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曲探索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46514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戏曲探索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戏曲探索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戏曲探索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2 0 1 7年7月2 8 日星期五 版面编辑: 龚正龙视觉编辑: 喻萍 电子邮箱: h b r b d s 1 6 3. c o m王离湘日前, 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创排、 中国 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领衔主演的河北 梆子 牺牲 , 作为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我 省唯一入选剧目, 在宁夏人民会堂隆重上 演。 作为本届中国戏剧节唯一由艺术院校 创排的优秀作品, 牺牲 既具有鲜明的学 院风格, 又不失独立的探索性。 这部河北梆 子作品大获成功, 根本原因在于其思想性、 艺术性、 观赏性等方面实现了有机统一, 剧 情跌宕起伏, 表演感人至深, 动情处催人泪 下。 首先, 聚焦精神追求与灵魂塑造,

2、突出 思想性。 牺牲 艺术地表现了共产党人为 理想与信念, 甘愿自我牺牲的高尚精神境 界, 塑造了引领时代前进的优秀共产党员 形象, 凸显了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牺牲 通过对杨开慧的英雄人格、 母 性人格、 女性人格等不同人格侧面的刻画, 展开爱情与信仰、 坚守与放弃、 灵魂与肉 体、 理想与现实的戏剧冲突, 集中描摹了杨 开慧与毛泽东伟大的爱情, 反映了2 0世纪 二三十年代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彰 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忠守信仰的高尚情操, 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一 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 作为一部非典型的革命历史题材剧 目, 牺牲 没有将表现的重点放在杨开慧 与毛泽东

3、相识相知、 携手从事革命事业、 最 终牺牲等这些为大家所熟悉的情节上, 而 是结合当下历史语境环境的变化, 从人生 的思索、 人生价值的考验以及纯粹理想主 义的角度, 重新解读杨开慧的历史形象, 着 力于精神与灵魂的塑造, 展示杨开慧烈士 牺牲前从牢房走向刑场过程中对人生价值 的叩问。 在这一理念下, 题材如何开掘, 人物形 象如何展现, 戏剧结构如何构成, 逐步剥 开、 呈现杨开慧的内心世界成为了全剧主 线。 全剧的戏剧冲突不是行为上的冲突, 而 是理想的冲突、 信仰的冲突, 是对未来构想 的冲突, 因而提升了剧目整体的思想境界, 在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杨开慧形象。 牺牲 这一剧目中, 无

4、论是主人公与国民 党反动军官李琼的对决, 还是与老狱警的 对话, 都烘托和细致刻画了杨开慧的英雄人格、 母性人格、 女性人格, 于戏剧张力间 彰显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 令观众深受教 育和感染, 接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革命思 想洗礼。 其次, 兼顾传统特质与手法创新, 突出 艺术性。牺牲 作为一台河北梆子实验剧, 志在创新, 在保持河北梆子传统艺术特质 的同时, 深刻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情感世界, 风格简洁写意、 意味隽永, 大胆探索, 强化 艺术张力和舞台表现力。 为了表现杨开慧作为妻子、 母亲的普 遍人性与革命者的超凡境界, 牺牲 打破 了故事叙述的完整性, 采取片段化的艺术 形式, 撷取了杨开慧

5、牺牲前狱中的三个片 段, 描写了杨开慧作为革命领袖的妻子、 秉 持革命理想的母亲和坚定革命信仰的共产 党员的光辉形象。 因此剧目更加注重人物 精神世界的探查, 注重人物情感波澜的细 致描摹, 将杨开慧从容就义的心理剖析得 淋漓尽致, 感人至深。 这种着力抒写人物内心情感发展变化 的方式, 构思巧妙, 在舞台上以极简主义手 法, 塑造了杨开慧、 李琼、 老狱警这三个代 表着不同理想的人物形象, 打破了以往同 类型题材作品以故事性和传奇性为主的构 思方式, 体现出极强的观念性和思辨性。 该 剧在舞台上采取固定空间的呈现方式, 以 狭窄逼仄的狱中空间反衬人物广阔浩渺的心灵境界, 具有极强的戏剧张力。

6、 舞台简洁 而不简单, 没有复杂的舞美设计, 只通过三 块幕布, 表现封闭的监狱高墙。 通过幕布投 影, 表现杨开慧自由高翔的精神境界, 与其 身陷囹圄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 通过灯光的 运用, 将视觉效果集中在舞台中心的杨开 慧身上, 在其独自抒情吟唱时, 丝毫不感到 舞台空旷。 牺牲 的唱腔既具有河北梆子的特 色, 又结合实际做了改良。 饰演杨开慧的彭 蕙蘅表现抢眼, 特别是在结尾部分, 敌人费 尽心机要杨开慧屈服, 最后甚至用儿子的 生命来要挟。 在狼狗的狂吠与孩子的哭喊 中, 杨开慧悲恸欲绝, 此时有8 分钟清板如 泣如诉, 唱腔从婉转到高亢, 展示了一个坚 定的共产党员为理想和信念,

7、 与母性的自 然情感做出最后的斗争, 最终走向祭台, 实 现精神升华的艰难过程。 一部优秀剧目展示着一所艺术院校的 教学水平。牺牲 在艺术上更加讲究规范, 在选材时也更加注重典型, 整个创作过程追 求完美、 精准。 尤其是彭蕙蘅以其多年的演 出和教学经验,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独辟 蹊径, 大胆创新。 这种教学与创作演出并重, 发展教、 学、 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 现了学院课堂教学、 舞台实践、 观众效果等 环节有效对接,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入研 究。再次, 融汇现代意识与写意审美, 突出 观赏性。 牺牲 还是一部具有强烈现代审 美意识的探索性戏剧。 作为河北梆子实验 剧, 其既

8、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也充分 尊重了传统戏曲的审美特色。 该剧只有三个主要人物, 分别是杨开 慧、 主审官李琼和老狱警, 剧情全部依靠这 三个形象推进, 给了演员很大的再创作空 间。 在人物的塑造上, 回归了依靠演员表演 的传统。 比起传统戏曲,牺牲 人物塑造注 重了内心的起伏与变化, 更加注重细节的 表现, 符合现代审美意识, 更能为年轻观众 所接受。 牺牲 一剧对于传统戏曲的回归主要 体现在写意性回归上。 传统戏曲的写意性 在该剧中得到了现代化的展现。 在舞美上, 充满了写意思维, 杨开慧身处的牢房在舞 台上以光圈等虚拟形式呈现, 追求视觉隐 喻。 在舞台的后方利用三块投影幕布制造 空

9、间, 在幕布上投影血痕、 野兽以及鬼影等 具有象征意义的写意影像, 以烘托杨开慧 的英雄气概、 反动派的无耻凶残。 这种处理 手法也使得舞台简洁大气, 令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 性格更加鲜明。 该剧整体呈现上表现出意识流式的蒙 太奇效果。 譬如, 依靠灯光营造写意性空 间, 在封闭的监狱环境中, 以投影等形式在 代表监牢墙壁的幕布上呈现井冈山上骑马 战斗的剪影、 闺中密友窃窃私语的茜纱窗 以及毛泽东诗词, 这些都与监狱的封闭空 间形成了鲜明对照, 成为了杨开慧内心世 界的外化。 综上所述, 牺牲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 上, 实现了大胆创新, 在表现思想性、 艺术 性方面进行了探索, 让人耳目一新。

10、剧情跌 宕起伏, 巧妙地运用矛盾冲突, 敲击心扉, 触及灵魂。 譬如在生与死、 信仰与背叛、 理 想与现实、 坚定与彷徨、 正义与邪恶、 苟且 偷生与大义凛然等信念冲撞、 生死抉择面 前, 表现出杨开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大无 畏的革命情怀与坚定的理想信念。 诚然, 作为一部实验戏剧, 该剧难免存 在一些不足, 譬如有些情感爆发缺乏合理 的铺垫、 舞台的节奏有待提升等。 但瑕不掩 瑜, 该剧在以戏曲展现英雄人物精神世界 的探索上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是我省戏剧 舞台上一部当之无愧的优秀作品。以戏曲探索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河北梆子 牺牲 观后感周振国燕赵文库 编纂出版工程从2 0 13年启 动至今已有四

11、年时间,目前已出版首批图书 50余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省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迈出了 可喜的一步。业内人士均反映图书装帧大方 得体,体现了燕赵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 内涵。 首批图书中“文献编”36册, “研究编” 15册,其中多数是第一次整理出版,再版的 图书也都经过认真修订,没有“炒冷饭”的现 象。目前,省内和北京、上海、山东、湖南、 江苏、河南等省市参与整理书稿的作者已达 2 0 0余人,河北大学组建了方志档案整理团 队,承担10 0本图书的点校任务。省内7家出 版社都设有文库图书编辑室,严格编校流程, 及时与编委会沟通,印制前编委会请专家抽查 印前样书,差错率超标的

12、书重新编校。仔细翻 阅图书,会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是完整性。编委会整理前人文稿,力 求多方收集文献资料,较完整地反映作者的著 述。比如王余佑集在已有的单本基础上扩 充成上下两册。明末清初颜李学派创始人的著 作集成 颜元全集李塨全集共6册,是 迄今收入文献最全的著作集,为国内外研究儒 家文化提供了最新文本。 第二是准确性。比如国学大师张岱年和著 名哲学家张申府的早期著作,编纂了5册。选 编者用4年的时间,不仅进行了严谨的校勘, 还收录了新发现的15万字和35万字的史料, 使之成为张岱年和张申府最准确和完整的早期 著作全集。 第三是抢救性。编委会重视从民间征集文 献资料,经甄别筛选纳入出版

13、书目。例如清 杂剧传奇九种两册,就是收集散落在民间的 清代河北剧作家作品整理而成,使清代河北戏 曲家的剧作首次与世人见面。 第四是学术性。 “文献编”的书稿校勘 力求做到底本选择准确,参照本可以互补。 如 畿辅通志 参考了多种版本,每条疏证 都力求做到言之有据,体现了古籍整理的学 术规范。 “研究编”的著作都经作者修订, 吸纳了最新资料和研究成果,反映出相当的 学术水平。如 泥河湾旧石器文化 由著名 考古专家谢飞主持编补修订,学术性明显得 到提升。 第五是应用性。除两本影印图书外,全 部采用横排、简体、新式标点出版,符合现 代读者阅读习惯。这些图书中所蕴含的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和燕赵文化精髓,是

14、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思想文化支撑。例如 我省抗战文学研究专家编选的 河北抗战小 说选河北抗战诗歌选河北抗战散文报 告文学选 共约2 0 0万字,生动诠释了燕赵 文化慷慨悲歌的精神内涵,奏响了爱国主义 主旋律,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有着积极意义。诠释燕赵文化 的深厚底蕴和 精神内涵 燕赵文库 首批图书评介金赫楠纸上得来终觉浅, 真正深入内心的体 会和感悟永远来自生活。 2 0 16年下半年, 我入选中国作协定点 深入生活项目, 到石家庄附近的一个村去 深入生活。 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深入生 活” 几乎是最熟悉的字眼, 文学与生活的关 系也一直是撰写文学评论时常常用到的阐

15、释背景或角度。 但其实, 我似乎对 “深入生 活” 并没有一个真正清晰深刻的认识, 甚至 还略有疑惑当我们特意地 “生活在别 处” , 当我们反复强调对陌生的他者的生活 与人生的 “深入” 和 “体会” , 最终这些又如 何有效地作用在自己的文学写作中? 我想写一部关于当下乡村中青年女性 婚恋现状的非虚构作品。 当我拎着行李来 到那个村子时, 曾信心满满, 毕竟之前做了 很充分的功课, 读了很多书籍和文章, 列了 采访进度和写作计划。 后来回想, 在来到这 个村子之前, 我对即将走进的生活与人群 已经有了预判和预设, 而到村里去, 似乎主 要是为了获取素材。 然而, 这个起点本身就 是有问题的

16、当然, 当时我并无察觉。 很快就发现, 事情远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和顺利。 获得故事容易, 当地妇联提 供的大量案例、 村里人们茶余饭后的家长 里短、 那些不同于当下城市的当地婚恋观 念和风俗很多都是我从未目睹和听 说过的。 然而, 当我想要把这些变成非虚 构写作的一部分时, 我却发现其中缺少一 个灵魂性的东西我很难进入事件的 内部肌理和人物的精神深处。 我在城市出 生和长大, 也没什么农村亲戚, 对中国乡 土的认知和熟悉几乎都来自书本和传媒。 我发现自己在书房里准备的那些自以为 客观的理论, 在乡村女性实际的生存现状 面前, 不怎么能派上用场, 甚至很有点失 效和失语。 至此, 我开始意识到深入生活的难度, 意识到自己的方式和路径有问题。 对于村庄 和村庄里女性们的生活, 我是一个外来者, 无关痛痒, 遥远又陌生, 她们的哀怨和苦痛 撕裂不到我, 她们的喜乐与欢愉也很难真正 感染我。 我对自己采访观察的对象, 难以贴 身切骨地感受, 更难以成为她们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