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福生十年磨一剑的金领猪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7184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福生十年磨一剑的金领猪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汪福生十年磨一剑的金领猪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汪福生十年磨一剑的金领猪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福生十年磨一剑的金领猪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驰名商标本报讯 10 月 20-22 日, 集团营 销统计员培训在 佛山总部举行。 各 生产基地营业部 主管、统计员、 办 事处主任参加了 这次集中培训。 本 次培训由集团营销副总裁温辉明主持,集团董事长 廖方红到场授课。 廖董说, 集团在持续推进营销组织转型, 让员 工做老板,既要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又要打破大锅 饭, 关键是要把饲料销售数据算清楚。 各生产基地营 业部、 办事处是员工做老板企业平台的维护者, 事关 员工做老板是真做还是假做问题, 责任重大! 本次培训以实战为主,以解决数据准确为目 的。做得好基地营业部主管、 办事处主任登台讲课, 传授自己最拿手的经验、 方法、 心得。 这

2、样, 培训课堂 变成了互动交流课场, 针对性强, 收效显著。集团营销总部举办统计员 专题培训12 月份服务营销总经理会议在佛山总部召开本 报 讯11 月 10 日 晚 , 2013 年度 “加大助学金” 颁奖仪式在江西农 大动科院举行。集 团董事长廖方红、 副总裁汪福生应邀 出席颁奖仪式, 动 科院党委书记陆伟 等领导出席颁奖仪式。 面对当前十分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廖方红说: “农 牧行业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在座的各位同学既然选择 农牧专业, 未来有些食品安全掌握在你们手中, 希望各 位同学坚守社会良知, 感恩社会, 为维护食品安全尽一 份力发份光。 ” 动科院党委书记陆伟在随后的发言中说:

3、 “加大集团一直坚守用良心做好饲料,一直热心社会公 益事业, 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希望同学们, 特别是获奖 的同学们, 好好学习, 将来到社会上, 做有用的人才, 更 要做有良知的人!” 共有 20 名同学荣获加大助学金。本报讯9 月 26-27 日,由加大 集团组织的大型 猪场养猪技术研 讨会在江西省赣 州市宝葫芦农庄 举行。130 多位大 型猪场老板、 加大 集团副总裁养猪 事业部总经汪福生、 加大种猪场技术专家、 赣州服务营 销公司服务经理 / 技术经理参加了研讨会。 “关键是为猪着想, 让猪舒服” , 汪总在研讨会上说, 丹麦一头母猪能出栏 30 头左右商品猪, 美国、 加拿大 25

4、 头, 而我们国内 2012 年平均水平只有 13 头。为什么差 距这么大?值得我们养猪人去思考: 怎么样 “养”, 何为 “养” ? 汪总还向大家介绍了加大种猪场健康养猪的理 念以及饲养管理中的细节问题。他说, 健康养猪就是体 现在饲养管理的细节中。 在研讨会上, 猪场老板认为, 加大繁育的种猪之所 以倍受养户青睐, 无非是三点: 一是品质优异的原种, 二 是为猪着想的养猪理念, 三是质量好性价比高的加大饲 料。与会的老板们你一言我一语, 既畅谈自己的养猪经 验与心得, 也分析起加大种猪与饲料来。 他们一致认为, 用加大饲料, 提高饲养水平, 有信心把猪养得与加大一 样好, 一头母猪争取年出

5、栏 20 多头商品猪。让猪舒服才是养猪的王道集团组织大型猪场养猪技术研讨会一个猪场技术员, 转而成为意气风发 的职业经理人, 变成众人羡慕的 “金领” , 加大集团养猪事业部总经理汪福生用了 十年的时间。古语说 “十年磨一剑” , 正好 描述了这位 30 出头的年轻人专一的状 态,“十年来我从未涉足其他行业, 也从未 想过从事养猪以外的工作” 这是汪福 生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时的总结。 这位站在 70 后尾巴上的年轻人, 身 上有不少让别人、 甚至连自己都 “意想不 到” 的地方, 比如外人想不到这个西装革 履、 长着一张 80 后娃娃脸的年轻人, 竟然 是一个集团的高层管理者; 比如家乡人想 不

6、到昔日顽童今天竟成为爱家顾家、 事业 成功的男子汉; 而他也从未料到求学时一 心想读人医给母亲治病的自己, 到头来却 学了兽医, 反而用合理饮食运动、 作息规 律的调理方式, 给母亲带来宝贵的健康。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在汪福生 看来, 都是命运使然。 当然, 这位自称相信 命运的职业经理人很清楚, 命运只眷顾强 者, 十年的事业发展虽然相对顺利, 终究 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对养猪技术、 猪场经营 的摸索, 对团队管理方式的总结与对养猪 事业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 而这些正是 他每天的功课所在。 兴之所至, 他会说出那句激励自己和 员工的话与行业人分享养猪是活到 老学到老的行业。简单的一句话,

7、勾勒出 一个养猪人对事业的热爱与痴迷。曾经的顽劣小子1979 年,汪福生出生在湖北大冶市 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族人众多、 又 长得聪明伶俐, 从小便受着宠爱。 于是, 没 有受过约束的性子就按着野路子生长起 来, 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成为乡里远近闻 名的顽童, 前来 “告状” 的邻里乡亲和学校 老师成了老汪家的常客。 汪福生的爸爸倒不含糊,一见自家 的孩子淘气便以巴掌、 鞭子招呼, 嘴边还 挂着乡言 “骄狗上灶, 骄子不孝, 不打不成 材” 。 有一个故事可以作为小男孩反叛精 神的说明。那时汪福生才十岁, 正上五年 级, 有个老师体罚成瘾, 学生不完成作业 便拿竹鞭伺候。 汪福生和另外两个

8、伙伴是 竹鞭的常客, 于是三人在背后掖了个小板 凳要给该老师一个出其不意的教训, 结果 三人反而被老师臭揍一番。故事才开了个头,气不过的三人约 好去少林寺学功夫, 学成归来再 “报仇” 。 于是, 一天早上, 三人各自偷了几百块钱 不辞而别。这以后的剧情犹如电影一般, 先是汪家一族围了学校要教训那个老师、 要学校负责; 发现无济于事后就去求神拜 佛, 接着几十号人出外寻找。 镜头切换到 “初生牛犊不怕虎” 的三 人, 一路向北往武汉坐车, 三月的湖北天 气依旧冷冽, 一天晚上, 三人钻到一个公 交车里, 掏出座位里面的泡沫就地起火取 暖, 幸亏被人发现揪出来, 才没酿成事故。 最悬的是经过长江

9、大桥时, 三人背着包一 头扎进桥下隧道走, 结果被荷枪实弹的解 放军喝停,以为是蓄意炸桥的恐怖分子, 另外两个长得高大的孩子又吃了一顿揍, 汪福生长得弱小, 逃过一劫。 就这样,三人磕磕碰碰来到武汉, 终 于被汪爸爸在人群中认出, 终止了三人为 期一周的流浪。“如果不是被爸爸找到, 肯 定走丢了, 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 汪福生 现在想起还心有余悸, 这段记忆记载着他 有生以来最惊心动魄的探险, 至死不忘。 看到 “三人帮” 在一起产生种种不稳 定因素,汪家果断决定让汪福生留级一 年, 借着小学与初中的距离将他与另外两 人隔开, 汪福生这才慢慢 “浪子回头” , 虽 不甚用功,毕竟捣起乱来不

10、再那么疯狂, 成绩也还不错。无奈入行到热爱养猪说起进入养猪行业的经过, 汪福生颇 有些阴差阳错的味道,如果看得仔细, 背 后那条隐形的脉络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那 就是孝心。 汪母身体一向不大好, 从小, 汪福生 对看病难和看病贵就有切身体会。 考大学 之时,汪福生坚定报考上海同济医科大 学, 一心学医为母医病。结果考试结果出 来, 差了七八分, 只好等待调剂。 最后汪福 生面临选择, 或者复读一年再考, 或者接 受调剂去南京农业大学读兽医专业。 汪福 生心知爸妈供自己读书负担重, 不愿复读 一年加重二老负担, 选择了后者。 在校期间, 汪福生活跃在校园, 参加 各类活动,同时保持着优异的专业成

11、绩。 毕业之际, 他却出奇懒散, 简历没做几份, 有招聘会也甚少参加, 只有猪场来招人时 去围观一下。 “当时我对未来有清晰的规 划, 那就是养猪, 去猪场学技术, 不想外面干了就回家自己养, 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保 障自己的生活, 照顾家人。 ” 对于其他同学 热衷的考公务员、 做销售、 读研, 汪福生分 析自己的优劣势之后一一排除,孝心使 然, 他想要尽快投入工作, 成为生产者, 减 轻父母的负担。 毕业后, 汪福生去了班里同学最不愿 意去的地方猪场。 那是湖北的一个野 猪养殖场, 为了跟这群凶猛的动物和平相 处, 把专业知识真正变为实践知识, 汪福 生花了很多心机:“我刚开始养猪时经常 一个

12、人站在猪舍观察猪群吃料、喝水、 拉 粪, 了解猪群的粪便颜色、 形状和尿液的 颜色; 测量不同时间、 不同猪群的温度; 观 察它们戏闹、 玩耍、 休息的规律总之 从猪群生活各个细节去了解它们, 然后思 考它们为什么会这样, 有哪些地方让它们 不舒适、 不开心? 为了让它们更舒服, 开始 不断的实验, 从栏舍的改造、 配合公司做 饲料配方的平衡、猪群生活环境的改善 等, 改善猪的吃和住, 目的就是一个 让猪更舒服些, 它们开心些就长得好些。 ” 半年后,凭着自己的业务本领和管理头 脑,汪福生取代前辈成了这个猪场的场 长。这些成就的代价是一整年隐居在猪 场, 不与外界联系, 全身心围着猪转。 就这

13、样,汪福生从无奈进大学读兽 医, 到主动选择养猪, 最后懂养猪、 爱养 猪, 几个跳跃一气呵成, 既是误打误撞的 结果, 又是孝字当头造成的自然归宿。汪式职业经理人之道2003 年 6 月,汪福生来到加大集团, 当时猪场经营状态不理想, 随着汪福生养 猪本领的崭露头角, 他渐渐获得更多的资 源和权利, 猪场开始扭亏为盈。2004 年, 猪场租期到期, 汪福生张罗着选了肇 庆的一块优质养殖用地, 结果因为政府与 村民的土地权利纠纷, 投入的资金打了水 漂。 2005 年, 汪福生带领整个养猪团队转 移到江西赣州重新起步, 主张建原种场经 营,“种猪的利润是商品猪的两三倍, 而且 不像商品猪那样

14、靠天吃饭 , 受市场影响 小, 同时养种猪的门槛比较高, 做得好的 人少, 而我有加大集团这个平台, 饲料品 质就有保障, 猪场环境、 人员管理也不是 问题。” 汪福生的一番豪言壮语打动了加 大集团董事长廖方红, 集团的养猪事业随 即往种猪方向走。转型是有挑战的,汪福生体验了只身 随代理公司去美国选种的经历,整整 23 天在大洋的另一边辗转猪场选种猪, 心惊 胆战地签下数额上千万的合同, 担心语言 不通被忽悠、担心重蹈其他猪场的覆 辙引种失败, 总之寝食难安。2008 年 1 月 15 日, 载着汪福生满腔希望的 497 头 美国种猪顺利到达深圳机场并进入广东 加大原种猪场隔离后适应良好。 市

15、场行情方面也不如预期, 汪福生一 心寻思出路,提出一个组合销售策略: 买 一头母猪送 20 斤饲料, 买 20 头以上加送 一头公猪, 这样就把饲料销售跟种猪销售 结合在一起, 同时送公猪还可减少猪场二 次引种造成的风险。 加大董事长认同这一 策略, 同时加大力度买一头母猪送一 包饲料 (80 斤) 。结果种猪的定价比一般 种猪场高却依然畅销, 而且用了送的饲料 之后往往就会一直沿用下去。 2006 年之后,加大种猪场就打开局 面, 无论名气还是盈利都处于上升期。随 后, 在广东肇庆新设了两个猪场, 近期一 个新场也接近建成投产。现在, 汪福生拿 着优厚的薪酬, 还有部分加大养猪事业板 块的原

16、始股, 对事业和生活品质都有着很 高的满足感。他把猪场的日子过得很写 意, 平时把每个月的时间拆开, 在三个猪 场各驻守一些日子, 每天雷打不动的是查 看 29 封来自直接下属的邮件,了解各个 猪场的猪群生产、 人员管理情况。 近些年他受到的诱惑增多, 他自有主 张, 不为所动。从小倔强的汪福生有着选 准方向不轻易改变的品性: 他现在的妻子 是大学时的女朋友, 他现在的工作是临近 毕业就决定好的养猪, 他现在合作的老总 也是他加入加大集团时就与之建立了亦 师亦友关系的廖方红。 回顾在加大集团的九年时间, 汪福生 心中泛起对廖方红的感恩:“以前习惯性 地做具体的工作, 角色没有从猪场管理者 转变为养猪事业部管理者, 既束缚了自己 也无法给场长成长的空间, 是廖董的反复 指导和帮助促使我 2010 年成功转型; 而 且廖董很早就发现我是个不愿意什么都 按规定、 规则做事的人, 为达到更好的工 作成果, 他开始直接管理我, 并完全放开 让我比较独立的完成养猪猪事业部的工 作。” 汪福生用十年磨一剑的专注成就了 自己的养猪事业, 在接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