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47828 上传时间:2018-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512014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郑钦阳 审核人:孔繁寅一、书写(一、书写(3 分)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二、语文知识积累(二、语文知识积累(27 分)分)1.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4 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的感(w) 和体验。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感受到作者在人迹(hn) 至的百草园里捕鸟的乐趣;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广大的关东原野上(ch) 痛的爱国情怀;读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

2、) 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2. 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 一句。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4分)未尝尝识书具 日扳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愿为市市鞍马 但当涉猎,见见往事耳 4.翻译文言语句 (4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5.名著导读(4分)“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

3、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节选的文字选自名著 ,文中的“她”是 。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6.综合性学习(5分)在“黄河,母亲河”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全面了解了有关黄河的知识。请写出一句你知道的有关黄河的诗句。(1分)/ 52面对黄河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请你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要求简明、有创意)(2分)在我们常用的俗语中,有许多和黄河有关,请任意写出一条并写出它的意义。(2分)

4、俗语: 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 27分)(一)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12分)汪微微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

5、。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

6、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 800 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 54 份班上共 54 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

7、是不要错过自己。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 53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

8、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7.本文写到了三位老师对学生的深刻影响: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希望我们拥有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希望我们学会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希望我们懂得 。(用原文回答)(3 分)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初一时的语文老师具有怎样的特点。(3 分)9.当年,“我”并未理解三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后来,“我”通过哪些事感悟到老师们对“我”成长所产生的深远

9、意义的?结合这些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不超过 80字)(6 分)(二)我长大了(二)我长大了 (1515 分)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

10、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 54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

11、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0.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

12、是 (3 分)11.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 分)12.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3 分)_ 13.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 (详写,略写)。请从括号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2 分)14.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分)_ 四、文言文阅读四、文言文阅读(13 分)季札挂剑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

13、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通“背”,违背)吾心哉!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3 分)徐君好季札剑( )还至徐,徐君已死( )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16.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口弗敢言 B.季札心知之 C.徐君已死 D.始吾心已许之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代指“宝剑”的一项是( )(3 分)A、季札心知之 B、始吾心已许之 C、系之徐君冢树而去18.故事中的季札有什么优秀品质?(4 分)五、作文(五、作文(30 分)分)/ 5519.“缘”是指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成长中遇到一个让你难忘的人,生活中遇到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无意间翻开一本给你启迪的书,旅行中见到一处使你赞叹的风景这些相遇都是“缘”。“缘”让心灵更美好,情感更丰富,思想更深刻,生命更多彩请以“缘”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