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9409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秋水(节选)》教案苏教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秋水秋水教学详案教学详案【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和古汉语知识。 2、通过诵读、比较、质疑、拓展,训练查阅资料、把握情绪、合作探究、质疑问难的能力。3、初步感受庄子相对主义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会积累、归纳文言词语和文言文特殊句式。 2、通过河伯认识前后变化的对比,理解本文寓意。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领悟庄子的思想在秋水中的体现,进一步体味庄子思想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比较,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寓言寓意。 2、比较法。通过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通过节选的文段和全文的比较来理解寓意,领悟庄子的思想。 3、质

2、疑法。联系庄子的思想和秋水全文对文章做出合理的解释,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学习能力。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样孟子荀子生活的战国时代,还有一个人,闻一多先生曾有如此的评论:“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他的文化烙印。他的书成了经典,至于历代文人学者对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别的圣哲,我们也崇拜,但哪像对他那样倾倒、醉心、发狂?”究竟是什么人让鼎鼎大名的闻一多先生也崇拜到痴狂的地步呢?他就是?(庄子)其魅力魅力跨越千年,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秋水开一扇小小的窗来走近庄子。 2.谁来简单介绍庄子其人好不好? 庄子,名(周) , (战国)时代思想家、文学家。宋国蒙人,曾任小

3、官,不愿和统治者合作,不久辞去。他一生贫困,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天、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他的思想有消极之处,但其相对性的思想却于后世的一伟大物理学家接通,那个人是(爱因斯坦) 。 庄子一书, (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 (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的门徒)所著。 庄子一书构思奇特,想像丰富,汪洋恣肆,仪态万千。 二、教学生读准 秋水这篇课文节选了秋水的第一段。 (板书:秋水)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多媒体显示

4、:给加点的词注音并加以解释。 泾流之大 两涘渚崖之间 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则殆矣 (指名 2 位同学口头回答) (指名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纠正其读音不准之处) 三、 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体现独自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理念) 1、 找出通假字,并理解 2、 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3、 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和特殊用法,并理解。 4、 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5、 找出固定结构,并理解 6、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7、 找出文中的虚词,并解释 小结:(幻灯片) (1)通假字: 泾流之大。 (“泾”通“径” ,直流。 ) 不辩牛马。 (“辩”通“辨” ,分辨,辨别

5、。 ) (2)古今异义: 古 今 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 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至于北海 到了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脸 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深明大义的人,或 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3)词性活用及特殊用法: 秋水时至 名词做状语, 按时。 顺流而东行 名词做状语, 向东。 东面而视 名词作动词, 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4)特殊句式: 闻道百 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5)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6、“非则” ,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 ,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 (6)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嘲笑。 (7)虚词 泾流之大 欣然自喜 顺流而东行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望洋向若而叹 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四、教学生读顺 范读,学生互相听读,确保学生把每一句都读顺。 五、教学生读懂。 “懂”就是能知道每句、每节、全文写了什么。 1.诵读指导:“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7、。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 文章开头的两句话写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小股水流无以计数,灌入黄河,浩浩荡荡,畅通无阻,无比壮观。作者在此仅用了 22 个字就把黄河的壮阔描写得淋漓尽致。诵读时语速要缓慢而有气魄,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停顿。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句中的“间” ,读时声调要适当拖长,略作停顿后,再缓缓读出“不辩牛马” 。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句诵读时语速要稍快,要将河伯的骄傲自满之情读出来。 “于是焉”的“焉”在此是个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 “河伯欣然自喜”诵读时重音要放在“欣然”二字之上。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诵读时一定要注意

8、“以天下之美”之后的短暂停顿,二要将重音放在“尽”字上。因为一个“尽”将河伯的踌躇满志,飘飘然描写得淋漓尽致。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句要用叙述的语气读出,语速适中。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这是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面对大海的广阔,然后向海神若发出的由衷慨叹,是发自肺腑的自我批评。因此,诵读时语速要稍慢,要读出恳切的自悔之意,要处理好句子中的停顿,例如:“且

9、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句,读出“且夫”后要稍作停顿,然后接着读“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5.用了一种手法,让文章很有力量,齐读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了何种手法?对比 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优劣得以辨明,正谬得以彰显,主题得以突出。文中运用了多种对比,现分述如下: 1、 两次所见情形之比 第一次所见,一个是“不辩牛马” ,一个是“不见水端” ,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 2、 两次两次所见后的感受之比 第一次,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一个“天下” ,一个“尽”字,把河伯那种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第二次,

10、 以为莫若己者 ,我之谓也。 ”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感叹,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前为骄傲自满,后为虚心认错,甘拜下风,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两次所见后的动作神态之比 第一次,河伯的神态为“欣然自喜” ,第二次则为“望洋向若而叹” 所见后的动作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次所见后,河伯是“顺流而东行” ,第二次见后,河伯是“旋其面目” 。 “顺”字反映连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那种春风得意之情,而“旋”字则表现河伯改变了认识,掉转头来重新审视自己。 4、 两种做法所产生的结果之比 河伯第一次自高自大,结果将“见笑于大方之家” 总之,大胆的想象拓展了文章的

11、思维空间,强烈的文学色彩撞击着读者的灵魂,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六、质疑探寻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秋水不大呀? (古今水量有别,跟历法有关,周朝历法农历十一月为一年之始,周朝时的秋相当于现在的夏) 2.河伯为何还要顺流而东下? (坐井观天,青蛙与河伯的区别,有虚荣心,炫耀,为后文改变铺垫) 3.对孔子和伯夷的态度? (伯夷辞(辞让王位)之以为名,仲尼语(谈论)之以为博,此其自多(夸耀,满足)也,不似尔向(先前)之自多于水(对河水的自夸)乎? 4.本文的真正寓意是什么? (天下之大,莫大于海,万川归之吾在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

12、存乎见少(正为自身的存在感到渺小) ,又奚以自多(凭什么自己以为满足)! 七、教学生读透 学生齐读 八、课前同学们已自行搜集和研读了有关庄子一书的资料。说说庄子一书中你最最感兴趣的是寓言故事及其所阐发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堤岸)之上(1)。庄子曰:“儵(tio,白)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世界是认识不尽的,是不可知的,人应该从中解脱出来,不为外物所束缚,物我合一,达到精神自由独立的境界。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像李白苏轼等)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更是像闻一多说得那样对庄子的浪漫和自由痴狂,让我们合上秋水 ,闭上双眼,在齐声诵读中重新进入到庄子的自由世界! 九、生尝试背诵。 十、板书 (阶梯式) 自由 相对主义 不可知论 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