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425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高二 9 9 月月考历史试题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 页。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 年 9 月 28 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 2564 周年诞辰。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 大的文化巨人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中的积极方 面主要有 治学 做人 为政 贵贱有序 A B C D 2.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 父亲的

2、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 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C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3.右图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塑的孔子泥塑像,上传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原因是孔子被塑成愁眉苦脸、老泪纵横的样子。这说明该泥塑的主题是表达A网络恶搞孔子,反映了人们的变态心理 B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甚至与其精华背道而驰 C先进的文明终要取代落后的文明 D艺术表达的内涵不是人们所能正确理解的 4.“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

3、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 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5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A B C D 6.公元前 6 世纪到公元前 2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 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

4、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7.2008 年残奥会会徽(右图)的图形部分是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姓 名班 级学 号命题人装订线字形。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三种颜色的三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 探讨过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主张在处理天与人关系时,人应采取积极 态度的是 A墨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董仲舒 8.“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 “浪费粮食伤天理”这

5、些俗语不能反映中国 古代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9.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 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 认” 。这里孟子的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要实行“仁政”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10.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 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 “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

6、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11.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 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了大一统 A B C D 12.资治通鉴第 191 卷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拨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 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史称“玄武门之变” 。高祖李渊被逼退位,

7、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孔子倡导的“礼”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西周确立的宗法制 唐朝法律的选官制度 A B C D 13.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说暴君 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 ,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 ,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14.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 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

8、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以刑辅德 B思想统一 C三纲五常 D君权神授 15.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为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统治者 A重征赋税 B无为而治 C实现仁政 D独尊儒术 16.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 是 A “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17.严复明确指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

9、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 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他在这里论述的是宋代 A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 B分化事权政策的影响 C理学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8.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 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 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19.“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

10、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 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0.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 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 。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 A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C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D 四书章句集注 始编成 21.原明朝大臣,后降清的洪承畴,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时,对了一副对联的上联:“

11、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 ;对弈人对下联为:“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谷雨和清明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节气, 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清明既是我国传统节令又是国家法定节日 清明即指节气也寓指明 清两朝和士人的气节 下联作者的思想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A. B. C. D. 22.顾炎武亭林文集指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徙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在此,顾炎武明确指出了 A为学著书的重要意义在于事必躬亲之 B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C人格不立,便讲一切学问都成废话 D “亡国”与“亡天下”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23五四时

12、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 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4.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时代,两者的主张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 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2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体现

13、了反对封建专制思想的进步性 C批判了陆王心学的空谈流弊 D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孟儒学的回归 26.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 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27.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14、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此处“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 A使欧洲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欧洲文化进程 C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条件 D引发了欧洲的社会转型28.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 齐民要术 B 农书 C 农政全书 D 四洲志 29.宋代公私刻书业都很兴盛,当时不仅皇家秘阁和州县学校藏书丰富,士庶之家亦皆有藏书,且动辄就有万卷之众。 这说明宋代 印刷术先进 商业繁荣 普及了教育 文化发展 A B C D 30.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 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31.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