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博物馆离大学生有多远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848754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5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博物馆离大学生有多远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博物馆离大学生有多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博物馆离大学生有多远(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 刊珍藏着无数藏品的高校博物馆无疑是一座埋在校园里的 “宝藏” ,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这座 “宝藏” 基本上处 于无人赏识的状态。最近,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到武汉 亲自为今年招生作宣传时,语出惊人“近 30 年来, 中 国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来。 ” 这样的论断, 类似著名 的 “钱学森之问” , 但他并不是以一个学者或思想家的身份 说这样的话, 而是作为一个正在实践中的教育家, 要用自 己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来回答和解决钱学森的担忧。他 说:“我们希望把南科大建成像加州理工那样的大学, 加 州理工也是钱学森的母校。” 其意图更是显而易见。 朱清时说,现在的大学都是以给学生输

2、送知识为 主。其实, 真正优秀的人, 首先应该有想象力。有想象力, 才会创新; 其次应该有很强的洞察力因此他不 是完全根据高考成绩录取新生, 而是高考成绩、 复试成 绩、平时成绩综合考查,只是原来的433 的方案又 调整为 631。 实际上, 按照教育部批文的文本解读, 南科大拥有的 办学自主空间并不比现有的其他公办学校大,这似乎像 是 “戴着脚镣跳舞” 。更何况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 从幼儿时起开发和培养的, 因此现在的高考招生, 不管如 何调整也只是在现有的中小学教育结果中择优而取。可 见南科大解决 “钱学森之问” 任重道远。主 编 视 点解决 “钱学森之问” 任重道远周三出版2012

3、年 06 月 13 日姻本报记者 陈彬再过一个月, 西部某高校学生贾明就要毕 业离校了。现在回想起四年前刚入学的情景, 贾明说他对母校的最初印象来自于一张照片。 那是一份入学材料里的一张照片, 拍摄地 点是学校的博物馆, 一具完整的古生物化石标 本占据了照片的主体。 这让从小就对古生物充 满好奇的他, 顿时觉得与学校有了亲近感。 然而大学四年, 贾明并没有找到这座 “传 说中” 的博物馆。 “跟同学打听过, 也问过老师, 有人说学校 根本没有, 有人说可能存在, 但不知道具体地 点。现在已经没机会了, 挺遗憾的。” 贾明说。 其实, 这种遗憾远非贾明所独有。无人赏识的宝藏事实上, 在国内, 拥

4、有博物馆的高校并不 在少数。 中国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 北京大 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曾大致统计过国 内高校博物馆的数量。他得出的数字大致为 280 余家。 “这其中有些规模比较小, 但总体来 说, 这一数量已经比较可观了。” 除数量众多外, 在质量方面, 高校博物馆 也有值得骄傲之处。 仅以宋向光所在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 与艺术博物馆为例, 该馆是中国高校中第一所 考古专题博物馆, 目前藏品达上万件。从周口 店北京猿人石器, 到商代的青铜兵器, 再到各 时期的陶器、 钱币、 封泥和民俗文物等, 可谓种 类丰富。 除北大之外, 藏在高校博物馆中的珍品也 不在少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

5、馆是中国北方地 区唯一展示台湾高山族文物的博物馆; 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航空馆拥 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北京一号” 飞机;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鱼文化博物馆中藏有 国内最大抹香鲸标本; 一项统计显示, 截止到 2008 年, 国内高校 博物馆拥有的藏品已经超过故宫、国家博物 馆、 上海市博物馆、 南京市博物院、 河南省博物 院等 7 座著名博物馆的总和。 称高校博物馆是 一个埋在校园里的 “宝藏” 并不为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这座 “宝藏” 基本上处 于无人赏识的状态。 事实上,贾明所在学校确有一座博物馆, 而且规模还不算小, 展品也达万件以上。但由 于一般仅作教学、 科研之用, 真正

6、能够一睹博 物馆 “芳容” 的学生少之又少。 再比如位于北京的各大重点高校中, 几乎 都有自己的博物馆。然而这些博物馆一般都 “隐藏” 在校园深处。 如拥有五千余件藏品的中 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在其门口甚至没有一个明 确路牌, 以至于在人大学习多年的 “老生” 都不 知道学校有如此之多的 “宝贝” 。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高校博物馆总体利用率不足两成。在北京范围内, 高校博物馆中参 观人数最多的是北京航空馆,每年约 5 万人 次, 最少的仅千人左右, 而这些参观者中, 还包 括了校外人员。先天不足还是后天乏力对于目前高校博物馆“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现状, 宋向光认为其出现的原因中, 存在一 定

7、客观因素。 “说起高校博物馆,人们一般会将其与社 会性的博物馆相提并论。但事实上, 两者是有 一定区别的。” 宋向光说, 高校博物馆一般是依 照所在学校的专业强项和主要研究领域设立, 其主要作用也是围绕教学和科研展开。因此, 与一般重视科普性和趣味性的社会博物馆相 比,高校博物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比较强, 这 就决定了高校博物馆在先天方面便难以对本 专业之外的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 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例, 该馆是中国 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 12 万件以上,有大量稀世珍品。甚至包括 20 多具 珍贵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本, 在数量和种类上均 居中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然而, 由于该馆

8、几 乎所有展品均是冷冰冰的 “石头” , 如果不是地 学类专业的学生或对其有浓厚兴趣的人, 相信 很难有参观的兴趣。 除此之外, 宋向光还表示, 高校博物馆目 前的窘境与当前的教育大环境也有关。 “这并不难理解。” 他说, 目前国内高校总 体的科研环境并不十分浓厚,反映在学生层 面, 便是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 “博物馆是 一个提供灵感的地方, 但学生如果整天忙于本 专业的学习, 只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 他们当 然想不起去博物馆了。” 然而, 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意见。 陈群辉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副主 任。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 他直言 目前高校博物馆缺乏主动宣传推广自己的动 力

9、。 “任何一个社会机构,如果缺乏一定的宣 传手段, 都不会为公众所知晓, 这个道理很简 单, 高校博物馆自然也不例外。” 陈群辉说, 目 前部分高校博物馆的确存在不作为的现象。 “这一方面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同时博物馆 自身也需要反思, 自己是不是真的在宣传方面 下足了功夫。”可以到博物馆上课吗既然博物馆在校内与学生的联系称不上 紧密, 那么在课堂上, 博物馆又能给学生哪些 帮助呢? 不久前, 北京大学与美国某著名高校签署了 一项合作项目。 一位美国教师通过这一项目到北 大为学生讲授历史课。而在上课之前, 他找到了 宋向光, 希望能够租用一些博物馆的藏品作为授 课时的道具, 这让宋向光有些为难

10、。 “这在北大之前是没有先例的,而且制度 上也不允许, 所以我只能回绝了她, 她当时很失望。” 宋向光说。 据这位美国教师介绍, 在美国高校, 如果 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一些藏品作为道具, 只需要 向博物馆打声招呼, 博物馆不但会将藏品准备 好, 甚至可以专门腾出一间教室供学生上课。 事实上, 这种 “把课堂开到博物馆” 的做 法, 在国内某些高校中也是存在的。但授课的 内容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一般为专业性和实 务性课程, 比如地质、 中医药、 医学或航空等。 “更重要的是,国内教学对博物馆藏品的 利用依然还停留在 隔着玻璃观察 的阶段, 与 国外教学中 道具化 程度相比, 其融合度依然 不够。”

11、 宋向光说。 最近几年, 一位年逾古稀的美国教授每年 都会向宋向光所在的博物馆捐赠一些西方版 画作品, 这种热情在让他感动之余, 也让他有 些好奇。问及原因, 这位老人说自己曾是哈佛 大学的学生。在他上学期间, 学校的艺术博物 馆允许学生以极低的价钱租用藏品, 并带回宿 舍欣赏。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养成了对艺术的热 爱,并认识到了艺术品对青年人成长的作用。 “老人的话对我触动很大,也希望国内的高校 博物馆能够真正重视藏品对学生学习的重要 性, 继续加大其与教学、 科研的融合度。”别不抱希望, 也别太抱希望也许是察觉到了高校博物馆在育人方面 所存在的问题, 今年 5 月 30 日, 教育部在上海 召

12、开会议, 宣布正式成立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 联盟。 希望以联盟的形式扩大高校博物馆在校 内外的影响力, 带动全国高校博物馆在育人方 面向更高质量、 更高水平迈进。 教育部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在高校中,对于这项措施能否起到作用,也有着不同声 音。 在记者的采访中, 某位参加了此次联盟的 高校博物馆馆长便直言,对于这一联盟的前 景并不看好:“其实在今年 4 月, 北京市教委已 经成立了一个类似的博物馆联盟;而在更早 之前,北京市文物局也曾组织过博物馆联盟。 但在我看来, 这些联盟成立后, 并没有给各高 校的博物馆发展带来切实的帮助, 很有 树政 绩 之嫌。相信这次成立的联盟也很难有所作 为。” 该位

13、馆长坦言, 目前联盟成立后最大的问 题便是缺乏持久性的工作安排。 “这次联盟成 立大会通过了一项工作实施计划, 但我很怀疑 这份计划是不是真的能够实施。如果仅仅是搭 一个 架子 而没有后续工作, 这样的联盟真的 没有什么意义。” 事实上, 早在 2008 年, 上海市就已经成立 了由在沪高校组成的民族文化博物馆联盟。该 联盟运行至今, 已经有近 2000 名大学生参与志 愿讲解, 近万名学生接受了现场教学。在谈到 联盟的作用时, 该联盟秘书处单位上海海 洋大学的宣传部工作人员江菊梅向记者表示, 对于联盟的作用,“别不抱希望,也别太抱希 望” 。 “联盟不等同于协会。” 江菊梅说, 联盟只 是一

14、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各高校可以联合 活动, 实现优势互补。但这并不意味着联盟有 义务为成员单位提供硬性支持。 “高校首先要 有自主性, 主动走出原有的圈子。要让社会和 相关管理部门看到你的优势特色, 在这个基础 上, 才能够谈及自己、 政策方面的支持。如果自 身缺乏主动精神,高校博物馆依然会原地踏 步, 成立再多的联盟也无济于事。”主编: 钟华 编辑: 孙琛辉 Tel押 (010) 82614599 E-mail押中国大学评论高考生源减少 是教育改革契机姻熊丙奇数据显示,刚刚结束的高考报名人数约为 900 万人, 这是 2008 年以来连续下降的第四个年 头。 四年来, 报考人数已经下降

15、 140 万。 上海的高 考人数也是连年下降,今年高考人数约为 5.5 万 人, 已降至历史最低, 仅为 2007 年 10.5 万的一半 左右。 ( 东方早报 6 月 5 日) 高考报名人数下降, 有多方面原因, 据教育部 门解释,主要是因为适龄学生减少。而从现实分 析, 除了适龄学生减少这一客观因素之外, 弃考人 数增多也是重要原因。2009 年, 教育部曾公布当 年的弃考人数为 84 万, 此后教育部门没有再公布 弃考数据, 但舆论分析, 每年弃考规模在 100 万左 右。 在弃考大军中, 选择出国者占了相当比例。 据 教育部统计, 2011 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 33.97 万人

16、, 比上一年度增长了 19.32%, 这其中就 有相当数量的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具体到上海 地区, 据报道, 上海的高中四大名校中, 出国的优 秀生的比例已平均约 10%20%, 高的甚至达到 30%40%。 如果再加上名校高中的国际课程班, 一 些名校出国的优秀生比例已经超过了 50%。 ( 东 方早报 6 月 5 日) 这一降 (高考报名数下降) 一升 (出国留学增 加) , 值得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引起高度重视。虽 然总体而言, 20 多万的出国留学,仅占 900 万高 考生的百分之二, 这还难以让我国内地的一本、 二 本院校感受到招生数量的压力,但却向内地教育 部门和高校传递出十分明确的信息:部分优秀学 生已 “以脚投票” 选择适合他们的高等教育和升学 考试制度, 为避免生源危机, 我国必须加快推进教 育改革。事实上, 除了出国留学者, 不满意内地高 教质量而选择海外教育外, 另外一些弃考者, 诸如 因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上大学回报率低, 上三 本、 高职高专没有多大价值等而放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