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会作用提纲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5560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挥工会作用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挥工会作用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挥工会作用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挥工会作用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挥工会作用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挥工会作用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工会作用提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提纲提纲)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因此,在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一、 充分认识工会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社会建设的含义与社会管理的关系(社会与社会建设一书 P40-2;P106-1,P129-3)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指通过动员社会力

2、量、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关系、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健全社会保障、增强社会活力、建立新体制、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协调的社会秩序。社会建设工作,在表现形式上又往往是管理方面的工作,社会建设往往通过各类管理来实现。社会管理也是社会建设,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建设问题,一种具有社会建设意义的实践。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社会建设的关键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则为社会建设提供体制依赖,从而用于充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二是社会建设与经

3、济建设的关系(P44-2) 。经济建设为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离开经济的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时,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经济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环境可以为经济建设和发展营造激发创造性、积极性的社会氛围,从而为我国社会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形成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社会建设是构建“四位一体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步骤(P6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社会建设则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

4、主义事业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步骤。四是社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P122-1,142-3) 。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其他要求相比,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这是因为:通过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实施科学、有序的社会管理,对于推进社会整合、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对于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对于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对于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是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讲义

5、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P10-4,共产党社会思想 P15-1,科学发展观诺干问题 P9-1)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抓住了我国社会建设的“牛鼻子”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社会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工

6、会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一是工会的性质决定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力量;二是工会的职能决定;三是工会的体系网络决定(P130-2)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在组织引导职工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组织、引导、教育广大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中国工会的主要职责。工会组织在各级各类机关、事业、企业单位普遍建立,工会小组延伸到车间、班组,具有网络发达、体系健全的特点,在组织、引导群众参与社会建设中具有得天

7、独厚的优势。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职工群众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工作对象。充分发挥工会在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对于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工会要以对党和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二、 工会参与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手段源头参与,利用工会主席同级副职、党委委员、列席党委会(党委) 、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有关部门,三方四家协商、人大立法。工会的组织网络,地市、县、乡镇、街道、

8、企业、车间、班组;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开展活动。劳动竞赛发挥主人翁作用、送温暖民生,困难群体,互助互济、文体活动,职工文化,核心价值观,源头参与。积极争取党委领导,利用工会主席是同级副职、党委委员等有利条件,列席同级党委会议,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提请党委会议集体研究工会工作,从重大决策、政策制定的源头上为职工说话办事。努力争取人大、政府、政协支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推动健全劳动立法执法体系,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强化工会系统人大代表、政协工会界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加强政府与工会、政府部门与产业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建设,推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制度

9、建设,提升工会对政府部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等活动的参与程度。促进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行厂务公开,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加强劳动关系协调“三方四家”机制建设,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示范引领。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巩固广大职工团

10、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职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职工教育培训,举办职工技能竞赛,开展岗位练兵,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构建以职工为本的先进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引导企业经营者树立以职工为本、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法律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广大职工关心企业,做企业发展的主人,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高运用网络等现代媒体的能力,积极引导舆论,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服务社会。逐步推动建立一站式

11、、窗口化的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实行集困难救助、维权服务、争议调解、法律援助、医疗互助、心理疏导等为一体的帮扶模式,实现服务职工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化。充分发挥工会帮扶工作作为社会救助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市(地) 、县(区) 、乡镇(街道) 、村(社区)和企业的帮扶体系。进一步做好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充分发挥工会法律工作者作用。加强职工就业服务工作,推进劳动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小型企业发挥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工作,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再就业。推动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协助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参加社会保险,推动

12、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生产群防群治体系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广“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模式” ,加强群众性职业病防治工作。加强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各项权益。推动落实劳务派遣工的同工同酬、民主管理、福利待遇等合法权益,督促有关部门严格规范劳务分包行为。保障和维护女职工、未成年职工特殊权益,开展关爱残疾职工活动。配合做好灵活就业人员、境外务工人员、外籍职工等的服务。维护稳定。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目标,推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13、,加强区域性行业性的劳动关系协调,推动形成企业与职工利益共享机制,着力消除滋生劳动关系矛盾的制度、体制、机制性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援助一体化机制,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强工会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建设。畅通和拓宽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加强信息动态分析与报送工作,及时发现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突出问题,工会做职工队伍稳定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维护人。加强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劳动争议要早报告、早介入、早处理,努力把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协助党政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引导职工以理性合

14、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理顺职工情绪,防止矛盾激化。警惕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做好防范和抵御工作,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团结和工会组织统一。三、 工会在参与社会建设中的亟待解决主要问题工会组织的覆盖面还不够宽,非公企业、两新组织、工业园区建会率很低,发挥作用的平台没有。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最广泛地把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在内的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建设,加大县以下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力度,健全“小三级”工会网络。加强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建设深受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 。

15、做到重心下移,把工作精力和注意力更多放到基层,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入到基层,加强对基层工会的分类指导、代表服务和权益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志愿者队伍建设,造就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高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水平。工会干部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协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知识水平;加强能力建设,增强工作本领。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系统学习,加强对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

16、织工会干部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科技、法律、社会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的新知识结构,增强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克服“三化”-机关化、边缘化、僵硬化。一是要防止机关化。工会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植根于群众,其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工会组织如果变成行政机关,职工有困难不找工会,有诉求不向工会表达,有牢骚不到工会发,有意见不向工会提,那工会就脱离了职工群众,而一旦远离了职工群众这一根基和血脉,工会存在的价值就会失去,工会的生命就会枯竭。是边缘化。二是要防止边缘化。边缘化就是脱离党的领导,工会工作如果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搭架,如果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没关联,实际上是脱离了党的领导,也就是边缘化了。三是要防止僵硬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职工队伍内部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差异扩大,利益协调难度增加,劳动关系矛盾复杂多变,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的权益实现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工会必须与时倶进,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