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基础题强化复习题含解析6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812866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01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基础题强化复习题含解析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01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基础题强化复习题含解析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01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基础题强化复习题含解析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01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基础题强化复习题含解析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必修201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基础题强化复习题含解析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01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基础题强化复习题含解析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013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基础题强化复习题含解析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市南长区初三一模考试无锡市南长区初三一模考试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本试卷考试时间为本试卷考试时间为 150150 分钟。试卷满分为分钟。试卷满分为 130130 分。分。一、积累与运用(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A跻(j)身 坦荡如砥(d)B. 自诩(x) 趁(chn)热打铁 C粗犷(gung) 驰(ch)名中外D. 镌(jun) 刻不省(xng)人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这位著名的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 但这对 10 万多名外来打工者的子女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B乌鲁木齐市建立

2、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 门的检验结果,使那些劣质产品在劫难逃。 C这位从事教育事业多年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 还十分热心,特别好为人师,经常帮助青年教师。 D当我国羽坛健儿在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 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3下面文段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 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支:通“肢”B. 汤:热水 C寓:住D. 再:第二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 房,

3、那崎岖的石板街道,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B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在 6 年间,我国的航天技术实现了 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 。C事实证明,忽视汉语教学不仅造成了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 也让汉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D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 达个性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5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 ,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 爱的赞歌。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诗歌主 题。 B 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 “大 闹

4、天宫” “三打白骨精” “误闯白虎堂”等情节也都耳熟能详。 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塑造 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 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 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 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使我们记住了那位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 士保尔。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

5、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 ) 罗丹的大理石雕像沉思别出心裁, _,_,_ _,_,_,_ _。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 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 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 她那恬静、执着的沉思神情 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像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 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 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A B C D 二、阅读与赏析(共 49 分) (一) (3 分)湖州歌(其六)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

6、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四百州:指南宋统治下的府、州、郡一级行政单位。南宋时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作者故称为“四百州”。7.赏析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1 分)_ (2)这首诗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 分)_(二) (12 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不 语。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

7、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 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 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 岂不悖哉!” 注:卫:国名。庶孽:嫡长子孙以外的旁系别枝。中庶子: 西周时置有“庶子官” ,掌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 8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策之不以其道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扶苏以数谏故 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8、) () A商鞅年轻时喜好刑名之学,受到公孙座的赏识。 B. 魏惠王想重用商鞅,但是公孙座极力反对,并以死要挟。 C公孙座认为商鞅是个人才,进谏魏惠王如果不重用商鞅就把 他杀了。 D商鞅临危不乱、不惧生死,没有听取公孙座让其赶快逃跑的 建议。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_会座病 _ 且见禽 _岂不悖哉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 分) (1)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2 分) 译: _ _ _ (2)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2 分)译: _ _ (三) (4 分) 植物生产塑料植物生产塑料 如今利用玉

9、米或者甘蔗等农产品为原料所制成的“聚乳酸”塑料, 已经开始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制造的塑料比较,利用植物制造的这种聚乳酸塑料,成本较高,而且在 60左右就会变形。由于存在这些缺点,这种材料至今难以普及。尽 管如此,人们还是非常看好聚乳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以 植物作为原料,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 出巨大贡献。 聚乳酸是一种在地球环境下容易被生物分解的塑料。所谓“容 易被生物分解”,就是说这种塑料不久就会被微生物降解,变成水和 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近年来,全世界都十分重视对废物再生利用, 如何处理那些无法再生利用的塑料垃圾,始终是困惑着人

10、们的难题。 大量使用能够被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为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这 个难题提供了希望。 某公司在 2005 年 1 月推出了一种其外壳使用了聚乳酸的笔记 本电脑。据该公司的发言人介绍,这种聚乳酸是用玉米制成的,由于 在其中掺入了一种叫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保证了这种新材料具有同 传统的塑料外壳一样的耐热性。 在医学领域,研究人员十分看重聚乳酸材料能够在人体内被分 解和吸收的生物特性,因此,对它进行了积极的临床实用研究。例如, 如果把聚乳酸用作医治骨折的结合材料,那么,随着断处的愈合,聚 乳酸会逐渐被分解,最终完全消失。而且,聚乳酸分解以后只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它们被代谢后排出体外

11、,不会对人体造成任 何不良影响。目前,这种聚乳酸已经被制成医疗器具,用于医疗实践 中。 1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什么“人们非常看好聚乳酸”所制 成的塑料?(2 分) _ _ _ _ 13.“有可能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化石燃料枯竭这一大难题作出巨大贡 献”一句中,“有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_ _ _ _ (四) (6 分) 偶翻典籍,读到苏轼的留侯论,苏老先生用“能忍”概括出张 良的性格特征,由此推论 出“能忍”是事业上成功的秘诀。对此高见,我委实不敢苟同。 诚然,在一定的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人的确需要一种“能忍”的 精神。文天祥“隐忍以行”、 “将以有为”。朱自清忍饥挨饿,表现

12、了不屈 的民族气节。 然而,世间也有许多事情,都是断然忍不得的。陈胜、吴广揭竿 起义,忍无可忍。闻一多面对特务的屠刀,拍案而起。孙中山率先革 命,不能自忍。鲁迅呼号呐喊,其情何忍? 所以,把事业成功的关键归之于“能忍”,这太偏颇。 朝更代易,处于当今社会,居然有人气度恢宏,不该忍而“忍”之, 路见不平,绕道而行,面对不法之徒,忍气吞声,噤若寒蝉,美其名 曰:“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如此之“忍”,我想,若苏老先生地下有知,定会大声疾呼,不能 滥“忍”。 注:张良: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 三杰。 14.本文作者所阐明的观点是什么?(1 分) _ _ 15.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3 分)_ _ _ _ _ 16.“忍得一时之气,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