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9680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8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鉴别作者:白洪宇指导老师:白志新 (1.云南和顺堂医馆、云南丰功药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11;2.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 所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 要 目的: 鉴别骨碎补药材及其常见混淆品种的品种,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查阅 资料并结合实践经验,从植物形态、生药学形态、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对骨碎补及其常 见混淆品种进行鉴别。结果: 骨碎补及其常见混淆品种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 色谱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保证药材骨碎补的临床疗效,不可代替使用。关键词 骨碎补;槲蕨;中华槲蕨;大叶骨碎补;光叶槲蕨;崖姜蕨;栎叶

2、槲蕨;川滇槲 蕨;团叶槲蕨;海州骨碎补;淆品种鉴别Yunnan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office BaiZhiXin and YunnanJinFa Drug business Limited Company YinHanHao Theoriginal plant and its chaotic variety Drynaria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ccesstoinformationcombinedwithpracticalexperience,fromtheplant morphology,pharmacognosyshape,

3、microscopiccharacteristicsandTLCandthe commonconfusion in terms of Drynaria varieties identification. Results: Drynaria and common species inmixed plant morphology, properties,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TLC are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o ensu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erbs Drynar

4、ia can not be used instead.骨碎补始载于唐代陈藏器所编著的本草拾遗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骨碎补列 入草部石草类。从本草书籍的记载上看来,古人所用的骨碎补不止一种。北宋唐慎微证类 本草中收载的骨碎补有 4 种,附有 4 个原植物图,并说明了分布情况,根据考证,其“舒 州骨碎补“是槲蕨 Drynaria fowtunei (Kunze) J.Sm,“戎州骨碎补“是光叶槲蕨 D.propinqua Wall.ex Mett.Bedd。“秦州骨碎补“是同属植物中华槲蕨 D.baronii (Christ) Diels。“海州骨 碎补“ 则为骨碎补科植物海州骨碎补 Dav

5、alliamariesii Moore。至 中国药典77 年版、85 年版和 90 年版一部骨碎补项下就收载有水龙骨科(已经独立成为槲蕨科 Drynariaceae)槲 蕨 Drynaria fowtunei (Kunze) J.Sm 和中华槲蕨 D. baronii( Christ) Diels 两个品种,而中国药 典63 年版、95 年版、2000 年版、2005 年版和 2010 年版则只收载了槲蕨一个品种。 广西 省材药材标准1990 年版将大叶骨碎补 Davallia divaricata Bl.D.formosana Hayata; D.orientalis C.Chr.收载为地方

6、习用品。就目前而言,尚有一些近缘植物也在市场上流通, 作为骨碎补药用。现将几种常见的、易混乱的骨碎补品种从植物形态、性状、显微特征、 薄 层色谱作如下分析研究。1、植物形态1.1 药典品种槲蕨 Drynaria fortunei ( Kunze.) J.Sm原植物为多年生附生草木,高 2040cm。根状茎扁圆柱形,近肉质,周长约 2.5cm,有分 枝,密生棕黄色钻状披针形鳞片,边缘具睫毛。叶二型。营养叶多数,灰棕色,革质,宽卵 圆形,长 57 cm,宽 36 cm;边缘羽状浅裂,无柄,覆瓦状叠生在孢子叶柄的基部,叶脉明显,叶基耳状。孢子叶较高大,长 2040 cm,宽 1020 cm,绿色,纸

7、质,长椭圆形,羽状 深裂,裂片互生,基部裂片变狭成波状,下延成翅短柄,叶脉网状,粗而凸出。孢子囊群圆 形,生于内藏于小脉的交叉点上,各有 24 行排列主脉两侧,二级侧脉间排列成整齐的一 行,每个方格网内 1 枚,无盖;孢子周壁具钝刺状纹饰,外壁光滑。生于高山地带,多附背阴石上或树上。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中华槲蕨 D.sinica DielsD.baronii(Christ)Diels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 1550 cm。根茎柱状长条形,横走,肉质。直而细长,分枝少,周 长约 1.5cm;鳞片一型,黄棕色,膜质,条状披针形,全缘。叶二型,营养叶纸质稀少,淡 棕色或绿棕色,长圆披针形,深羽裂,裂

8、片互生,先端钝尖,背面无毛,短柄,叶基楔形; 孢子叶阔披针形革质,深羽裂几达叶轴,裂片条状披针形,长 27 cm,宽 1 cm 左右,先 端钝尖,叶背及叶缘密被短毛;孢子囊群圆形,在主脉两侧各有 1 行,一级侧脉间排列成整 齐的一行,无囊群盖;孢子周壁具钝刺状纹饰,外壁具浅而均匀的疣状纹饰。地生或石附生,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1.2 非药典品种大叶骨碎补 Davallia divaricata Bl.D.formosana Hayata;D.orientalis C.Chr.植株高 50-150cm。根茎粗壮,周长 58cm,横生,密被蓬松的亮棕红色鳞片,呈披针形,

9、边缘有微齿,长约 1.5cm,近基部盾状着生。叶远生,相距 35cm;光滑无毛,叶柄长 30-50cm, ;叶片三角形,革质,长和宽各约 6080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先端以下 4 5 回羽状细裂;羽片有长柄,基部 1 对最大,长 20-30cm,宽 12-18cm,中部羽片逐渐变小; 小羽有短柄, 羽状深裂,每个裂片具 28 个尖齿,每个尖齿又有一个不对称的缺刻,叶脉 叉状分支,每个尖齿 1 条,并于缺刻下方分成 2 叉。孢子囊群多数,呈盖盅状,先端截形, 有金黄色光泽,着生于分叉小脉分叉处,其两侧附着于两侧的细脉上;孢子裂缝为梭形, 外 壁具形状规则的疣状纹饰。低山谷的岩石上附生。分布于

10、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省区。光叶槲蕨 D.propinquaWall.ex Mett.Bedd与槲蕨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根茎长圆柱形;鳞片革质,三角形,密被白色长丝状毛,紧贴 根茎表面。不育叶阔卵形,长 815cm,宽 510cm,浅羽裂至深羽裂。孢子囊群圆形于一 级侧脉两侧排列成整齐 1 行,靠近主脉,生于 2-4 个小脉交汇处;孢子周壁厚,表面有疣状 突起和刺状突起。林中树干或岩石上附生。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等省区。崖姜蕨 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ex Mett.)Ching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 80140cm,簇生成鸟巢。根茎长圆柱形,

11、粗肥肉质,周长 4-5cm, 密生鳞片,鳞片棕色,膜质,长条状形披针形,全缘。叶一型,簇生成鸟巢,不具关节, 矩 圆状倒披针形,厚革质,通体光滑,无柄,下部波状浅裂,基部扩大成耳状上部稍宽,羽状 深裂,叶脉两面明显,两侧有整齐的横脉相连,横脉之间又有两条与侧脉平行的小脉连接, 内藏小脉。 孢子囊群线形, 于二级侧脉两侧各排列成整齐一行, 内藏小脉的交叉点上, 无盖; 孢子两面型,肾状长圆形,周壁多脱落,外壁具浅而均匀的疣状纹饰。雨林或季雨林中树干或岩石上附生。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部等省区。海州骨碎补 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x Bak与大叶骨碎补相似,主要区

12、别于,植株较矮小,高约 1020cm,根茎细长而柔软,周长 2 4mm,鳞片先端和边缘呈灰白色的半角质状,中部棕褐色,边缘有不整齐的细小锯齿状, 近基部盾状在着生,覆瓦状排列。叶片五角形,长和宽各约 12cm,三回羽状细裂;小羽片 羽状深裂,每个裂片先端形成不对称 2 齿,具小脉 1 条,于缺刻下方分成二叉。孢子囊群生 于小脉顶端, 孢子裂缝为线形, 成熟时孢子囊突出口外, 覆盖裂片顶部仅露出外侧的长钝齿。附生于石山,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台湾等地。栎叶槲蕨 Drynaria quercifolia (L.)J. Sm与槲蕨相似,区别在于,植株较大,高约 150cm。根茎粗壮,周长 48cm

13、;营养叶宽大, 长约 30cm,宽约 25cm;孢子叶薄革质,长圆形,长达约 100cm,宽约 40cm;孢子囊群圆 形至椭圆形,于二级侧脉间排成整齐的两行,每方格二枚;孢子周壁具长尖刺。背阴处的树干或岩石上附生。分布于海南、云南南部等省区团叶槲蕨 Drynaria bonii Christ与槲蕨相似,主要区别于,植株高 50100cm。根茎粗大,周长 810cm,鳞片三角形, 先 端长渐尖成尾状,基部阔卵形;不育叶灰棕色,心形至卵形,长宽几相等,约 1012 cm; 孢子叶叶柄长 1030cm,光亮无毛,基部被鳞片卵状长圆形,长 3070cm,宽 2030cm, 边缘软骨质;孢子囊群于二级侧

14、脉间排列成不规则 35 行,每个方格含 35 枚,孢子周壁 具尖刺状。背阴处的树干或岩石上附生。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川滇槲蕨 Drynaria delavayi与中华槲蕨相似,主要区别于,鳞片斜升,边缘有重齿。营养叶心形,无柄,基部耳形。 孢 子叶纸质,椭圆形,全体光滑无毛;孢子外壁疣状突起明显。附生岩石上或树上。分布于甘肃南部、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以上各种骨碎补原植物简索表1. 叶二型或一型,羽状深裂或一回羽状复叶,叶脉网结状,孢子囊无盖。2.叶二型或叶基扩大成耳状,羽状深裂,叶脉网状。3. 叶二型,有孢子叶和营养叶之分;孢子囊群圆形。4.叶大型;根茎肉质粗壮,具二型鳞片;孢

15、子囊群于二级侧脉间排列成 1 致数行。5. 孢子囊群于二级侧脉间排列成 1 行,每个方格网内 1 枚槲蕨 Drynaria fortunei5. 孢子囊群于二级侧脉间排列成 2 致多行。6.孢子囊于二级侧脉间排成整齐的两行, 每网格二枚栎叶槲蕨 D. quercifolia6.孢子囊于二级侧脉间排列成不规则 35 行,每网格 35 枚团叶槲蕨 D. bonii Christ4.叶中小型,根茎较细,鳞片一型,孢子囊群于一级侧脉两侧排列成整齐 1 行。7.鳞片革质,三角形,紧贴根茎表面;孢子囊群位于第一室内藏在小脉网结 上 光 叶 槲 蕨 D.propinqua7.鳞片膜质,条状披针形,孢子囊群位于肋边腔外缘的网结上。8.孢子叶长披针形,叶背及叶缘被短毛,营养叶披针形,羽状深裂,有柄,叶 基楔形中 华槲蕨 D.sinica8.孢子叶椭圆形,全体光滑无毛,营养叶心形,无柄 川滇槲蕨 D.delavay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