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8850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11 学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一、题型1、辨析题(4x6=24 )2、简答题(4x6=24 )3、文本阐释题(2x5=10 )4、课堂反馈题(1x10=16 ) (不在考试卷)(1)什么问题、 (2)为什么 (3)理解5、材料分析题(2x13=26 )二、主要复习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分析 0.2.2 9-10(1)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唯物论、形而上学、不彻底。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1723 1790)和大卫李嘉图):(3)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

2、义:2、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 0.2.2 10(1)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 (2)唯物史唯物史观观以人以人类类社会社会为为研究研究对对象,揭示象,揭示了人了人类历类历史史发发展的普遍展的普遍规规律。律。 ( (3) )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支柱。3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0.3.30.3.3 161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

3、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 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 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启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理解 2、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1.1.1(一)-5哲学基本

4、问题是思思维维和存在的关系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问题。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由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不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不可能是哲学。其次是由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的,一部哲学发展史,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斗争的历史。 再次是由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理论体系中

5、的地位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了哲学中其他问题。 最后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它必须成为哲学的根本问题。3、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派别及其价值 1.1.1(一)-8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F1.4.2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1.1(三)及其意义 1.1.1(二)4 点 F1.4.1 马马克思主克思主义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以前的旧唯物主义义都是都是“半截子半截子”唯物主唯物主义义。 。1.1.1(二)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由于不懂得实践的意义,对客观世界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不能把

6、现实世界理解为历史地形成的世界并进而把它理解为可以改变的世界,因此在他们那里,不仅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也是相分离的。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即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他们用人的精神、意识来解释历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结束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相矛盾的状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为体系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 1.1.1(二)与实践范畴的理解 1.1.2(一)实践-特点-形式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说: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

7、觉的活动。 ” 马克思这一论断表明,判断一个物种的存在方式是看其生命活动的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创造了人,一方面是指在人类起源上,是劳动使动物变成人;另一方面是指劳动还 在时刻不停地重新塑造着人,并创造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实践是人类 区别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是人类的存在方式。第一,第一,实实践是人践是人类类生存的前提;第二,生存的前提;第二,实实践使人成践使人成为为 “有意有意识识的的类类存在物存在物”;第三,;第三,实实践使人成践使人成为为“社会存在物社会存在物”。 。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1.2(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第一,第二,第三7、联系的

8、客观性与普遍性 1.2.1(一) ;特点:发展的实质 1.2.1(二)新事物的新事物的产产生,旧事物的生,旧事物的灭灭亡。亡。8、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2.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2.2 -2(一)矛盾-属性- (二)共性/普遍性+个性/特殊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 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它们的关键。矛盾 分析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9、意识的能动作用 56 及其重要性 1.3.2(一)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

9、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意识是能 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还具有 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 世界。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 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只能思想的芦苇” ,黑格尔说“人之异于动物的就是思维” ;“是思想赋予人 类全部的尊严” ,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 。 )第二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1、实践的观点是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1.1(二) F2.6.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认识的本质 2.1.2 以及认识运动规律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2.1.3 F2.6.1 感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2.1.3(一)F2.4.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

11、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意义更重要。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 和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3、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3(三)-6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 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 历史的。 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

12、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 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际,就容易 犯保守的错误。反之亦然。4、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2.2.1(二)最后 75?人的思?人的思维维是至上的,同是至上的,同时时又不是至上的。又不是至上的。 正确; 1.这是恩格斯对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2.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 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3.但是,每一个人以至 每一代人,由于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 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

13、维又是非至上的,及有限的和相对的。5、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2.2.3(四)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1.1(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3.1.1(一)与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3.1.1(一)唯心史观的缺陷:它仅仅参考了人类活动的思想动机,用思想动机来解释历史事件的成因,而没有进一 步考察形成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它只看到少数人的活动,即英雄人物,帝王将相活动的历史作用,而没有 看到广大人民群众活动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建立的意义:(1)它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为人们认识历史和社会现实提供了正确的思想

14、方法,把唯心主义赶出了其最后的避难所。 (2)它为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使得对社会历史的研究能够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地进行,为对社会现象的研究成为科学提供了条件。 (3)它用科学的思想体系武装了无产阶级的头脑,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1.1(二)98“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小提琴。 ”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同时又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社会意识形态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 立性的表现情形之一。历史上,某一地区或国家的社

15、会意识发展水平同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的 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有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意识形态却相对落后;有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意识形态却相对先进。如十八世纪末法国的哲学和政治思想超过了经济上先进的英国;十八、十九世 纪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分裂的德国却产生了黑格尔哲学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3、人类实践活动的主体选择性(合目的性)与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合规律性)的关系3.1.4 (一)社会形态 109 (三)关系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3)人们的历史

16、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第四、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商品的二因素 4.1.2(二)-1 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4.1.2(二)-3劳动二重性(1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 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有差别的、矛盾的。具体劳动是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的劳动, 而抽象劳动则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各种具体劳动是不同质的,而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只 有量的差别。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 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4.1.2(二)-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的相互关系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1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