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89167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联考生物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市二校联考(南昌一中、南昌十中)高三试卷生 物命题:胡龙刚 审题人:吴贞 学校:南昌 一中 考试分数:90 分 时间:100 分钟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小肠腔内的消化液B肺泡腔内的气体 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2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 ) A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组织液中得到 C周围的水中得到 D血浆中得到 3右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中 C、依次为血液、组织液、淋巴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中 4稳态概念起源于内环境的稳

2、定,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 科学的基本概念。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 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 C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 5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可以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及其他调节方式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等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中,以心

3、脏和肝脏 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因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 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一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7.下列物质中,都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 A.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B.氨基酸、纤维素、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蛋白质 8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

4、有的高级功能 B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饮酒过量的人语无伦次,对应的结构是大脑 9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10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

5、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11乙酰胆碱能从神经细胞携带信号到肌肉。一旦信号通过,立即发生乙酰胆碱在胆碱酯酶作用下 产生乙酸和胆碱。分解后的胆碱在 Na协同下运入细胞重新合成乙酰胆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该反应的发生能提高动物的适应能力 B该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乙酰胆碱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毒气与该酶结合可扰乱心肌信息传递 12右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 S 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 发生的现象是( ) A感受器经分析处理后能产生感觉 B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中枢单方向传

6、导 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导 13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 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 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以下关于电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产生神经冲动均可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C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 D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可使细胞内 ADP 的含量增加 14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

7、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传导 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 C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往突触间隙注入递质水解酶抑制剂,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 15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对它们参与的相关调节 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 123 和乙图中都有 ATP 的水解 B甲图如果是突触小体,3 可能引起突触后膜 发生如乙图中的变化 C如果甲图是胰岛 B 细胞,则 3 可以促进血糖 进入组织细胞 D血液中适当浓度的 CO2可以使呼吸中枢产生如乙图的电位变化,且

8、属于激素调节 16.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 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17. 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细胞内的传导B.若刺激 A 点,图中电流计 B 将出现 2 次偏转,且方向相反的C.中的物质释放至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 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18下丘脑细

9、胞不具有的作用是( ) A合成并分泌某些递质 B合成并分泌某些激素 C形成渴觉,发出喝水的指令D感受某些刺激,形成冲动 19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B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可以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 C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20下图表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 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食物中不含酪氨酸,则人体不能合成肾上腺素 B与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

10、粒体 C外界环境温度降低,会降低催化与肾上腺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 少 D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21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22据报道,两种分别叫做 PBA 和 TUDCA 的化合物有助于型糖尿病治疗,其机理是:这两种药 物可以缓解“内质网压力”(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和抑制 JNK 基 因活动,以恢复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平衡。用患型糖尿病的小

11、鼠进行实验且获得成功。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尿糖现象的肯定是糖尿病患者 B内质网功能出错影响血糖平衡的调节 CJNK 基因活动活跃是型糖尿病的另一重要病因 D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23下图表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 Z 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B靶细胞识别激素 Z 的物质是细胞膜上的脂蛋白 C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激素 Z 主要促进靶细胞加速合成肝糖原 2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 激素的 分 泌均会增加 B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

12、和体温调节中 枢 C只考虑在调节水平衡过程中,下丘脑 只 有合成、释放 d 激素的作用 Dc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 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25下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若 A、B、C 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可以 为肌细胞 C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 A 可以是 TSH D若人体免疫反应过度造成 D 损伤而引起信息传递中断,人会 患自身免疫病 26如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基因突变鼠出现图 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

13、体 B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 D胰岛 B 细胞受损 27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其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0.81.2 g/L,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B.AB 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C.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 BC 段显著下降 D.CD 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不断分解,并把 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 28小管能将肾小球滤液(原尿)中的葡萄糖、Na+、K+和水重吸收回血液。对此生理功能的 解释错误的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能力是相关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B.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分泌的抗利尿

14、激素能促进水的吸收C.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含有丰富的核糖体和线粒体D.糖尿病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损坏,尿液中出现葡萄糖29. 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人脑的高级功能专指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功能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等功能都有关C.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和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脊髓内有调节躯体运动等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30. 促胰液素的命名者是( )。A.沃泰默 B.斯他林和贝里斯C.巴甫洛夫 D.贝尔纳 31. 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 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能

15、力 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很健全 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32. 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 细胞、T 细胞和浆细胞经抗原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 B 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D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33. 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消灭人体内病毒只需 B 淋巴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参与 B人体某个成熟 T 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只有一种抗原的受体 C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被动免疫 D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属于二次免疫 34. 免疫接种包括两种方法:注射抗原,注射抗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是( ) A用治愈者的血清进行的治疗属于方法 B方法在接种对象体内引起 B 细胞的增殖、分化 C方法是通过使人体患病然后获得免疫力 D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治疗一些传染病 35. 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 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 眼球组织。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的免疫学原理相同( ) A少数患者注射青霉素后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