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58888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9 分) 岭南文化 冯立鳌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其实,只有将岭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

2、续性强,积累充分,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

3、茂。由于商业文化的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岭南文化是受鄙薄的文化。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看,荒远的岭南之地缺乏威严的皇权、纲常的教化。中国历史上,只有犯罪受贬者才来到五岭之南,居处岭南被视作一种贬斥惩罚,这正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然而

4、,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19 世纪 40 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在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新的过渡时代,岭南文化就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立刻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而是时代的突变在转化中国古老的社会结构,打破了千年一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兼收并蓄,并能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

5、化形态。在近代中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毫无例外地生成于岭南之地,这绝非偶然。它是岭南文化兼容性创新性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海洋文化无疑处在江河文化的上游,由此,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显示出了它的高度优越性。中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精彩话剧上演于岭南,这些均是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圣殿中跃居上游、品质优越的明证。(选自广州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岭南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岭南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

6、中华疆域的南部和 东部,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 B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的中华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 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C岭南文化具有兼容性,这一特质的形成是与岭南地处江河下游的低洼之 地、流水汇集涌入这里的自然地理优势分不开的。 D岭南文化具有商业性和务实性的特质,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根深叶茂, 岭南人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 2下列不属于“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原因的一项是( ) A国外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汹涌登陆中国,岭南 成了这些新式文明的生长地。 B在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新

7、时代,岭南文化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 游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 C时代的突变转化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打破了过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 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 D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能够兼收并蓄,并且能够以为我所用的创新 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是因为人们没有将岭南文化放在中华文化 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 B草原文化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 这一文化最终消亡了,江河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C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

8、古代社会,岭南文化在中国受到鄙薄,犯罪者贬 谪岭南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 D中国海洋文化正在超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标志的江河文化,岭南 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共 19 分)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

9、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对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盗贼,臣之罪一也。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 ”上叹异之,称为长者。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

10、。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 ”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卒于家,时年七十三。(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 分)A性友悌 悌:敬爱兄长 B遂坐免官 坐:因犯罪C臣受委一州 委:托付D不恃文书约束 约束:限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元褒“有德行”的一组是(3 分) 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元褒字孝整,便弓马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臣有三罪,何所逃责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褒大怒,因杖百余A B C D6下

11、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元褒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几个兄长的抚育下长大。他对几个兄长很友爱,兄长们想分家另过,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B元褒家中富有,但他不要家中财物,凭宽仁大度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做了官,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封河间郡公。C元褒在审理商人被抢案中,处理失当,被商人告到朝廷,皇帝派使者调查此事,元褒承认自己的错误,事情澄清后,皇帝称赞他是“长者” 。D辽东之役时,元褒果断地依法处理了贪生怕死、畏惧劳苦的西曹掾,但却被免了官,受到不公正待遇。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

12、之。 (5 分)(2)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 (5 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共 10 分)虞美人梳楼 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8. 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丝丝”一词的妙处。(5 分) 9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 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5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 10 分) 10.(1)念去去,千里烟波,_。 (柳永雨霖铃 ) (2)人生如梦,_。 (苏轼赤壁怀古 ) (3)竹杖

13、芒鞋轻胜马,谁怕?_。 (苏轼定风波 )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 古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吾所以为此者,_。 (廉颇蔺相如列传 ) (7)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 (8)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 (9)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10)西当太白有鸟道,_。李白(蜀道难) 五、11.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3 分)梦里不知身是客 清 心 长长的静默,风吹叶落。1973 年 3 月 6 日,81 岁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带着满腔 遗憾和对中国无与伦比的思念与眷恋,永远闭上了双眼。

14、自此,她倾情热爱的第 二故乡中国,与她天各一方。 1972 年 5 月,收到拒绝她访华的回信时,赛珍珠衰老孤独的身体如同深秋的 雨布,顷刻瑟瑟成薄凉。只是,误会也好,曲解也罢,甚至连那些常人难以接受的 人身攻击,亦不能动摇她的“中国心”。她对中国的感情如同种子发芽生根,早已 渗透到骨子里。 赛珍珠一生中的前 40 年,除去回美国上大学的 4 年和读硕士学位的两年, 均在中国度过。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学习“四书五经”,说中国话,写中国字。 童年的赛珍珠最喜欢听奶妈讲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口头文学,对她以 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 岁那年,父亲安排她回美国读大学。在康奈尔深 造时,她

15、主修的是英文,论文却洋洋洒洒地写了中国与西洋。硕士毕业后,赛 珍珠再次返回中国。在土地贫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间,她接触到许多目不识 丁、辛勤劳作的中国农民,亲眼目睹了他们如何在贫穷困苦以及天灾人祸中不屈 不挠地挣扎和拼搏。最可贵的是,她还尽可能深入中国民间,四处走访,跟老百 姓交朋友。因此,她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甚至不亚于许多中国作家。赛珍珠 写中国,纯粹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关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说过:“我早已学会了热爱中国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 长久以来,我一直致力于为他们讲话。 ”就这样,赛珍珠怀揣一颗赤诚之心,为了表 达对中国兄弟姐妹的挚爱深情,她主动承担起“为民请命”的角色,成为中国人民 和中国文化的“发言人”。1919 年,赛珍珠与丈夫来到金陵大学任教,在学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楼的 阁楼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几乎完成了后来为她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 作品,这座洋楼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