萎缩性胃炎并不尽是胃阴亏虚,尽管出现红舌和光净无苔的机率高于其他病种,但通过笔者临床观察认为,腺体萎缩,非皆阴虚,而均以湿热居多。通过积极治疗,萎缩性胃炎是可以出现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逆转,病情是可以治愈的。参考文献1、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周金黄主编.中药学.第一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丁兆兰.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6:10(2):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