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6492140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新设计创新设计】2013-2014】2013-2014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新新人教版选修人教版选修 1 1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1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 “大梦之唤醒”的表现是( )。 A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兴起 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C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解析 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呼声。 答案 A 2

2、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辟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解析 19 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根本目 的是为本国资本寻找投资场所,以资本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列强利用“利益均沾”的原则,一并享受,因而它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 答案 C 3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 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门户” 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门户” 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 解析 鸦

3、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已向列强开放,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 在 19 世纪末,当时,英法德俄等帝国主义已在中国划定了势力范围,美国要 想使自己的政策顺利实现,必须保证列强在华利益的“一体均沾” ,使在华拥 有势力范围的列强都感到有利可图。 答案 D 4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 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解析 解答本题,要从光绪帝的阶级属性入手。光绪帝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进行变法的根 本目的在于维护其封建统治,其基本出发点应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答案 B 5清末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指出:“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

4、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 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 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论不变法之害1896 年 8 月 19 日)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2A林则徐 B左宗棠 C梁启超 D孙中山 解析 解答本题要阅读材料并提炼相关信息,注意“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 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论不变法之害 ”隐含的信息,据此判断选 C。 答案 C 6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

5、的内因是 ( )。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 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 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A B C D 答案 D 7中国是一个文章的国家,文章之国,所以你写书也好,你研究学术也好,传达范围是非 常有限的。但是假如你能写出一篇,一个准确地反映一个时代问题的大文章,那确实是会风 行天下,洛阳纸贵。依次推论,19 世纪末能够准确反映中国的时代问题并风行天下的大文 章应是( )。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孔子改制考 D 民报发刊词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依据 19 世纪末与反映时代问题进行推论, 符合题目要求

6、的是 C。 答案 C 8 “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属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 景之一是( )。 A 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解析 依据材料判断,这次思想政治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故此符合题目要求 的只有 C 项。 答案 C 9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 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解析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显著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

7、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 是宣传维新思想。据材料中的“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可知顽固派的指责对象是康有为。 魏源、李鸿章均尊孔;孙中山则直接用欧美的民主革命思想反对清王朝统治,因此 A、B、D 三项均可排除。 答案 C 10 “公车上书”提出了以下四项主张,康有为认为其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 ,那就 是( )。 A “下诏鼓天下之气” B “迁都定天下之本” C “练兵强天下之势” D “变法成天下之治” 解析 维新派的目标就是变法图存。3答案 D 1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 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

8、的中国 。 ”这段话主 要说明了( )。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归纳问题的能力。 “谨慎” “热情”等字眼强调的是人的 性格特征,因此,题干主要说明的是 B。 答案 B 12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 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 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解析 本题实则考查了百日维新中变法的内容,变法中

9、文化上:废八股、乡会 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 特科。联系本题某历史事件后,各类各级科考得到恢复,经济特科被“停罢” , 此事件应指戊戌政变,戊戌政变后各项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被保留,其他全 部被废除,据此本题选 B 项。C 项 1901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涉及 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无科举考试相关内容;D 项预备立宪是 清政府 1911 年搞的一个骗局,也和科举制无关。 答案 B 13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 ,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 )。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解析 188

10、9 年的日本帝国宪法标志着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 D 14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发表了对变法的看法,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 族危机。其宗旨是( )。 A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B摒除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 C “保国、保种、保教”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解析 张之洞是清朝的封疆大吏,还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基本主张 是维护封建的纲常礼教,学习西方技术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基本主张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答案 D 15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同背景是( )。 两国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两国民族资产阶级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11、 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两国都形成了改革维新的力量 两国最高统治者都 支持变法维新 A B C D4解析 日本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在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资产阶级 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16(20 分)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但改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 败了。 请回答: (1)在下表中填写中国古代的改革(各举一例)。(4 分)类 型改 革社会内部调整政策、富国强兵促进新、旧社会制度变革(2)假如你是近代中国的一位改革家,请按外国改革的模式,设计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主要改 革内容及其顺序。(8 分) (3)为实现民

12、主近代化,中国出现的第一次重大社会运动是什么?这次运动给后人留下的宝 贵的精神遗产有哪些?(8 分) 答案 (1)表格 1:管仲改革或王安石变法 表格 2:商鞅变法或北魏孝文帝改革。 (2)传播近代民主思想;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 (3)戊戌变法。更新思想观念(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更新社会舆论(近代文化、教育、传媒); 更新社会风气(抛弃陈规陋俗)。 17(20 分)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回答问题:(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 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 流传甚广,以

13、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 (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 上画上了“休止符” 请回答: (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 影响。(4 分) (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事指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 一场“现代化”运动?(8 分)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4 分) (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 ,而是用“画上了休止符” ,这5

14、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4 分) 解析 结合图文材料不难回答第(1)问和第(2)问中的前一问;第(2)问中的后一 问,要结合该事件的突出特征进行思考回答;第(3)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戊戌 变法运动的深远历史影响。 答案 (1)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 ,推动了当时维新运 动的兴起。 (2)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讨论维新变法事宜。 戊戌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生 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发展民族工商业来摆脱民族危机, 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维新派的主张,因此,戊戌变法是一 场通过变法而谋求发展的现代化运动。 (3)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中民 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4)戊戌变法使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使“变革”成为不可遏止的思想潮流, 中国的近代化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止步。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