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066107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年寺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无梁砖殿。为什么称无梁砖殿呢?它又是怎么支撑起来的呢?这是因为这座穹隆圆顶的方形砖殿没有用一根梁柱,也没有用一片瓦,从上到下,全都是用砖砌成。该殿每边长 15.6 米,以砖砌墙。砖殿外面的墙上用斗拱、垂柱、横眉、窗棂来装饰,殿顶像一口圆圆的铁锅盖在上面,所以大家都叫它“锅儿顶”。在锅儿顶上,还竖了一个红色宝顶。殿顶还竖立着五座白塔和四只吉祥兽,大门上有“圣奉万年寺”五个傅金大字。远远望去,别具一格,为我国佛教建筑的珍品,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任何一种外来的事物,到了中土,都要适合当地的水土气候,都要寻找可供自己依赖的文化之根。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中的媒介是非

2、常重要的,白马寺的寺名就体现了这个奥秘。白马是否是印度佛教的神物,不得而知。但马在中国人眼中就非常重要了,马为六畜之首,性情温驯,又通人性,并能够负重致远,于是中国人就把它视为自己最好的伙伴。日久天长,又把它升华为文化精神、信仰的象征。 易经说卦曰:“乾为马。 ”也就是说,马是第一卦首。龙是中国最为神异的民族精神象征物,而国人往往龙马并提。古书记载,凡是有八尺以上的马就成为龙了,即马既高大又体长的就可称之为龙,龙、马原来在古人观念中是可以相通的,可见马和龙一样的神异。外来的文化是白马“驮运”进来的,而马在中国人心中仅仅次于龙的地位,因此龙马背后的文化内涵被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终于找到了结合点,并

3、得到充分利用。其实,不仅白马寺之名姗姗来迟,就是寺前的白马也是迟来的娇客。白马寺最醒目的,是分立于山门左右的两匹石马。它们头颈低垂,双目下视,开口微喘,好像是刚从西域驮经而至。这两匹青石邓上展示的娴熟而精细的圆雕技术,与汉雕的用简约的线刻和粗朴的圆雕技术结合而生成的雄浑有力的风格相去甚远,与唐代雕刻的磅礴气势也有一定距离,因此可以断言这两匹马不是汉唐旧物。据考证,这两匹马是宋太祖的女儿永庆公文驸马、右卫将军魏咸信墓前的原物,1935 年由白马寺住持德浩和尚移到现在的地址。进入伽蓝殿,就会很自然地看到一副对联:“一德一心万载丛林资保障,群策群力千秋梵刹仗屏藩。”说的是伽蓝菩萨是佛教的保护神即护法

4、菩萨,这样看来,这位菩萨还是外来的。但事实上,他却是我们中国的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可以看见这位佛教中的保护神是中国的关公。我们知道,桃园结义中的关公曾是一位忠义两全、视死如归、豪气干云的大将军,最后因为自傲,败走麦城,为人所害。但佛教徒认为,关公死后,阴魂不散,幸遇禅师开示,当下反观,体悟心性,千百年来,含恨未解之冤,顿时冰消云散。即发愿拥挤佛法,镇伏魔军,当下即成护法菩萨,成为了中国佛教界中的伽蓝神。关公成为佛教护法伽蓝神是在什么时候呢?准确的时间是在隋朝以后, 佛祖统记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开皇十二年(592 年)十二月,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到荆州,想在玉泉山建立寺庙,一日,他正跌坐

5、入定,只见天地昏暗,风雨怒号,妖怪倏变,只见关帝显灵,率领他的鬼神眷属现出种种可怕的景象,以扰乱智者大师。大师面无惧色,并斥之为死生轮回、贪贵恋福,说完,一切可怕的景象都改变了,这一夜,云开月朗,关羽现出原形,经过大师教化后,向智者大师请求,要智者大师传授五戒给他,正式成为的佛门弟子,并且誓愿作为佛教护法。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中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成为佛教寺院的护法神了。俗话说:“金五台、争普陀、铜峨眉、铁九化”,可见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中的地位非同一般。那么为什么山西的五台山被排列到四大佛教名山首位呢?一个方面是它的佛寺建造历史最为久远,另外一个方面是五台山在历史上被帝王们光顾的次数最多

6、,干涉也最多。五台山受到帝王关照,在清代达到了顶峰,清初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帝王执政期间,整个五台山佛寺群落的复兴与建设显得尤为显著。有人认为,清帝对五台山的喜爱与看重,不亚于他们当时对承德避暑山庄的重视程度。据记载,康熙帝曾五次巡礼于五台山,乾隆则六次驻跸清凉圣境。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巡游五台山后所留下的诗作共达百余首,这是其他几处佛教名山不能比及的。清初诸帝为什么对五台山这样钟情?这与民间传说顺治皇帝出家到五台山当和尚有关。康熙帝曾经屡次寻父,因此后代将五台山当作了皇家的行宫。后代历史学家认为清初诸帝看重于五台山,原因有二:第一,由于五台山既有汉传佛教,又有藏传佛教,是汉、蒙、藏等

7、各族人民共同的信仰中心。清初帝王屡次出巡,正如他们在承德避暑山庄附近修建“外八庙”一样,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宗教与蒙、藏地区的政教首领建立联系,以巩固清朝政府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第二,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又名“曼殊”,而“曼殊”与满族中的“满洲”谐音,这本是一种巧合,但在信仰天数的帝王眼中,这就是天意。清朝统治者在这里已经把文殊菩萨认作为祖宗的化身,公开将佛祖和皇帝重叠在一起。推崇五台山寺庙就是崇拜自己的祖先,就可以保佑大清帝国的万世基业,这才是清朝帝王频频光顾、极度青睐五台山的真正原因。很多人都知道拉萨有一座布达拉宫,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传说这座辉煌

8、的宫殿缘起于公元 7 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有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取名布达拉宫。史料记载,617 年,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诞生。据说这位赞普生下来就有很多殊异的地方:他的头上生就一个阿弥陀佛,因此有人称他“双头王”。双头王生下来就会说话,他对父王和母后说:“我可为一切生灵之主,将高兴地坐在赞普的宝座上。 ”松赞干布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一身高超的武艺,在他的父亲被叛离的族人毒死后,年幼的松赞干布继承了五位,逐渐兼并西藏区诸部,定都拉萨,发展生产,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制定法律,设立官制军制,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奴隶制度政权。在进攻唐朝遭到失败以后,松赞干

9、布明智地采取与唐朝和亲的政策,先后两次派人向唐太宗求亲。据说代替松赞干布入唐求亲的是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当时入唐求亲的周边民族政权的首脑非常多,唐太宗曾经出了四道难题来考验求亲使者的才干和智慧。第一道题是,唐太宗让人从御花园里找来十根木头,两头一样粗细,让使臣区分哪头是根部,哪头是尾部。使者们面面相觑,聪明的禄东赞将木头放入水中,因为树木根部密度大,所以向水里倾斜,于是他就分出了木头的根和尾。唐太宗又出了第二道题,他拿出一块玉,玉中间有一个转了九道弯贯穿整块玉的细孔,让使臣们将细线从孔的这头穿到那头。使臣们都眯着眼捏着线往孔里插线,只有禄东赞很特别,他在孔的一头涂上蜂蜜,又将细线拴

10、到蚂蚁的腰上,然后把蚂蚁放在孔的另一头,蚂蚁闻到蜂蜜的气味开始向孔里爬,不一会儿蚂蚁把细线带到了孔的那一头,禄东赞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第二题。唐太宗的第三道题是,让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混在一起,区分哪匹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使臣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长相分,都不对。禄东赞将母马和驹分开关起来,不让马驹吃草料,隔了一夜,让母马匹一匹依次跑出来,马驹一看自己的妈妈出来了,忙跑上去吃奶,不一会儿,全分出来了。唐太宗一看禄东赞都答对了,又加出一道题,就是使臣必须在五百名用面纱蒙头的宫女中挑出文成公主。禄东赞通过打听,了解到文成公主喜欢用一种独特的香,蜜蜂很喜欢这种香味。辨认以主那天,禄东赞

11、偷偷地带了一些蜜蜂在身边,他将蜜蜂一放,蜜蜂便飞向有独特香味的文成公主。禄东赞又一次赢了。唐太宗心想,吐蕃大臣都如此聪明,能用这样大臣的国王肯定也很英明,天是将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641 年,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松赞干布非常高兴。据说为了庆祝这一重大盛典,他特意“别造宫室,以居公主”,这“宫室”也就是最初的布达拉宫。此时的布达拉宫主要是供藏王和王妃居住,它更像一座宫殿和城堡,而不是一座寺庙。布达拉宫为何称宫不称寺松赞干布建立的布达拉宫一直供藏王居住,但后来宫殿遭到雷击,损毁了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松赞干布所建的吐蕃王朝也四分五裂,内战不止,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现在

12、的布达拉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在松赞干布所建布达拉宫遗址建立 的,从外表看分为两大部分,两边的宫殿是白色,人们习惯地称为“白宫”;中间的宫墙呈赭红色,人们习惯地称为“红宫”。白宫是 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修建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 年)二月,第巴桑杰嘉措在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圆寂后的第八年,着手修建红宫和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为修建红宫清朝特意派出汉族工匠 114 人、尼泊尔派出工匠 190 人参加修建。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四月二十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并在宫前树立了一座无字碑以示纪念。建造红宫的耗费的费用是十分惊人的,仅建筑材料、工头工资、塑造神像和法器以及宗教活动四项,就耗银 2134136 两,按当时价格可折合表稞 537803112 公斤,以平均每人每年需 180 公斤计算,可供 120 万人吃 10 年;仅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灵塔,耗费的银两折合成青稞就可供 120 万人吃 5 年。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对布达拉宫进行过扩建,使布达拉宫 具有了今天的规模。由于布达拉宫最初是供藏王居住,而当时政权和宗教是分开的,因此,它只能是宫殿。在五世达赖以后,它既是政治中心,从而被称作布达拉宫而不是布达拉寺。 “布达拉”是梵语音译,又译“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帮布达拉宫又称为第二普陀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