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华商名人堂——刘太格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47167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6.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华商名人堂——刘太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刘太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刘太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刘太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球华商名人堂——刘太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华商名人堂——刘太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华商名人堂——刘太格(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刘太格曾是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局长及总规划师,他的规划蓝图,伴随并引领新加坡 从落寞走向繁荣,并一步步实现“居者有其屋”和“花园城市”的目标。在融合西方学识与东方实情的基础上,刘太格做出了诸多创新,用可见的成果,详尽 诠释了“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这些人所尽知但却难以实现的词汇。从新加坡到中国, 耕耘逾40年的刘太格从未驻足休息。 他希望帮助更多城市变得更好, 因为好的城市,才可以为更多人创造好的生活。刘太格新加坡宜居城市委员会主席、雅思柏设计事务所董事刘太格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刘太格刘太格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2“花园城市”的总规划师新加坡宜居城市委员会主席、雅思柏设计事务所

2、董事刘太格许多大师级人物都有自己所恪守的原则,刘太格也不例外。城市规划上,他重视古建筑与原生地貌,从不为了建设而破坏这些既 有特色;为了做好远期规划,他力求获得城市最完善的数据,如果政府或 业主方为了赶进度而超度压缩方案筹备期, 不能把工作做好, 那他只好放弃; 他尊重科技,但从不迷信科技,在他看来,人的思维永远走在科技的前面。建筑设计上,他信奉单体建筑一定要对周围环境产生益处,从不为了 形象工程而打破整体的和谐;在他认为不适合放置地标性建筑的地方,他 只做背景建筑。这些原则,在帮助刘太格做出完善规划的同时,也让他失去了许多积 攒名誉的机会,但刘太格说:“为了名誉而工作,那样会让人感到痛苦,

3、而为了合理去工作,则会很快乐,这也是我坚持到今天仍在工作的原因。”耶鲁大学的奖章学生20 世纪 60 年代,新加坡脱离英国殖民政府统治,成为独立的国家。时值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其国内状况相较现在判若云泥。当时,新加坡的人均年收入是 400 美元,190 万的人口中,有 130万住着非常破旧的房子塑料板当屋顶,三合板当墙壁,不蔽风日、 环堵萧然。 贫瘠的工业和庞大的失业人数是新加坡落后的主因。然而,在一代人筚路蓝缕的开拓下,到了 1985 年,新加坡已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转变。那时,新加坡不仅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问题,更通过合理规划,揭开了繁荣的序章。其国内不仅找不到破旧的房子,更没有穷人聚集区和民族

4、聚集区,整个城市融于一体。直到今天,全球恐怕没有第二个城市能够做到这一点。这种程度的融汇,为新加坡新阶段的腾飞扎下了根基。时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局长的刘太格,是新加坡这一代开拓者中的代华商韬略陈光/文3刘太格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表性人物。从建屋发展局局长到城市重建局局长兼总规划师,刘太格的规划智慧,不仅改变了新加坡的城市外貌,更融入了市民的生活与国家经济的发展。他的新加坡规划蓝图,至今仍被全球诸多国家所研究和借鉴。黑暗中孕育出的明星尤为璀璨,这一比喻是刘太格的真实写照。刘太格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刘抗是世界级的名画家,被誉为“南洋画派”的先驱。母亲则成长于晚清的官宦家

5、庭,自幼饱读诗书。但浓郁的文化背景,并没有给刘太格带来舒适的童年。四岁左右, 刚有思考能力的时候,刘太格和家人住在日军占据下的马来西亚。这段模糊的记忆,启蒙了“刘太格式的责任感”。在他幼年的印象里,大人们总是生活在一种恐惧的情绪中,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大家的强烈不安。这种残酷而憋屈的生存环境,激发了刘太格“争一口气”的信念。不久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刘太格随家人迁往新加坡。自小,他便看着父亲每天在家中作画, 与此同时,他的舅舅陈人浩是一位名书法家,所以 , 幼年起刘太格便书画兼修。在很长的时间里,他都认为自己会在未来成为一名书法家或是画家。书画外, 刘太格的童年并不多彩。父母亲都是教师,在

6、当时,这一行业的收入十分低微。“50 年代初期的时候,我想要一辆自行车,父亲攒了六个月的钱,才筹够了自行车的钱。”刘太格说。后来,他想要的书架和无线电,则让他等待了一年的时间。穷苦给刘太格的人生观带来了很大影响,他知道穷苦的滋味,所以在他的职业历程中,一直饱含对于落魄者的同情心。中学毕业后,经过父母多方努力,刘太格获得了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半工半读建筑学的机会。为了延续学业,刘太格在澳洲度过了七年半的时光。回忆起这段经历,他提起的始终是收获,而非异国他乡的艰辛。起初,刘太格在研读建筑学的同时,报名参加了艺术学院。在艺术学院,20 来岁的他与 70 多岁的老师结成了忘年交,经常一起吃饭,并且

7、学习对方的作品,尽管非专修,但刘太格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天赋。不过在第四年,刘太格不得不在建筑和美术刘太格近照4刘太格刘太格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上进行抉择,当时的课业已经非常繁重,不可能兼顾两边。最终,他选择了建筑学,因为兴趣之外,刘太格没有忘记自己修学的责任, 在他看来, 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 建筑学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6年建筑学修满, 刘太格成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最优秀的学生,并且拿到了学校颁发的金奖。上一次学校颁出这个奖项,还是在11 年前。获得学业上的肯定,但刘太格自己并不自满。他意识到,想要把建筑做好,应该学习规划,因为每栋建筑的贡献,只限于一两千人,而一个城市的贡献则可让百万人受益

8、。只有在合理规划体系中的建筑,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当时的刘太格,是希望学好规划后,能够成为更好的建筑师,而非规划师,不过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不仅成了一位卓越的建筑师,更成了一位非凡的规划大师,他的规划理念,使千万人受益。带着优异的成绩表,刘太格成功申请到了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学习规划学。和在澳大利亚时一样,圆满的学业外,刘太格总能从他人处学得更多,他将这份交际能力带来的成绩称之为“幸运”。一位教授交通学的导师就给了刘太格很大启发。这位导师曾是美国一家知名交通设计院的高级副总裁,实践经验丰富。通过和他沟通,刘太格意识到,要做好城市规划,一定要透彻了解交通学。 一般的城市规划课程,学的交通学科是

9、很肤浅的,为了学好交通学,刘太格和这位导师交上了朋友。“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刘太格说:“虽然在规划时,会有交通专2011 年 4 月,刘太格与加纳旅游部长交流5刘太格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家协助你,但是这两者是不应该割裂开的。做交通的时候,不知道商业中心的分布情况,怎么规划?做商业中心,不知道交通网布局,怎么做好?”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发展中的城市,都在做交通规划时请全世界最好的交通专家, 但是最好的交通专家,如果不能和总规划师无缝衔接,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位导师对于刘太格的帮助,一直延续到了他的职业生涯。在规划新加坡时,刘太格先后 4 次邀请他来进行指

10、点。每一次,刘太格都先自己尽善做好交通规划,然后从导师的修改中习得经验,到了第 4 次,导师已经提不出什么修改建议了。在这种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中,刘太格最终配合新加坡的交通专家勾勒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个快速路网和地铁交汇的方案,至今仍不断彰显着其优越性。另一位对刘太格有重大帮助的导师,是耶鲁规划院的院长,他曾是费城的副总规划师。因为学业优异、勤奋刻苦,刘太格和这些老师们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在耶鲁的第二个学年,院长找到他, 给他提供额外的奖学金。这对于刘太格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第一个学年里,为了保证生活,他不得不勤工俭学,花大量时间在餐厅打工,吃一些免费的饭菜。而随着学业的加重,第二个学年

11、里,刘太格已经很难分身去工作。除了经济帮助,院长还帮刘太格开设了一条便捷通道。耶鲁毕业后,作为三年内学院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刘太格再次得到了学校的奖章。院长给刘太格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去纽约的贝聿铭事务所,另一则是去哈佛大学再研修两年城市设计。思考再三后,刘太格决定步入职场:“我当时想,到贝先生那里,你设计得不够好,他会帮你改到他的个人水平;你到哈佛,设计得不好,他就把你分数打低,学到的东西还是不够多。我就想还是去贝先生那边。”带着仅剩一周的生活费,刘太格坐上了前往纽约的列车。在这之后,他的所思所学,开始走出图纸,不断改善市民的生活。智慧铸就“花园城市”同为华裔,贝聿铭给了刘太格很多照顾,相较其他

12、同事,刘太格有更多和贝聿铭直接沟通的机会,耳濡目染间,他从这位大师处学到了很多东西。作为知名设计师,贝聿铭不仅设计出众的作品,更能将建筑项目和商业完美结合,因此深受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的青睐。而2011 年 12 月,刘太格莫斯科留影6刘太格刘太格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这一点正是刚出象牙塔的刘太格所欠缺的:“我学到了规划要和开发商的思维相结合。因为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开发,不了解开发商的需要,规划很难做好。”刘太格的本领是,他能将学到的东西进一步深化,在自己的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在之后,为了迎合开发,在规划新加坡时,刘太格专门雇用了 5 位土地价格估算师,每轮方案, 他都会请教这些专业人士,

13、如何合理分配土地,来保证开发商的利益。他的这一举措,为新加坡的投资开发创造了便利条件。贝聿铭对于科技的运用,也给了刘太格很大启发。在做伊弗森艺术博物馆项目时,为了让没有涂料的水泥墙达到自己想要的色彩,贝聿铭四处找沙、石与水泥结合起来,反复实验,最终才取得理想中的效果,并一举设计了这一至今仍被誉为经典的艺术博物馆。经历其中,给刘太格打开了一扇新窗,他意识到,卓越的设计师,应有打破技术约束的信念,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 去实现理想化的目标。在此后的设计工作中,灵活运用科技成了刘太格的惯用妙招,他引导了许多技术、材料的创新,对此,刘太格说:“如果没有贝先生的灵感,我可能不会想去这么做。”贝聿铭事务所

14、的 4 年,让刘太格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学到了最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1969 年,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局长到纽约,邀请刘太格回新加坡协助建国。经历过日据、英殖民时期的刘太格,没有过多犹豫,便回到了一穷二白的新加坡。初回祖国,迎接刘太格的是既心酸又甜蜜的局面。硬件上,新加坡非常落后,但是人们追求改变的决心很一致。和刘太格一样,这一代新加坡人吃过日本军队的苦,体会过寄人篱下2012 年 4 月,刘太格喀山留影7刘太格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的感觉, 都有很大意念要把城市建设好。同时,作为专业人士中的一员,刘太格享受了高度自由,政府完全不干预专业人士的

15、工作。他们给定指标和方向, 然后放手让专业人士去发挥。 所以,刘太格和同事们有重担,更有动力。建屋发展局专门为刘太格创立了设计与研究小组,由他担任组长。当时新加坡已经启动第一代组屋计划,正准备继续开发卫星城和小区,需要相关的理论与数据支持。上班的第一天,刘太格请教上司,什么叫小区和卫星城,结果上司也回答不清。这些概念,在书本上有所介绍,但是落实到执行上,肯定不能含糊其辞。其时西方已经有卫星城出现,但是那种距市中心 50 公里、纯粹由住宅组成的卫星城,并不适用于新加坡。为了找到适合新加坡的卫星城和小区,刘太格开始了一年的研究工作。他走访百货公司、诊疗所和餐厅,询问这些营业机构在卫星城内开发新市场

16、所需要的人口数目。经过调查取证后,刘太格将卫星城的规模定在了 20 万到 30 万人口之间。这样的卫星城,功能高度齐全,不仅满足住户日常生活需求,更能提供很多就业岗位。在自成一体的同时,也减少了交通的压力,很多居民可以在卫星城内得到从工作到生活的条件,节省了路途奔波的时间,增强了家人共处的宜居性,完全是一举多得的方案。这一年的调查研究,确立了刘太格今后实地考察结合专业知识的规划理念, 在之后的20多年里, 他主导成立了许多研究小组,研究“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等各种人所尽知,但却讲不透彻的理论,并且将其融入自己的规划方案。这些研究成果,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在严谨的体系里,刘太格力求将城市“做活”。他将城市比作人体,其内有细胞、器官和神经网络,彼此串联,有机运作。2012 年 4 月,刘太格在喀山与鞑靼斯坦总统交流8刘太格刘太格华 商韬 略名人堂全球华商卫星城是比较大的细胞,新加坡有 27 个城中卫星城,他们合理分布,组成了大的框架。在规划卫星城的时候,为了达到串联的效果,刘太格还进行了“越权”操作。当时,仍在建屋发展局的他,每次做卫星城规划时,都将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