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到能力素养有了抓手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09253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8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知识到能力素养有了抓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知识到能力素养有了抓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知识到能力素养有了抓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 综合主编: 王强编辑: 欧媚设计: 王保英校对: 赵阳2017年11月30日星期四11本报讯(记者凌馨)核心 素养总体框架公布一年后, “关 键能力”成了教育界的最新热 词,核心素养是否已经过时?对 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褚宏启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关键 能力,两者在英文中对应的是同 一词组。在他看来,素养即解决 真实问题的能力,而在各大素养 和能力之中,创新能力是核心素 养的集中表现。 褚宏启是近日在上海出席中 国教育学会第三十次学术年会期 间,表达上述观点的。他指出, 去年9月公布的核心素养框架, 分为 6个方面、18 个要点,指 向的是全面发展。他建议,可以 在素养的框架内,再

2、划分出基础 素养和核心素养两大层面。基础 素养是基本的东西,包括爱国爱 党、行为习惯等。 “就像开车要 遵守交通规则,它是基础素养, 但一点也不降低它的重要性。基 础不牢,地动山摇。 ” 褚宏启又进一步将核心素养 聚焦为两大 “超级素养” , 即创新 能力与合作能力, 并认为其与 关 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 见 中提及的三项关键能力 认知、 合作、创新相对应。而在 其中,创新能力又是核心素养的 最集中体现和巅峰表现。教育专家建议:应将基础素养和 核心素养进行划分广大学生如何将课堂上学到 的知识转化为持久的能力素养? 一线教师如何从单纯的教书转向 真正的育人?薄弱学校如何通过 教师专业提升实

3、现教育质量提 高?在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 长支梅看来, 这一连串现实问题需 要得到来自一流高校一流专家的 高端引领。 从2 0 13年起,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王磊领衔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 学科能力诊断评价和教学改进” 课 题组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达 成合作, 用九学科协同研究与实践 的方式, 面向丰台区中小学开展 “高端课题引领区域基础教育实 践” 的合作项目。 5年来, 项目组深入丰台区数 十所中小学, 与一线教师共同备 课、 研究学生、 观察课堂、 采集数 据、 评价试测, 致力于提高教师对 学科能力的理解和认识, 帮助教师 提高教学能力,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 结合。这个项目有效促进了丰

4、台 区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和均衡 发展, 成为深受区域师生欢迎的优 质高端培训项目。给学科能力一个科学的 定义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基础教育 阶段要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要求 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这一纲领性要求 不仅体现在学科课程标准中, 也体 现在中高考考试大纲中。 然而, 长期以来, 一方面学术 界强调学生发展, 但学生到底应该 发展什么, 经常与学科课程教学体 系相脱节; 另一方面实践界早期比 较依赖具体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 后来虽然强调培养能力, 但缺少对 学科能力的系统深入认识。同时, 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评价近年来虽 十分重视能力立意, 却始终缺少对 学科能力

5、的构成及其表现的系统 刻画。 王磊领衔的北师大 “基于核心 素养的学科能力诊断评价和教学 改进” 课题组, 从2 0 11年开始针对 学生的学科能力及其表现进行系 统研究。着力探索基于核心素养 的学科能力的内涵实质及构成系 统, 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与学科知 识内容之间的关系, 以及通过各学 科的学习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 能力的发展目标和表现期望。 课题组以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 和迁移创新的学科能力活动为切 入点, 以学科认识方式为核心, 建 立知识经验与核心素养、 学科能力 及其表现的实质性联系, 构建了包 含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对象及问 题情境、 学科能力活动表现、 知识 经验基础、 学科认识

6、方式内涵实质及其发展水平的多维整合模型。 在此基础上, 课题组深入分析 各学科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和迁移 创新能力活动的特质和要素, 综合 归纳国内外课程标准、 重要考试评 价中的能力要素, 抽提概括出各自 学科的学科能力二阶要素模型 (33要素模型) , 也是学科能力 活动表现框架。 “33学科能力要素框架既 包括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理解、 应 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具有的共 通性要素, 也具有各学科的特质要 素, 反映出各学科对于学生学科能 力发展的共同要求和独特贡献。 对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教学提供 了重要的 抓手 。 ” 王磊说。研发学科能力测量的科 学标尺了解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 现状,

7、需要能够科学精准地诊断和 评价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测评工具。 为此, 课题组利用学科能力素 养多维模型, 结合不同学科具体特 点, 建立具体领域和教学主题的学 科能力素养测评模型, 构建核心素 养导向的学科能力指标体系, 形成 能力素养导向的评价规划、 命题及 编码、 评分标准制定、 评价结果分 析解释及其表征的方法策略体系。 为了获得学生学科能力表现 大数据及发展水平特征, 为学科能 力的诊断评价建立常模参照水平 标尺, 课题组对 7 6所学校共计 11350 4个学生样本和10 9 4个教 师样本的学科能力发展现状及影 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且在八大 区域10 3所学校的教学改进实践 中,

8、实施了约9万人次的形成性评 价。 测评结果显示: 在当前的课程 和教学条件下, 学生不同学科的学 科能力表现差异较大、 发展不均衡。普遍而言,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 学习理解能力表现尚可, 但应用实 践能力表现不够, 而迁移创新能力 较弱, 这一问题在数理学科中表现 更加突出。 基于测试大数据和水平模型 研究, 课题组初步明确了几类重要 的水平变量如下: 一是知识变量, 从具体事实性知识到重要概念再 到核心观念; 二是学科活动经验变 量, 从具体经验到程序性知识到策 略再到经验图式; 三是认识方式变 量, 即不同水平的认识角度、 认识 思路以及认识方式类型, 从没有认 识角度和认识思路到依靠外部指

9、 定认识角度或暗示、 提示认识角度 再到自主的认识角度和主动调用 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四是能力活 动变量, 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 到迁移创新。除此之外, 问题情境 也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变量, 特别是 熟悉陌生程度和直接间接程度。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回归 分析可以发现,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现有影响因素变量系统中, 对学 生的学科能力表现有显著的直接 影响, 其中学习动机水平对其学科 能力的影响最大。教师的教学方 式、 教学活动任务设计、 教学策略 均与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呈显著 正相关关系。九学科协同开展 “高端 备课”将教科研理论在实践中转化 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措施, 难度并 不亚于理论研

10、究。 事实上, 很多教科研成果无法 转化为教育生产力的症结正在于 缺乏 “落地” 的具体行动策略。将 学科能力诊断评价和教学改进系 统研究结合, 正是王磊领衔的北师 大课题组的重要创新点。 根据对学生学科能力表现水平和发展现状的精确诊断, 针对当 前我国学科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 问题, 课题组创建了促进学科能力 素养发展教学改进指导系统, 明确 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转化机制, 确 定学科能力素养发展导向的教学 改进重点。 课题组选取聚焦学科大概念、 具有素养和能力发展价值的教学 内容主题, 系统分析该主题的能力 素养发展的功能价值和教学要求, 准确诊断学生的已知点、 障碍点和 发展点, 明确教学改

11、进点和具体改 进目标, 整体规划主题单元课 时教学目标, 精细且有梯度地设计 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任务, 根据能 力水平和进阶合理选取和使用问 题情景素材, 基于能力要素的高级 思维内涵及素养要求进行有效设 问追问、 思维外显、 评价示范、 反思 总结。 该成果已在国内8 个地区的 10 3所中学开展了九大学科、 30 0 余个教学主题、 超过60 0余课时的 教学改进实践案例, 形成了具体到 不同学科特色的能力素养教学理 论和实践策略, 如: 化学学科的基 于学生认识方式转变的认识发展 教学理论、 物理学科的基于学习进 阶的教学设计理论、 英语学科的分 级阅读教学理论、 语文学科的任务 纵深型

12、的理论等。课题组提炼了 核心教学主题的教学关键问题和 有效教学策略, 形成了一系列优秀 的教学改进案例成果, 并作为市级 或区级公开课展示, 其中很多成果 获得国家级奖项。约3万名学生 和40 0余名一线教师通过教学改 进获得能力和素养提升, 产生了积 极和广泛的影响。 难能可贵的是, 课题组创建了 基于 “高端备课” 行动研究和学生 能力表现诊断测试及访谈的教学 改进研究程序和方法。让课题组学科专家系统指导一线教师开展 问题导向证据为本的高端备课 式精准教学改进, 实现能力素养培 养真正进课堂。 在北师大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 科能力诊断评价和教学改进” 课题 组与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的合 作

13、项目中, 双方采取了一系列深入 课堂、 贴近师生的推进措施。在项 目推进过程中, 课题组九大学科教 育团队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下, 协同运行管理, 进行系统的教 学设计和改进研究。课题组首席 专家与研究团队成员近百人先后 走近丰台区数十所中小学, 运用科 学测评工具, 精准了解区域学生学 科能力素养现状, 同时采用 “高端 备课” 工作法指导教师精准改进教 学, 实现了研究成果凸显学校教改 特色的融合应用和研究成果与区 域学生学科能力素养发展水平评 价、 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和评价素养 提升相适应的融合应用。有力促 进了教师从教学观念改变向教学 行为转变, 更多地将课堂教学从知 识为本的教学转

14、变成能力素养导 向的教学。在丰台区, 这个项目还 被应用于全区骨干教师培养项目, 显著提升了教师以素养和能力培 养为本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北京市丰台八中数学教师李 明说:“参与项目, 不仅让教师收获 良多, 对于学生而言, 让他们真正 体会到了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 能 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改变了他们以往依赖 记背 学习 数学的旧观, 挑战他们的能力进 阶; 项目对于课堂教学深广度的延 伸, 让学生真正学会迁移和应用。 ” “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的气氛比 以前活跃了很多。 ” 英语教师马晓 莉说,“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导入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封闭 的, 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经过

15、专家引领, 现在我在课堂上提出问 题, 更加关注学生有没有走心, 有 没有用脑, 鼓励学生回答出个性。 同时, 在文本分析中, 也不再拘泥 于单词和句型, 而是鼓励学生挖掘 文章主线, 感受英语行文特点。学 生们感觉在课堂上有收获, 课堂参 与感明显增强了。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政治教师 赵云峰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参 与教学改进项目, 让我接触到一种 新的思考模式, 参加了一次完整的 科研过程, 促进了我对教育实效性 的深入思考。 ”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化学 教研员徐敏说, 丰台区教研员参与 了两个阶段的研究, 第一阶段参与 了 “学生核心学科能力发展测评与 教学质量诊断研究” , 这一过

16、程教 研员系统、 深入地了解了与知识主 题相对应的学科能力的具体表现,指向学科能力测试的命题蓝图设 计, 以及学科能力测试题的特征属 性。这对于提高教研员命题能力, 提升区域教学质量评价水平起到 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阶段参 与了 “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课堂教 学诊断与改进项目” 。这一阶段, 高备专家引领他们开展了基于对 学生学科能力测试数据、 学生访 谈、 教师课堂行为表现、 教师访谈 等证据, 开展科学、 系统的课堂教 学研究过程。作为教研员他们认 识到课堂教学研究的 “证据化”“量 化”“科学、 系统化” 是区域教研活 动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5年来, 课题专家与丰台区一 线教师合作研发了覆盖九学科核 心内容主题的核心素养和学科能 力导向的高质量教学案例资源。 建构出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学 习进阶和教学转化模型, 助力教师 基于主题教学打通知识到素养的 “通道” 。 课题组将整个学科能力研究 成果进行 “互联网+ ” 的集成化升 级, 建设 “智慧学伴” 测试和资源平 台。构建了九大学科初中学段的 知识图谱, 制定出覆盖所有核心概 念的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