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选择题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55589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刑法学》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刑法学》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刑法学》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刑法学》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选择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刑法概述刑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C). A,组成 B,结构 C,组成和结构 D,总则和分则 2,下列哪个刑法的解释属于有权解释(A ).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3,我国现行刑法是第(B)部刑法. A,一 B,二 C,三 D,四 4,我国现行刑法的实施时间是(A). A,1997 年 10 月 B,1979 年 1 月 C,1980 年 1 月 D,1997 年 3 月 第二章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罪刑法定原则最早见于(A). A,1215 年英王签署的大宪章B,1789 年法国人

2、权宣言C,美国独立宣言D,1810 年法国刑法典2,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B). A,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累犯从重,自首从宽制度,体现了我国刑法的(B).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个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B).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采取的是以

3、(C)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A,保护原则 B,属人原则 C,属地原则 D,普遍原则 2,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犯罪(D). A,危害国家安全的,中国刑法才予以适用.B,法定最低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才适用中国刑法.C,犯罪地的法 律也认为是犯罪的,才适用中国刑法.D 无条件的一律适用中国刑法. 3,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D).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个 A 国人在一列行驶于我国境内的 B 国列车上对 C 国公民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 应当适用(D). A,A 国刑法 B,B 国刑法 C

4、,C 国刑法 D,我国刑法 5,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我国刑法对该行为人 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D). A,保护管辖原则 B,折衷管辖原则 C,属地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第四章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第 13 条中的“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C ) A,构成犯罪,但不应受处罚 B,构成犯罪,但不需要刑罚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犯罪,但是免予刑事处罚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采用了( C) A,犯罪的形式概念 B,犯罪的实质概念 C,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相

5、统一的概念 D,中国式的犯罪概念 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C)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4,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B ) A,违反法律 B,违反刑法的规定 C,违反一切行为规范 D,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5,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A )A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B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 C 犯罪行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主体,危害社会的行为和犯罪客体 6,犯罪构成

6、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下列各要件中属于必要要件的有(D ) A,犯罪时间 B,犯罪地点 C,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 7,根据刑法第 13 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 害不大的(A)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 刑罚处罚 8,关于犯罪的最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应受法律制裁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并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即具有

7、违法 性和应受处罚性 9,甲因与别人勾搭成奸欲杀夫另嫁.一日,甲听信巫婆教唆,将一张画有人形和写有其夫名字的纸符烧毁,取少 许纸灰,拌入白糖中,让丈夫喝下,企图依靠神力将其杀死.奸情败露后,甲交待此事而案发.甲的行为( C) A,属于故意犯罪 B,属于事实认识错误而不构成犯罪 C,不构成犯罪 D,属于意外事件 10,触犯刑法的行为(D ) A,即使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已构成犯罪 B,如果是情节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认定犯罪 C,如果是情节 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可以认定为犯罪 D,如果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应当不认定为犯罪 1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应对

8、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 (C ) A,盗窃罪 B,制造毒品罪 C,抢劫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12,甲因行窃被失主抓住,为逃跑而与失主扭打在一起.此时,甲的朋友乙正好路过,即上前对失主拳打脚踢,致 失主重伤.乙的行为如何处理 (C ) A,构成盗窃罪共犯 B,构成抢劫罪共犯 C,构成故意伤害罪 D,不构成犯罪 13,某日,甲某乘坐司机乙某的出租车,匆忙中将价值 8000 元的手机遗忘在车内,稍后甲某记起,遂拨打自己的 手机,乙某立即将电话挂断,后甲某根据车牌号找到乙某,乙某拒不交还手机.甲某报案后,公安机关将乙某抓 获,则乙某的行为(A ). A,已经构成侵占罪 B,属于民法中的不当得利,不属于

9、刑法的调整范围 C,已经构成抢劫罪 D,根据我国刑法第 13 条之规定,应属于“但书“的范围不认为是犯罪 14,青年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 2000 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 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实质意义的是:(D )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 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第五章第五章 犯罪客体犯罪客体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D) A,物质关系 B,社会利益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2,犯罪的( A)是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基本依据. A,同

10、类客体 B,一般客体 C,简单客体 D,主要客体 3,刑法上的犯罪客体是指(C ) A,犯罪所侵害的人或物 B,社会主义社会利益 C,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D,犯罪所指向的对象 4,犯罪客体是( D) A,犯罪行为侵犯的人 B,犯罪行为侵犯的物 C,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 D,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系 5,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客体是(B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6,甲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电话线,数额不大,构成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乙某盗窃放在仓库里的电话线,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甲某,乙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11、(D ) A,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 B,犯罪对名象本身性质不同 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 D,犯罪行为所侵害 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 7,犯罪对象是指( D) A,犯罪客体 B,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利益 C,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 D,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8,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 D) A,故意杀人罪 B,盗窃罪 C,销售有毒害食品罪 D,玩忽职守罪 9,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有( A) A,故意杀人罪 B,刑讯逼供罪 C,贪污罪 D,抢劫罪 第六章第六章 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 一,单项选择题 1,甲带邻居家的 4 岁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因

12、没有看管好孩子,最后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 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D )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务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2,对发表言论,是否可以定罪( D) A,发表言论仅仅只是暴露思想,而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所以不能定罪 B,发表言论应是一种行为,可以定罪 C,对言论应进行分析,如发表有害言论就应定罪,反之就不应定罪 D,虽发表无害或有害的言论,但只是单纯暴 露思想时,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3,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是指( C) A,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 B,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 C,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 D,

13、作为犯罪的因 果关系和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4,甲与乙自由恋爱,乙的父亲丙坚决反对,对乙多次辱骂殴打,并对其进行看管,不许乙与甲见面,致乙自杀.在 这里作为刑法因果关系的原因是(A ) A,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 B,乙的自杀行为 C,丙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行为和乙的自杀行为 D,都不是 5,区分同类客体相同犯罪主要是根据犯罪的( B) A,客体 B,客观要件 C,主体 D,主观要件 6,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D ) A,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 B,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 C,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7,只能由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是( B)

14、 A,抢劫罪 B,遗弃罪 C,绑架罪 D,敲诈勒索罪 8,我国刑法理论通常把犯罪客观方面的行为分为( C) A,故意,过失 B,实行行为,非实行行为 C,作为,不作为 D,持有,作为,不作为 9,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C ) A,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联系 B,客观方面要件与主观方面要件之间的联系 B,客观方面要件与主 观方面要件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10,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B ) A,表面关系 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一般联系 D,普遍联系 11,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的说法

15、,正确的有(A ) A,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B,因果关系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唯一依据 C,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 任的主观基础 D,因果关系是体现主客观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的主要依据 12,危害社会的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是( A) A,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B,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C,任意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D,只能作为量刑情节 考虑 13,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D ) 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 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 质 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 D,甲某在公共汽车上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

16、币 2000 元 14,不作为犯罪中行为人的罪过形式是:(A ) A,可能是过失 B,不可能是过失 C,只能是故意 D,不可能是故意15,下列犯罪中,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犯罪是( B) A,诬告陷害罪 B,遗弃伤病军人罪 C,强制猥亵妇女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第七章 犯罪主体 单项选择题 1,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应对下列(C )罪负刑事责任. A 盗窃 B 制造毒品 C 强奸 D 破坏交通工具 2,甲在 13 周岁时抢劫价值 2000 元的物品,在 15 周岁时抢劫价值 8500 元的物品,在 17 周岁时又抢劫价值 4000 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B). A14500 元 B12500 元 C9500 元 D4000 元 3,甲于 1984 年 3 月 5 日出生,到(C )才算已满 14 周岁. A1998 年 3 月 4 日 B1998 年 3 月 5 日 D1998 年 3 月 6 日 C1997 年 3 月 5 日 4,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 14 岁不满 18 岁的人犯罪的:(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