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贝塔朗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6296124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书笔记:贝塔朗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书笔记:贝塔朗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贝塔朗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书笔记:贝塔朗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笔记: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 2010-11-04 23:53:28读完了这本薄薄的小书,在我浅薄的知识底蕴下读懂这样一本书显然是无法办到的,在此, 除了在内心表达对作者站在人类高处观察世界的敬意之外,还应该谈谈初读这本书的一些 体会。熵与输入负熵问题-系统的开放性 什么是熵? 关于这个问题,在大学期间学普通化学的时候一直没有被解开过,讽刺的是,我早已不学 化学改学了社会科学,在研究社会科学的时候倒是把这个问题解开了。所谓的熵,也就是 一种无序的状态。在封闭的系统中,熵必定要达到最大,也就是最大的无序状态。我们试 想,当一个人蒙住了你的鼻子和嘴巴,你无法呼吸,挣扎了许久,人体内各项生理机能处

2、于无序状态,进而停止工作,最终死亡。这大概是熵增加的一个有些恐怖的通俗解读。但 是在开放的系统中,我们不断的有氧气气体进入人体这个大环境中,也不断有废弃排出, 进而达到了一种系统稳态。其中,吸入氧气被叫做一个输入负熵的过程。系统论的意义 在研究某系统时,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系统所包含的所有组成部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各种关 系,那么就可能从组成部分的行为推导出这个系统的行为。这也就提示了我们该如何利用 系统理论做学问。其实系统理论之所以叫一般系统论,指的就是,这种思想可以应用到多学科领域,从生物 学,物理学,化学一直到社会科学。从我所学的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之前很多研究,特 别在美国,我们总是把所有学

3、问都还原为物理学。比如在社会学中,人被看做“原子” ,像 一盘散沙一样散落在各个角落。这样的一种观察角度很容易陷入行为主义怪圈,特别是在 心理学的领域里,人跟实验室的动物毫无区别,可以像机器一样被随意支配。然而,就肉眼我们观察到的事实而言,人除了具备动物性,更重要的是被一种符号系统支 配,我们被符号化的事物影响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我们个人所创 造的符号系统再次输入社会系统,造成了一种循环,不断的在影响人类的同时,也推动人 类向前。因此,在做研究的时候,我们要记住研究的框架,按照系统的层次分析。从微观, 中观,到宏观。每一个层面的相互作用,小系统与大系统的相互作用都是不可忽视

4、的。 “社 会学极其相关领域本质上是对人类团体及人类系统的研究,从家庭,工作组织这样的小团 体到无数中等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到像国家,势力范围,国际关系这样的大型联合体。 最后,人类历史的问题也隐隐的呈现出运用系统思想的最广泛的可能性。 ” (见 186 页) 虽然立志于搞定量分析,但是也切莫让自己陷入只顾数据的线性分析怪圈,人类的行为大 多数根本就是非线性的,这就需要系统的观点去解释。正如心理学的研究不可忽略文化因 素,作为传播学的研究,除了要以经验与实证的观点来看之外,也一定要把文化的因素考 虑其中。否则,很多问题是无法解释的。 “没有理论的经验是盲目的,而脱离了经验的理论 不过是智力游戏

5、” 。 (见 94 页)此外,正如作者所说的,不要给任何派别的独裁者以指南使他们能够科学的利用“铁的规 律”去更有效的征服人类,而要警告他们,极权主义的组织怪兽要是吞没了个体就必定自判死刑。 (见 49 页)看重个体并不与系统理论相冲突,正相反,如果我们把所有人都看做 毫无差异的个体,就如同 S-R 模型一样,人被刺激,继而得出某种相似反馈,而完全忽略 了人具备了能动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让我们想起了利用宣传来 达到政治目的的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当忽视了个体的极权掌握了社会科学中的某些规律 并加以利用,后果只能是毁灭。作者在文章里还分析了一般系统论对于生物学,物理学很多学科的影响

6、,得出的许多结论 让人惊奇:各学科的一些理论所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居然惊人的类似。这也证明了,不同学 科之间有一种共同的方法论:一般系统论。肉眼之局限 (一)所谓常识 有时候我们总是过分的相信肉眼所观察到的所谓现实经验,但是现实经验往往并不正确, 比如哥白尼理论,我们的眼睛观察到太阳总是围着我们转,而事实上,我们的地球一直在 绕着太阳公转与自转。 作者告诉我们这一点,是希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告诉自己,任何模型与理论都不是万能的, 每种模型或者理论只能接近事实的一个侧面。 而即便是你观察到的事实,也一定深入了各种各样的概念,模型或者理论,这个世界上本 没有什么客观的规律,规律永远是被主观定义的。 (二

7、)系统之高度 其实,这本书给我最震颤的惊喜不是作者精妙的论证与广博的知识,而是作者观察事物的 高度与独特的角度。 从语言出发,作者谈到了语言系统对于思维模式的作用,继而谈到了为什么科学常出现在 西方-西方的语言所蕴含的时间概念,逻辑分析,主客体,是许多语言所缺失的,而这恰 恰是物理学领域里的经典概念要用到的因素。语言影响思维,思维带来科学。有时候我们 一直苦苦思考的问题,其实就在系统之中。 进一步,作者谈到了我们肉眼所看到的世界,看到了我们解释问题的方式。也展示不同生 物生命中时间的“快与慢”经验的时间不是牛顿式的时间。 同时,我们的世界观也未必是“他们”的世界观。爱斯基摩人会把雪花分成几十种,有不 同种的词表达,而显然,这在赤道国家不可能发生,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地域,每 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种族,每个文化圈都会有自己的重点与盲点,特别在处理文化传 播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所看到和重视的就是别人的常见议题。每个子系 统都有自己的结构与功能,都有自己的视野和位置,然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如何 处理好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如何从反馈中更新自己,使自己的系统更加有弹性,这似乎是 我们现在的中国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