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809985 上传时间:2018-04-0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48.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多元目标导向下的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1 张庆军 戴菲 摘摘 要:要:绿道是一种具有生态、环境、社会多重价值的公共产品,具有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等复合功能。随着绿道网络建设由我国东南沿海兴起,呈现全国铺开之势,而绿道网络建设反馈机制的缺位,导致绿道规划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应对,影响城市绿道功能的发挥,因此亟需建立一套城市绿道网络评价反馈体系。通过对国外绿道发展的探讨,结合国内外有关绿道网络分析评价的方法,对“欧盟绿色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乡村绿道评价指标体系” 、 “廊道评价体系”和“城

2、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等评价体系分析总结,以景观生态学、城市休闲游憩理论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从景观生态、社会功能及规划保障等多元目标领域出发,采用了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选取评价指标和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校正, 最终确定了 21 个评价指标, 并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重,构建了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填补城市绿道网络评价的空白,为建立城市绿道网络规划反馈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绿道;绿道网络;多元目标;评价体系 绿道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多年的光景,其建设实践可追溯至 2010 年广东省区域绿道网络建设规划,我国绿道网络建设呈现出起步晚、发展速度迅速、

3、反馈体系构建滞后的特点。目前, 国内关于城市绿道网络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尚处于探索时期, 为数不多的几个关于绿道网络评价研究, 其视角多集中对绿道网络某一方面性质进行评价, 缺乏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本文在总结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多元目标为导向, 尝试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城市绿道网络规划的综合评价体系, 突破现有评价研究的局限性, 为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提供可量化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手段,以实现优化城市绿道网络布局,促进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更好的为城市居民服务,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1 1 绿道网络评价目标体系绿道网络评价目标体系 评价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属性和评价者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1。 城市绿道网

4、络规划建设的评价是对城市绿道网络的功能属性与评价者对城市绿道规划建设的需求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反映。城市绿道网络的发展目标具有多元性,既包涵城市居民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园系统网络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国家“两型社会”新特区为例 (编号50908092)资助 品质的诉求,也寄托了城市政府塑造城市新面貌、打造政绩工程的殷切希望;是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后, 人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途径, 也是城市绿色空间遭受建设空间侵蚀,开敞空间支离破碎、生态效益较低背景下,人类追求城市生态空间格局优化、破碎生态空间缓解、城市生态用地整合的出路,发展城市绿道网络体系,既是对生存在城市空

5、间的生物的保护,也是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绿道与城市游憩场所相结合,提供城市居民休闲游憩空间; 绿道与城市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将富有特色的地域传统文化和绿道进行整合,丰富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内涵,也增加了城市绿道的吸引力。城市绿道网络体系也可增加城市防灾救险通道, 减少灾害对城市生命财产带来的伤害。 城市绿道网络建设可给城市带来诸多益处,但其建设实施与城市的发展阶段、经济水平、政策导向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公众的参与休戚相关,只有理清各方面的联系,才能促使城市绿道网络得以更好的实施。因此,本文从绿道的功能和发展保障的视角,选取绿道的景观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规划发展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绿道

6、网络评价的目标体系。 1.11.1 景观生态领域景观生态领域 绿道网络能够维护区域和城市的生态安全,通过建立生境链、生境网络,防止生境割裂与退化,维护和保存现有的生态资源2。绿道能够保护其内部生境免受外部环境干扰,保护野生生物物种的生存空间,绿道通过把各生境岛屿连接起来,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增强城市生态空间的连通性, 将自然景观破碎化给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相关研究表明, 城市分散布局的小块绿地对城市生态改善效果甚微, 而完善系统的城市绿地系统可将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最大化,若将城市绿地规划布局上从点、线、面出发,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通过“绿道网络”形式将城市中点状、线状、面状的

7、绿色空间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布均匀的绿道网络,可更为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城市绿道网络的景观生态功能体现是衡量绿道网络方案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绿道网络的景观生态功能可从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和网络三个角度进行衡量,斑块作为廊道连接的对象,是整个绿道系统的基础;廊道是绿道系统的连接主体,是搭建斑块联系的桥梁,也是绿道体系的支撑;绿道网络集中反映网络的点与点、点与线、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在绿道网络的评价中,斑块的数量与质量,廊道的数量与密度,网络结构的优劣程度是考量的重要内容。 1.21.2 社会功能领域社会功能领域 绿道可提供人们步行、 骑车等活动通道, 提供联系居住、 工作、 购

8、物等场所的步行空间,形成无机动车干扰的人性化游憩空间。绿道以线性、带状的相对独立的绿色空间融入城市,形成令人愉悦的交通纽带,构成了人们户外交流场所,适合人们进行休闲娱乐等活动。绿道网络建设的形成, 保持了城市游径之间以及与城市各个旅游休闲节点的连通性, 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便捷的休闲游憩路线, 也提升了城市旅游环境的品质。 城市绿道网络规划应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方便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保证较高的绿道可达性,增加绿道的吸引力。 绿道还是展现传统文化的载体,以绿道作为纽带,串联中心城区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形成统一的文化,把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载体整合到绿色空间中去,增加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和

9、人们对城市乡土文化的认同。 绿道还是城市防灾减灾重要的“生命线”,传统防灾功能主要由城市主次干道、防灾公园及相应的开敞空间承担,而为保证城市不被道路切割,影响道路两侧的联系,城市中道路宽度有限,在灾害面前,城市人流、信息流、物流等易受阻隔,人员的疏散和安置存在隐患,而城市“绿道网络”建设可以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生命通道,最大限度地疏散受灾人员,保证公众的生命安全3。 1.31.3 规划发展领域规划发展领域 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规划过程也是一个自上而下、反复的、持续的发展过程,它不应当由政府或是规划设计师单独完成的,而应当是一个集体规划、反复推敲的过程。在

10、整个规划过程中,需要持续的公众参与和公众教育。城市绿道规划方案仅仅是整个绿道网络建设规划系统的开端, 如何将规划的方案变为现实, 还完善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使城市绿道网络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城市绿道网络资金保障机制,保障绿道网络建设的顺利实施。 2 2 城市绿道网络城市绿道网络评价评价框架的搭建框架的搭建 城市绿道网络规划建设是集民生、生态、环境、经济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科学合理的评价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质量,需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进行评价(图) 。基于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目标体系, 除了对其景观生态功能进行评价, 还需考虑绿道

11、的游憩、 防灾、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功能, 以及绿道网络规划实施保障方面的因素。 绿道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旨在通过对城市绿道网络功能和保障方面的衡量, 探寻城市绿道网络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优化绿道网络布局结构和城市绿道网络实施保障体系, 促进城市社会向两型社会转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12.1 评价指标的筛选评价指标的筛选 通过对国内外绿道及相关材料的阅读,收集城市绿地系统、绿色空间、廊道和乡村绿道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尽可能的将对城市绿道网络规划产生影响的因子挑选出来, 并对所有因子指标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使用频率高、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再结合我国城市绿道网络建设环境和主要问题,根据相关理论

12、研究,对选择指标与评价目标的相关性、获取难易程度、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初步分析、比较,做出初步选择,排除明显不相关等指标,并将指标按照评价领域不同,按照目标层、因素层、一级指标层和二级指标层搭建评价指标框架结构。 国内外文献阅读 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初步选定具体指标 确定指标 专家咨询 理论研究 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指标量化 指标赋权 建立评价模型 图 1 城市绿道网络评价体系构建技术路线 表 1城市绿道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设计(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目标层 因素层 一级指标层 二级指标层 城 市 绿 道 网 络 规 划 评 价 指 标景观生态指数 斑块指数 斑块数 斑块形状指数 斑块分布均

13、匀度 斑块密度 边界密度 斑块丰富度 斑块丰富密度 最大斑块指数 平均斑块面积 斑块面积标准差 斑块面积变异系数 廊道指数 绿道宽度 绿道密度 绿道网络结构指数 连接度 环通度 线点率 成本比 社会功能指数 游憩功能指数 设施数量 服务设施间距 服务区用地面积 使用频率 自然度 舒适性 可使用性 管理维护 绿道可达性 文化遗产保护 地形地貌 历史遗迹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度 防灾功能指数 防灾绿地的比例 规划发展指数 政策法规背景 法规的存在及影响 政策的存在及影响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面 公众参与度 公众参与率 公众参与效果 资金预算 单位长度(面积)绿道投入 绿道建设预算占城市预算比例 2.22

14、.2 城市绿道网络评价指标框架的校正城市绿道网络评价指标框架的校正 为使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技术上更为合理,在科学性、操作性、实用性、针对性方面达到实践中运用的目标, 本研究采用了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校正。 在初步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专家意见咨询表,征求专家意见,然后汇总全部专家意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提出提高性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将调整后的指标体系制成表格,再次征询专家意见,然后再汇总,如此反复,逐步取得较为一致的结果。 根据德尔菲法系统程序,专家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专家组内不发生横向联系,仅与调查人员发生联系,经过反复征询、总结、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

15、本一致的看法,该方法吸收专家参与,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同时克服了专家会议法的某些弊病,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就有较高的可靠性。 本研究中,笔者根据评价目标,选择了生态学、经济学、景观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12 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两次专家校正和两次权重调整,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邮件发送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第一轮问卷调查后,综合所有专家意见,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校正,然后将所有统计结果和改善后的指标体系制成表格反馈给专家,请专家再次判断,两次问卷后,专家意见基本一致,得到最终的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 1)专家意见咨询表设计 (1)城市绿道网络评价初选指标专家咨询表 将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指标体

16、系框架制成表格,咨询表包括指标框架的 38 个指标,按照与评价目标的相关性、 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指标的重要性请专家进行打分, 评价目标分为相关性很好、 较好、 一般和无相关性四个等级, 数据难易程度分为容易、 较为容易、较难和非常困难四个等级,指标重要性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比较不重要和不重要四个等级,每个等分分别赋值为 3、2、1、0,并附上每个指标的含义、计算方法和有关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也请专家提出还需什么材料。同时设计开放性问题,请专家对评价指标提出问卷调查调查中未涉及到而重要的信息。 (2)城市绿道网络规划评价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根据第一轮专家问卷的统计结果,对指标体系校正提升后,再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专家再次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判断。 (3)指标权重专家咨询表 根据第二轮专家咨询表反馈意见对指标体系校正后,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问卷调查。 2)专家意见分析 (1)初选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结果分析 将回收的专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对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重要程度和数据获取难易程度的得分分别求算数平均值和加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