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程教参——第八单元情谊无价-我寄情思与明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675535 上传时间:2018-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程教参——第八单元情谊无价-我寄情思与明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程教参——第八单元情谊无价-我寄情思与明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程教参——第八单元情谊无价-我寄情思与明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程教参——第八单元情谊无价-我寄情思与明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程教参——第八单元情谊无价-我寄情思与明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程教参——第八单元情谊无价-我寄情思与明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程教参——第八单元情谊无价-我寄情思与明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情谊无价情谊无价1 1我寄情思与明月我寄情思与明月郭宝林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1 “一朵朵”说明“吻”不止一次,而是若干次;“鲜润润”说明自始至终,直到现在,仍在“吻”故乡;“一声声”也说明了不止一次,而是多次,“热乎乎”也是说明自始至终,直到现在,一直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而热烈的情感。句中多次用叠词,加强了语气,而且把故乡人格化了,更强烈地表明作者十分思念自己的故乡,把故乡看成是自己最亲的人,正如文中所说, “载着厚甸甸的情思” 。2句中的加点字用的是叠词,说明了自己的故乡,那“月照处的高同河坝”,虽然是一个十分古朴的、平凡的乡村,但是,这里是祖辈们长期休

2、养生息的地方,处处焕发着勃勃的生机,而且,这里也是我们华夏大地的一个缩影。我们的祖国经过了几千年沧桑巨变,经历了千辛万苦,但仍然坚强地屹立在世界东方,仍然欣欣向荣,正如课文所说,这是“我们古老民族煌煌历史巨著沉甸甸的一章” 。这样的故乡,当然值得思念、热爱。这两段文字中,均大量使用叠词。这些叠词使得描写真实、细腻,加强了语气,同时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韵律,增强了艺术表现力。3这是一个十分贴切的比喻。维纳斯的美给人无穷的想象,用这样美的事物来比喻故乡的中秋之月,说明了在作者眼中,故乡的中秋之月是最美的事物。作者喜爱中秋之月,实际是热爱故乡。把思念故乡的情思寄托给美丽的明月,更能使这种感情抒发得淋

3、漓尽致。二、(详见参考资料)三、1同样是中秋之月,按理说应是一样的,但作者笔下的城市中秋之月是“慵慵的、倦倦的,只在遥远的天国微微睨着,月色淡淡的黄,像贫血少女的脸;地上、空中、弥漫着薄薄的、烟一样朦胧的光,仿佛风一吹,就消失殆尽了,哪有故乡月色如水的清澈,如银的锃亮” ,这样的月总的说来暗淡无光。而2故乡的中秋之月却完全不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平原上,托出一轮圆月,犹如维纳斯的诞生一样迷人而那点点的连村远树,淡得比初春的嫩草还虚无缥渺” 。这一段文字从月出的情景,天空色彩的变化,月亮的色彩光亮,以及“我”的感受等全方位地描写,还将其比喻为“一部交响乐” ,简直把故乡中秋月的美梦形象推

4、到了极致。两种月亮真的那样“判若两月”吗?差别也许有一些,但是,任何成熟的作家,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是脱离主观情感的直接描摹,也不是脱离客观物象的主观抒情,而是在典型意境和典型意象之中包孕着作者的心灵情感,即作者总是带着一些主观感情去描摹事物。由于作者对故乡情有独钟,在作者眼中,故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月亮当然也就美妙无穷了,正如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 ,或者“情人眼内出西施” 。总之,这样对比描写充分表现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2中秋佳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亲人团圆、会聚的日子,而那圆月自然也成了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课文描绘的场景,一是表明了“我”的故乡历来如此,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也历来

5、如此,这动人的情景的确使人留连忘返。作为“游子”的我,怎能不怀念这动人的情景,不怀念故乡!二是表达了对天下人们的祝愿,希望年年如此,处处如此,真所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本文写于 1987 年,我国已进入改革时期,农村的面貌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如文中所说, “那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那电视机播放出来的歌声”这样写,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歌颂了农村的“好日子” 。同时,印证了文中所说的:“此时,我才真正弄懂故乡这个字眼深奥而丰富的内涵繁衍。生息。创造。发展。艰难。执著。挣扎。奋博。这莫不是故乡生命的坐标?”五、略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郭保林,l 946 年生,山东冠县人。作家、散文学

6、会理事、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l 969 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l 99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 996 年当选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 972l 984 年在山东聊城地区文化局创作组、聊城地区文联从事文学专业创作。l 984 年调入山东文艺3出版社任柳泉大型文学期刊编辑。198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 995 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69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等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散文集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五彩树、一半是蓝,一半是绿、郭保林抒情散文选、郭保林游记选等 9 部,并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山的雾和长篇报

7、告文学高原雪魂一孔繁森、塔克拉玛干:红黄黑等多部著作。中国当代散文史、中国 2 0 世纪文学对其散文创作均有专章论述,其散文有多篇在全国获奖,并收入中国当代散文鉴赏文库(百花文艺出版社)、中华散文名篇鉴赏大辞典(香港出版)以及2 0 世纪中国散文名家精品等近百种优秀散文选集。长篇报告文学高原雪魂一孔繁森荣获 1996 年度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一等奖。塔克拉玛干:红黄黑获 1996 年度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并获全国第四届“长联播”一等奖。【内容评析内容评析】一、文章结构1、围绕明月组织材料。本文标题主体是月,内容处处写月,因此,月是全文核心,一切材料都围绕明月。开头就写了将浓浓

8、的乡情托给明月,而且,托给风不行,托给云也不行,托给明月是别无选择。 “我”与明月的确有不解之缘。接着,写五月的月。五月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五月的月夜又是最新、最美好的时刻,在“芳馨”的月光下, “我”依偎在母亲怀里,凝望着月亮、唱着歌、听着美丽的传说,产生了美丽的遐想。至于瓜棚月夜以及偷瓜的情景,更是充满了童趣。五月的月“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儿啊” !接下来又写七月的月。七月的月最大的特点是“妩媚、迷人” ,大自然处处显示着勃勃的生机。在月夜里,“你可以尽兴地领略夏夜的安谧与恬静,夏夜的醇厚与丰富,夏夜的深邃与喧嚣” 当“我借着月光一行行一页页地阅读着故乡这部祖传的书”时,不仅产生了“一种伟

9、大而纯挚的情感” ,还产生了“一种苍茫的历史感和沉重的使命感” 。再接下来写的是中秋月。中秋月是“最令人眷恋的” ,中秋节又是“月的节日” ,俗语说, “月到中秋分外明” ,而文中写到月出的景象是“这样的伟大、迷人” ,中秋之月简直就是“月神” ,是“如此圆润,清晰和庄严、安详” 。4最后,写到的中秋之夜村子里家家户户男女老幼团聚在月光之下,享受一年一度的最神圣、最迷人的天伦之乐,其中的重点活动是吃月饼。其中一段写故乡的现实景象:“那远处传来的机器轰鸣声,那电视机播放出来的歌声,和谁家院子里不时爆发出的一阵阵舒心爽朗的笑声,都流淌着收获的喜悦,火红的富足,甜美、热烈、沸腾的追求,那么新鲜,那么

10、的动人,那么令人遐想和憧憬。”很明显,这是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的新气象,俨然一幅醉意浓浓的乡情团圆图。五个部分就是五幅连环画,共同组成了一本蕴涵着浓浓乡情的美妙无比的故乡山水画册,而这本山水画册的主体便是月。由于月和故乡是须臾不可分离的,作者爱月、念月,实际就是爱故乡、念故乡。月是文章的中心,而通过月要抒发的,则是蕴涵在月中的思乡之情。2、以时间为线索。五个画面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凑合在一起,而是除第一个画面外,其余几个画面均以时间为序,线索分明。从五月的月夜,到七月的月夜,再到中秋之夜,以及人们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情景,像电影镜头一样,在观众面前依次闪过。不同的月夜,月光有不同的特点,月光下的景物也

11、各有不同,但总的说来都是明丽、温馨、迷人。二、语言特点本文语言优美流畅,含蓄隽永,描摹景物生动逼真,行文自然而无矫饰。其中最典型的是描写中秋月出的壮丽景观。那隐晦的,沉思般的蓝湛湛的底色上,洒下了最初的几滴欢乐的蛋白色的水珠逐渐地浮泛开来。唯有这轮金黄的月在向这夜的世界泼洒着流汁一样的柔辉,而那点点的连村远树,淡得比初春的嫩草还虚无缥缈。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巧妙的比喻。如开篇用“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来比喻乡情,使无形变有形,显得生动具体。接下来,用“贫血少女的脸靥”来比喻“月色淡淡的黄” ,用“一羽鹅毛” , “一匹尼龙纱巾”来比喻天空的云;写冲破云层的月儿像“出水的明珠”

12、 , “浴后的白莲” 。这些比喻形象地展示了月亮的色彩。在写五月的月夜时,将月儿比作“一位姗姗来迟的妩媚少女”足见对月儿的喜爱,用“最动人的一幅画”来比喻瓜棚月夜,生5动地展现了故乡月夜之美。写七月的月夜时,又将月儿比作“一枚熟透了的柿子” ,突出了七月的月儿的特点,且与五月的月儿不一样。接着把“月照处的高同坝”比作“朦胧的画” ,没照的低凹处比作“深沉的诗” ,突出了前者明晰,后者含蓄的特点。最后用“母亲温柔的目光,温柔的微笑”来比喻中秋月“圆润安详,静静地射着”的“柔和的光” ,这种将月亮人格化的比喻,说明了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啊!不是吗,月亮就是母亲,就是故乡,这样,故乡不就

13、成了母亲的代名词了吗?课文在语言方面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用了大量的叠词。文章开篇第一句话就出现“一叠叠沉甸甸” ,接着便是“殷殷” 、 “重重”表达了乡情之深厚浓烈,后面在写景时,云是“悠悠”的、月光是“幽幽” 、 “湿漉漉、晶莹莹”的,情思是“厚甸甸”的,月光带回故乡的吻是“一朵朵鲜润润的” ,问候是“一声声热乎乎”的。这一连串的叠词继续渲染着乡情之深厚浓烈。接着写城市的月光是“慵慵的” 、 “倦倦的” 、 “淡淡的黄、薄薄的” ,说明了城市的月光,即便是中秋之月,也并不很美丽、温馨,用此衬托出故乡月亮的可爱。在写故乡五月的月时,用了“蓝莹莹” 、 “清朗朗” 、 “明光光”等叠词,极尽了故乡

14、月亮的明亮,与城市月亮作了鲜明的对比。在写瓜棚月夜时, “圆滚滚”的有“一道道”深绿色花纹的西瓜着实让人喜爱,而“长长的、黄黄的、面面的”简直就是西瓜地里的一个特写镜头。在写偷瓜时, “常常” 、 “一幕幕”说明了“我们”是西瓜地里的常客, “悄悄地”又表现了“我们”的机灵。这一组叠词把“我们”儿时的调皮写得活灵活现。在写七月的月亮时, “抖抖地” 、 “金灿灿” 、 “明晃晃”展现了此时月亮的特点, “痴痴”则表现了“我们”对七月月亮的神往。 “泼泼洒洒” 、“淡淡” 、 “闪闪烁烁” 、 “蓬蓬勃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七月月亮的特点。在写月光照耀着的高同河坝时,用了“一页页” 、 “一行行”

15、 、 “弯弯曲曲” 、 “茂茂腾腾” 、 “黑黝黝” 、 “祖祖辈辈” 、 “重重叠叠、沉甸甸”等表达了作者对古补而又带着生命气息的故乡深沉的思考。在写故乡的中秋之夜时,用了“家家户户” 、“团团” 、 “家家” 、 “甜甜的”等,勾画出了故乡中秋之夜合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欢乐情景。总之,大量叠词的使用,不仅使我们感觉十分细腻,渲染了气氛,还增强了散文的节奏感和韵律,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6【相关资料相关资料】这篇散文是一首风情万种的田园诗,更是一首情真意切的思乡诗,体现了郭保林独标一格的审美艺术。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并不是脱离主观的对客观物象的直观描摹,也不是脱离客观物象的主观抒情

16、,而是在典型意境和典型意象之中,包蕴着作者的心灵情感。就拿开篇那幅画面来看吧:“我”在郊外的山野,仰首天穹, “只见一羽鹅毛似的絮云,在月儿的脸上抚来抚去” , “又有一匹尼龙沙巾似的流云,网住了月儿的蝉鬓” ;当“云翳褪尽”时, “便见如出水的明珠、如出浴后的白莲,施施然脱颖而出” ,这绝不是一般的妙笔华章,也不是单纯的对自然景物的勾画,而是融汇了作者“自我的情绪” ,即作者对奇妙的大自然的主观感受。在这些景物描写中,融进了作者跃动的心音,是一个物我化为一体的艺术境界。只有客观外物和人的主观世界得到这样水乳交融的契合,才会有这梦一般的奇幻,诗一般的旖旎,也才能淋漓尽致地渲染出作者“沉甸甸”的浓郁并略带凄清和惆怅寂寞的情怀,也许就是一种淡淡的乡愁吧。凡成熟的作家,都能以如雕镂的精微,表现出情感与意趣的丰富。在作品中间的主体部分,作者挥洒艺术彩笔,赋予故乡月景特别是“瓜棚” 、 “堤柳”等景物以活的精灵,使人们在恬淡之中看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圆滚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