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632053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政治组崔君【教材分析】(一)地位作用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二)教材特点1.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意了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2.知识含量大,且高度抽象概括,理论色彩浓厚。3.知识跨度大,相互之间的衔接不流畅。(三)教育教

2、学目标按照传统的确定教学目标的方式,一些体验性的、探究性的和实践操作性的教育教学目标无法容纳,因此,采用了这种形式来表明教育教学目标。1.体验物物交换的困难,知道货币产生的必然性。2.对比货币与一般商品,揭示货币的本质。3.感受利用货币进行交易的场景,理解货币的职能。4.理解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5.了解纸币发行量过多或过少的危害,知道纸币发行要遵循货币流通规律。6.感受生活现象,认清制贩假币的危害,爱护人民币。7.初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为树立科学的金钱观打下基础。(四)重点、难点1.难点。(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3、2.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教学过程】(略)【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 100 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 3 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

4、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合作探究】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因此,要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就必须把货币放到商品交换过程中进行研究。一、从商品交换说起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探究货币的本质(15 分钟)(一)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简要说明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引出问题:怎样确定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在学生回答和充分的辩论之后,最终学生会根据相同的劳动量确定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1 把石斧=2 只野兔),并能直观感受两种商品价值的大小。教师在此基础上,将探究引向深入:(1)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2)1

5、 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换关系中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之后,得出结论:(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2)在这个交换过程中,2 只野兔充当了 1 把石斧的等价物,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与之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二)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利用动漫演示物物交换,创设教学情境。演示结束以后,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想办法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多媒体逐步展示:(三)分析比例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

6、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2.展示金银的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3.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得出:是否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所起的作用就是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观察体验生活,探寻货币的作用探究货币的基本职能(15 分钟)(一)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创设教学情境表演结束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

7、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使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结论 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结论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此,教师要简单介绍我国货币单位的变化,使学生的认识和现实接轨。(我国最初主要用“两”作为货币单位;1914 年的“国币条例”中把货币单位名称改为“圆”,每圆的纯银量为 23.977 克,银圆由此而来。再后来货币单位又改用了“元”,一直延续到现在。)结论 3: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像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二)模拟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析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创设教学情境

8、表演结束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只在必要时进行适当引导。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逐渐得出以下结论:结论 1: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畅通无阻,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结论 2: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地进行,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形式是:“商品

9、货币”或“货币商品”。结论 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结论 4:商品所有者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三)简单说明货币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回溯历史,探究货币的进一步演变探究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10 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铸币的出现,然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探究。(一)剖析案例,探究交子的奥秘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多媒体播放1.从交子发行和使用过程探究纸币的本质。问题(1):从交子的产生过程来看,它为什么能够购买商品?引导学生得出:

10、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的象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符号。问题(2):由私人发行交子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得出: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两点得出纸币的内涵: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2.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纸币的优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明确: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二)剖析案例,探究“

11、法币”贬值的原因及危害探究纸币发行量1935 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 年 6 月至 1948 年 8 月 21 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最初的 100 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 1949 年五月仅可以买到一粒大米的 2.45%。“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地抢购各种物资。思考讨论:100 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粒米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之后,逆向设问: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在师生交流讨论中,最终

12、由学生得出结论: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品流通受阻。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三)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用1.调查班内有多少学生收到过假币,并请他们谈谈他们收到假币后的想法和做法。最后明确: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其本人最终也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对于这种行为,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我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识假币的知识。2.多媒体播放图片:(1)“纸币帆船”;(2)“流动广告”;

13、(3)“儿童纸币”。教师说明这些做法的危害:货币的整洁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水平。故意毁损人民币,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形象,缩短了人民币的使用周期,而且扰乱了人民币流通秩序。作为我们中学生,自己要爱护人民币,也要教育周围的人爱护人民币。【走进生活、判断运用】(5 分钟)【自我发展、开拓视野】(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2)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财会人员了解如何鉴别假币。【我为什么这样上课】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减去了商品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

14、容的处理,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本质时减少难度。二、教学策略的选用(一)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很好的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二)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

15、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