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解析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642406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南卷)历史部分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湖南卷)历史部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郭智孟解析:郭智孟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 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分封 制。

2、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 冀) (湘、鄂) (鲁、晋) (粤、桂) 。 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 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分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 。 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

3、治权利之 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 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 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 C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宋明 理学。分析:此题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恐惧心理。首先注意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 、 “本” 、 “心” 、 “物(或万物) ” 、 “天地” 、 “道”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 系(孰先

4、孰后) ;运用从哲学常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中国古代哲学观 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点,其 它为唯物论哲学观点) ,解答此题。 题中陌生材料出处:“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 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 ” (北宋王安石临川集礼乐论 )/“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 ” (北宋邵雍观物内篇 )/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 也”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进卷诗 )/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天地常运而人道不息” 。 (南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 ) 27表 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

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 23、银 1、布 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 4、银 27、布 42、稻谷 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 52、稻谷 1表 2 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古代 中国商业的发展(明) 。分析:此题宜用排除法。表格中白银流通量的增加说明商品经济的 发展,故排除 B;能作为支付手段的生活资料只是少数几种(谷、布) ,故 C 错误;D 容易 由表格数据排

6、除。A 亦不难理解(表格中宝钞由减少到消失) 。 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 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考试内容:雅 典民主政治(民主、平等等基本概念)?分析:题目的条件是给出了亚里士多德所论述的 两种平等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定义,题目的要求是运用亚氏的两种平等的

7、理论 分析“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现实(历史)现象。故首先必须理解两种平等的含义:根 据题干材料,数量平等意味着不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一律按人头平均分配;比值平等意 味着要考虑个体差异(实际价值,包括能力) ,根据差异按照一定的标准(比例)进行分配。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意味着有一个分配标准,故选 B。当然学生完全可以直接从常识 出发,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只能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分数) ,被录取到相应的高等院 校或不被录取,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而高考成绩是考生实际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国 家根据这一标准在上百万考生之间分配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与“比值平等相” 近的。如果按照“

8、数量平等”来分配,则意味着人人都上大学,甚至人人都上同一所大学 (如北大) ,前者目前还无法实现,后者显然荒谬,故选 B。 29图四是英国 1782 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美国 共和制的确立(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分析:此题如果单纯从画面去考虑,倒 是很容易选择:双方把武器放下相互拥抱:流浪的女儿(左)箭头朝下,双臂紧握武器, 仍具有防卫意识;“不列颠娜” (右)把盾牌放下,箭头向上,主动伸出双臂拥抱“美利坚”

9、。如此画意不是很明显吗?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干扰,问题出在对漫画所反映的 内容的历史背景知识没有牢固掌握,关于美国独立的战争的过程,新课程教材无论是人教 和岳麓版,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很模糊。所以此题实际上只涉及初中历史知识。美国独立战 争:1775(6)1783,1783 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以排除 C。A、B 容易排除。 当然漫画实际上反映的是 1782 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 ,两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3019 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 20 世纪初年,大量与 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 ,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 定性因素是

10、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历史阐释/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考试内容: 大众传媒的发展(近现代报刊)?分析:参考答案选 C。B 呢?假如中国的洋务运动的成效 也很显著,甲午之役,中国并没战败,那么题干材料提供的 20 世纪初年的这一现象会不会 出现呢?甲午之役是近代中国由学习英德转向学习日本的转折点,这个可从甲午前后中国 留学生的流向可以看出。且 20 世纪初大量“日本新词”传入中国,主要也是这些留日学生 的功劳。31.19021906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

11、 512 人,其中举人 62 人、贡生 48 人、生 员 232 人、监生 84 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 考试内容:?(近代中国的教育/京师大学堂)?分析:首先京师大学堂(其前身是京师同 文馆)是新式学堂,在新式学堂里又有“举人” 、 “贡生” 、 “生员”等这些传统的科举制度 下的名号,这种新旧夹杂的现象,本身反映了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故不难判断选 C。学 生如果知道 1905 年科举制废除的史

12、实,也许更容易判断。 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 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 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 考试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 。分析:把题干材料与选项对照,也许学生很 容易做出选 B 的判断。但要讲清理由似乎不易。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

13、策”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选项与材料的相关性程度看, 选 B。算不算理由?另有一个捷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1917)列宁格勒 (1924)圣彼得堡(1991) ,从同一个城市名称的变化出发可以迅速排除 C、D。内战 导致粮荒,粮荒引出余粮收集制,其目的是巩固困难重重的新生政权,故 A 排除。 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 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 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14、解析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中国 军民的抗日斗争。分析:“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 ,这一描 述适合于运动战,选项中符合这一战法的战役只有百团大战。 34.1950 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 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 1989 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历史阐释

15、/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考试内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分析:两国缔结什么性质的条约由两国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决定, 故此题不难。新人教教科书没有“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这一知识的明确表述。 35.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 海战史称:“7 点 52 分,彼我相距约 3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 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解析测量目标:历史阐释/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考试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