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语文新课标,变在哪儿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6723567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版语文新课标,变在哪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版语文新课标,变在哪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版语文新课标,变在哪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版语文新课标,变在哪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版语文新课标,变在哪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版语文新课标,变在哪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1 版语文新课标,变在哪儿一、对 2011 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2003 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2007 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 ,在 29 个省市 42 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修订组根据整体

2、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

3、体建议。从以上四点修订依据可以看出,修订稿的产生不是修订组专家闭门造车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了解、讨论的基础上,可行度应该是很高的。二、修订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相比,主要变化有哪些?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作用任何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都要体现国家意志。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所有学科修订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条里,增加了如下一段话:“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

4、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我们要明确,正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一一以贯之的改革开放路线成就了当代中国的巨大发展,也是坚持了这一路线的教育思想,新旧世纪之交才有语文课程的进步。时代的浮躁、道德问题的突出,同样需要特别关注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需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具体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解读教材时,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课堂上,我们不必对学生大讲特讲社会主义制度怎么这么好,而应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在当下的中国是幸福的。虽然在我们成人的眼中

5、,贫富悬殊、贪污腐败、官民矛盾等社会矛盾很突出,但是作为教师,绝不能在课堂上去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负面教育。“渗透”一词就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进行的。2.突出语文课程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突出“实

6、践性” “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背离语文课程核心目标的做法。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根据语文修订版课标 “教学建议”的要求,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总之,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应该

7、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 ,或者说学会“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 3.3.是适当减负。是适当减负。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实验稿”主要在第一学段“课程目标”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其他学段不再提出)(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 一 1800”改为“1600 左右” ,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

8、800 左右”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4.4.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 过去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普遍是对具有不同教学难度的字,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同样的方法平均使劲,往往每教一字一概要求学生抄写十遍二十遍以上。实际上,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

9、练掌握 300 个“基本字” 。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字“教学建议”部分指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 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5.5.阅读教学提出新的理念,阅读教学提出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特别是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10、,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对于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9 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400 万字以上。特别要提到,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9 年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240篇(段),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外作品。课标列出部分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小学到初中,136 篇。其中小学背诵 75 篇(2001 版 70 篇),初中 61 篇(2001 版 50 篇)。 6 6定位写作教学。定位写作教学。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要学会互动写

11、作:第二学段(34 年级):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56 年级):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7.增加了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第四学段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

12、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阕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出现,如数据、表格、图表、图画、符号、图解文字、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凭证单等等。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里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此类文本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就是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在连续性文本中插入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和多角度的思考,使文本生动活泼,增强阅读效果。在一些国家的母语阅读考试内容里,常常见到多种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如政府的统计数据、报刊的舆论调查、物价变化曲线图、不同产品销售比例图等等。这此内容和连续性文本一起,配合各种客观题、主观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在信息时代,能够顺利地从非连续性文本里获取有用信息,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纵观修订版课标,我认为重点可以把它浓缩为一句话,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句话我们可以拆分成三句话,就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两大特点。如果把修订版课标浓缩为一个词的话,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都要牢牢抓住这一核心目标,使我们的教学走上正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