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泉-安.兰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31609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 页数:468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泉-安.兰德_第1页
第1页 / 共468页
源泉-安.兰德_第2页
第2页 / 共468页
源泉-安.兰德_第3页
第3页 / 共468页
源泉-安.兰德_第4页
第4页 / 共468页
源泉-安.兰德_第5页
第5页 / 共4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源泉-安.兰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泉-安.兰德(4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源泉二十五周年再版前言(1)字体 大 中 小 源泉一书二十五年来连续再版,很多人询问我对此有何感受。除了藏在心底的满足感之外,还能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呢?关于这一点,维克多雨果的一句话最能表达我对于自己作品的态度:“假如一个作家只是为他自己的时代而写作,那我就得折断我的笔,放弃写作喽。”有些作家并不是就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而生活、思考和写作,我本人也在此列。按照“小说”一词本来的意义,创作小说的目的并不是让它在一个月或一年之后便无人问津。现今,大多数小说就是这样,它们被写出来出版,仿佛报刊杂志一样地昙花一现,很快便消失了。这是当代文学最令人遗憾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对其审美哲学最清楚无疑的控诉:今天,那

2、种求繁问琐的报刊式的自然主义已经在其无法言喻的恐慌中走到了终点。历久弥新实际上是某种现今已然不复存在的文学流派的显著特点,尽管这种特点从来也不是浪漫主义所独有。但是,如果就本书来做浪漫主义小说方面的专题论文,那就是张冠李戴了。所以,为了做到以后有据可查,也为了那些从来没有机会发现这一点的莘莘学子们的利益让我申明:浪漫主义只是一种“概念性的”艺术流派。它所论述的不是日常的平凡琐事,而是永恒的、根本的、普遍的问题和人类存在的“价值”。 它并不是去忠实地记载或逼真地描绘;它是进行创作或者将思想情感加以形象化和具体化。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它所涉及的不是事物实际的状态,而是事物可能的或者应该所具有的状

3、态。同时,为了那些人的利益那些人把自己与时代的相关性看得至关重要的人,我要补充一点,就我们的时代来讲,人类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迫切地急需按其“本来面目”对事情进行一场统筹安排。我并不是在暗示:小说创作伊始,我就知道源泉会连续出版二十五年之久。我并没有想过任何具体时间期限。我只知道,那是一部“应该”存活下来的作品。它存活了下来。 但是,早在二十五年前,我就知道源泉是可以存活下来的而当时,它遭到十二家出版商的拒绝,其中有几家声称,它太过于“理性化了”,“太具有争议性了”,是卖不出去的,因为根本它根本不会有读者那便是它经历过的艰难时期;艰难得让我难以忍受。我在此特意说起这件事,作为一个备忘录

4、,提醒和我同类的其他作家们他们可能必须面对同样的战役这是可以做到的。 要谈论源泉或者其任何一部分历史,就不能不提一个人,是他令此书的创作成为可能他就是我的丈夫,弗兰克欧考纳。我在三十出头时写过一部戏剧:称心如意。剧中女主人公埃迪尔是一位电影明星;她的台词道出了我的心声:“我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创造出的幻象能够变成真实而鲜活的荣耀。我想要它变得真实。我想知道,在某处的某个人,他也是这么想的。否则,看着它有何用?为了一个不可信的幻影激动和辛劳又有什么用?精神也是需要燃料的。精神可能因被耗尽而衰竭。” 弗兰克是我精神的燃料。在我的有生之年,在创作源泉中的的人生观念时,他给我提供了一种现实环境,并帮助

5、我在一段漫长的岁月里保留着那种人生观念:那段岁月里,我们周围只有一片灰色的人情荒漠,带给我们的只是轻蔑和反感。我们关系的本质是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俩谁也不想去,也没有受了诱惑,舍源泉的世界而取其次并因此满足。我们永远都不会。 如果说在我身上有一丝自然主义作家在其小说中运用“现实生活”对话记录的风格,那也是关于弗兰克的笔调。例如,源泉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几句话出现在第二部分的结尾。作为对托黑的提问“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是怎么看我的?”的回答,洛克说:“可我并不看你。”那句话就是弗兰克在某种类似的情况下对不同类型的人所做出的回答。“俗话说抛砖引玉,可是你抛出大把的珍珠,却连一块猪排的回报都得不到。”关于

6、我的职业立场,弗兰克如是对我说。我把那句话用在多米尼克替洛克的辩护中。 当时,我没有经常沮丧;即便是沮丧,那种情绪也延续不过当夜。可是,在创作源泉的那段时期,有一个夜晚,当时,我对“事物实际的状况”感到极度愤慨,我觉得再也没有力量去朝着“事物应该所具有的状态”的方向迈进一步了。那天晚上,弗兰克与我进行了好几个小时的长谈。他使我相信,人为什么不能把世界让给他所鄙视的人。他的话说完了,我的沮丧感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再也没有感到那种来势凶猛的沮丧。 我一贯反对那种将自己的书题献给某某人的做法;我一直认为,一本书是写给任何能证明其价值的读者看的。可是,那天晚上,我对弗兰克说,我将把源泉题献给他,因

7、为是他挽救了它。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是在两年后的一天:那天,他回到家,看到了这本书的校样;开头的一页上用冷静、清晰、公正的字体印着:献给弗兰克欧考纳。源泉二十五周年再版前言(2)字体 大 中 小 有人曾经问我,在过去这二十五年里,我可曾有过什么变化。没有。我还是原来的我,只不过比原来更像我了。我的观念可曾改变过?没有。从我能记事起,我的基本信念,我的人生观就从未改变过,但是,我认识到了他们更为广泛和精确的应用。我对源泉目前的评价是什么?我为它感到自豪,一如我完成它的那天一样。 源泉一书是为了表现我的哲学观点而写的吗?在此,我要援引我的写作意图一文。那是我于 1936 年 10 月 1 日

8、在路易斯和克拉克大学所发表的一篇演讲。“这就是我的写作动机和目的:理想人物的形象化。对道德理想的描写,作为我的终极文学目标其本身是书中所含的任何说教的、理性或哲学的价值观的目的只不过是手段而已。 “让我强调这样一点:我的目的并非是对我的读者进行哲学上的启蒙教育我的目的,我的第一动机和首要动力是把霍华德洛克(或耸肩的阿特拉斯神中的主人公们)作为目的进行刻画 “我为了小说本身,来进行写作和阅读我检验任何一篇小说的基本标准是:在真实生活中,我愿意认识这些人物和观察这些事情吗?这篇小说,为了它本身,是不是一次值得去经历的体验?把这些人物作为一种目的来思索是不是一种乐趣? “既然我的创作目的是表现一个理

9、想人物,我就必须界定和表现可能造就他以及他的存在所需的条件。既然人的性格就是环境的产物,我必须界定和表现造就理想人物的环境和价值观进行,并且为他的行为提供动机;这就意味着,我必须界定和表现出某种合乎情理的道德准则。既然人是在其他人中间活动并与他人打交道的,那么我就必须表现那种可能使理想人物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社会体系一种自由的、生产性的、合理的体系,它要求和报答每一个人身上最出色的东西。这个体系,很显然,便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但是,无论在生活还是文学中,政治、伦理学或哲学本身都不是目的。唯有人本身才是目的。” 在源泉中,有没有我想做的实质性改动?没有也正因为这样,我对它的行文未做丝毫改动。我想

10、让它保持写作时的原貌。不过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还有一个可能会误导读者的句子,我想澄清一下,所以,我在此特意给予提及。 那是一个语意学上的错误:在洛克的法庭讲话中使用了“egotist(自我本位的) ”一词,而实际上,应该是“egoist(自我主义的)”一词才对。这一错误是由于我对一本词典的依赖所致对于这两个词,该词典下了令人误解的定义,结果“egotist”似乎更接近于我要表达的意义(韦氏日用词词典,1933)。(然而,关于这两个术语,现代哲学家们似乎比词典编纂者要担负更大的罪责。) 洛克发言中那个可能使人产生误解的句子如下:“从最简单的必需品到最高深的抽象的宗教活动,从车轮到摩天大楼,我们现在

11、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和我们从中发展的可能都来自于人的单一属性人的理性思考的功能。” 这个句子可能被误解为某种宗教或某些宗教思想的背书。记得当时我在写这个句子时就曾对它犹豫不决,而随后又下定决心,认为洛克和我的无神论思想,还有这本书的整个精神基调都已经交待得很清楚,所以没有人会对此产生误解,特别是因为我曾说过,宗教的抽象概念是人类心灵的财产,而非超自然的启示。 但是,像这类问题是不应该留给读者去推想的。我当时所指的并不是这样的宗教,而是一个特殊的抽象范畴,是最为崇高的一个。几百年来,这一概念几乎成了宗教的专利,这便是伦理学不是宗教伦理学的特殊内涵,而是“伦理学”这一抽象概念,这一价值观的范畴,这一人

12、类关于善恶的准则,它具有卓越、进步、崇高、尊敬、宏伟、庄严等情感的内涵,它隶属于人类价值观的范畴,可是宗教却将它不合理地纳入自己的范畴。 同样含意和因素可以被意指及应用于书中的另一段落,那是洛克与霍普顿斯考德之间的一场简短的对白,如果脱离了语境,它也可能引起误解: “你是个极其虔诚的人,洛克先生以你自己的方式。我可以从你的建筑作品中看出这一点。” “没错。洛克说。” 不过,在这一情境的上下文中,意思是清楚的:斯考德得所指的正是洛克对于价值观的极度献身精神,要求达到尽善尽美,达到理想状态。(参见他关于所要建造的庙宇的性质的解释。)斯考德神庙的建造和随后的审判都对这个问题做了很清楚的交待。 源泉二

13、十五周年再版前言(3)字体 大 中 小 这一点将我导向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它涉及到源泉的每一行,而且,如果一个人想要理解它持久的魅力,就必须要理解这一问题。 宗教在伦理学这一领域的垄断已经使得合乎理性的人生观的情感意义及其内涵的表达变得极为困难。就像宗教率先僭越了伦理学的领域,使道德与人类相对抗一样,它同样也篡夺和盗用了我们语言中的道德概念,将它们置于世俗之外,使人类无法企及。“升华”通常被用来表示由于对超自然的沉思而唤起的那种情感状态。“崇拜”一词意指对某种超乎人类的事物的忠诚和献身精神的体验。“崇敬”是指一种神圣的尊敬之情,它通过膜拜去体验。“神圣”的意思是超越于任何地球上的与人类有关的东西

14、以及不可触及的东西。凡此种种。 但是,这样的概念确实也指实际的情感,即使并不存在超自然的范畴;而这些情感是作为令人振奋和使人感到高贵的体验,并不具有宗教定义所要求的那种枉自菲薄。那么,在现实中,它们的来源和所指是什么?它们是人类致力于一种道德理想的整体情感。然而,除了宗教所介绍的人类堕落的方面之外,那个道德范畴还是无法分辩的,依然是没有概念、没有词语和没有得到认可的。 必须将这一人类情感的最高水平从幽暗的神秘论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让它重新指向它固有的对象人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也正是本着这样的意图,我把源泉一书里戏剧化的人生观念确定为“人类崇拜”。 它是这样一种情感能够不断体验这种情感的人少之

15、又少;有些人体验过,但也只是火花一闪,稍纵即逝,并不产生任何影响;有些人干脆不明白我谈的是什么;有些人明白,却耗其一生来充当一只致命的火花熄灭器。 不要将“人类崇拜”这一概念与许许多多的企图混淆起来,这些企图并不是将道德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再将它纳入到理性的范畴,而是用一个世俗意义来代替那种最为恶劣、极端非理性的宗教元素。比如,现代集体主义有各种各样的变形(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等等),它们将宗教上的利他主义伦理道德标准悉数保留了下来,仅仅用“社会”一词取代“上帝”一词,将之作为人类自我牺牲的受益者。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哲学流派,它们否认同一律的原理,宣称现实是由奇迹和一时的古怪念头所左右的不

16、确定的持续变动这种变动不是受上帝的一时兴致所支配,而是被人类或者“社会”一时冲动的念头所左右。这些新神秘主义者并不是人类崇拜者;他们只不过是脱离教会的还俗者,跟他们的前辈神秘主义者一样,对人类抱有一种深仇大恨。 同样的深仇大恨还有更为赤裸裸的变体,它的代表人物就是那些对细枝末节情有独衷、用“统计学”武装思想的人,他们不可能理解人类意志力的真意他们宣称,人类不可能成为崇拜的对象,因为他们从未遇见过任何当之无愧,理当受此殊荣的典型人物。 依照我个人对此术语的理解,人类崇拜者就是那些能够看出并努力实现人类最大潜能并的人。相反,人类的仇恨者们则认为人类毫无用处,认为人类是堕落和下贱的,不值得一提而另一方面,又处心积虑地不让人类有所察觉。在这一点上,一定要记住,任何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